08.09 成为古巴城市风景的街头艺术者

在欧洲旅行,我们除了可以欣赏无处不在的美丽风景外,还经常会看到独特的街头艺术表演,它是欧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古巴旅行,街头艺术者并不常见,却带有鲜明的本土特色。

艺术者多集中在老城区的一两条街上,通常从事的是音乐表演,有了一把吉他随时都可以高歌一曲。有个人演奏也有乐队合作,演出地点多为高级餐厅或者只是在街头一角。古巴的音乐融合了西班牙、非洲以及当地土著人的音乐特点,既欢快又有质感,节奏感很强,使人不由自主就跟着扭动起来,舞步自然流畅,肩背、腰、胯要协调扭动摆荡,极富感染力。

近几年兴起的人体雕塑在这里可以见到,类似于北京地区的提笼架鸟。许多人会把全身涂上古铜色,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一尊雕像或者铜像。也有人摆出各种造型,小精灵或者当地人喜爱的人物一类。

这种行为艺术成本比较低,只需要戏服和颜料,唯一考验的是人的定力。古巴的天气炎热,穿着厚厚的戏服保持一个姿势的确需要毅力。直到有路人往表演者的布袋里放了一些钱,他才会点头或者表演一个小节目以示致谢。

时不时还能看见一些小丑,他们更多的是吸引孩子的目光。更大规模的艺人团队要属踩高跷的表演者了。人们穿着艳丽的衣服,一边走高跷一边吹小号,队伍后面还有敲鼓的乐队随行。

起初我以为是游行,等队伍走近了才看清楚是表演,队伍里有专门向围观游客收钱的人。钱数多少全凭心意,当然也可以不给。如果你认为人们的表演精彩,那么对于劳动付出,我们应该给予赞赏。

以手艺谋生的还有画师,游客可以请画师为自己画一幅肖像画,也可以挑选他的作品。这些街头艺术者们的成本比较低,昂贵些的是乐器,有的人只靠自己的表演。无论是哪种艺术者,他们表演的是一种艺术,能够给人带来观赏性和愉悦感,游客付出的报酬是对表演者的肯定。街头艺术具有生活气息,它在平凡中脱颖而出,与我们的日常娱乐密不可分。

在欧洲发达国家或者挪威这种福利丰厚的国家都会看见乞丐,不论是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还是来自其他国家的难民,他们的存在或多或少反映了社会不稳定的状况。更别提在贫穷的国家了。

然而在古巴,我没有见过乞丐。兴许政府会为没有收入来源的人们提供一席之地,虽然生活条件差些,至少不用去行乞。反观国内,早就出现了装成残疾人来骗钱的现象,这令人十分不耻。想要改善生活,你就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就像那些街头艺人,虽然他们没有华丽的表演场地,没有忠实的观众,却仍然付出体力付出时间来获取游客的报酬,这是值得尊重的事情,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坚强与自尊。对于辛苦谋生的手艺人,人们应该多一份宽容和理解。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要拥有一技之长,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哪怕你什么都不会,也可以去学一个手艺,这样得来的财富才会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