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严歌苓:写作,给了我一个纯粹的世界

第一次认真的关注到作家严歌苓,源于一次鲁豫对她的访谈。

心潮澎湃。

假如生活没了文学,我不知道世界会不会变成另一种样子,而严歌苓,让我看到了一个同样纯粹的世界。

我感觉自己的人生又被照进了一束光。

想起了自己接触文学的起初,源于初中复读的那一年,那一年突然不爱讲太多,而是用一种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心情,亦或是一种发泄,一种情感寄托。

三年的高中生涯,遇到一位姐姐,她是我的语文老师,虽然身处重点中学,我却是班里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数学成绩差,所以总成绩总被排在后面。

还好,语文成绩还可以。

因为平日图书馆的进进出出,我积累了一些好文章好句子,在每一次作文课上,我都会提前完成,并且被语文老师夸赞。

渐渐的,我和老师成了朋友。

我们谈心,聊天,甚至一起出门玩。

老师总爱拿我的文章做范文读给大家听,甚至建议让我去投稿。

所以,三年来,我的压力,大都融进了文字。

也正因为如此,我收获了一些荣誉。

后来,大学了,因为所学专业没有语文,于是便放下了。

工作后,偶尔也写写。

再后来,结了婚,有了孩子,繁琐又枯燥的日子让我倍感孤单,于是又捡起了写作,没成想,还是会得心应手。

谈不上创作,却是在用文字的方式记录。

记录成长,记录人生。

只一个理想,便是给孩子留一些精神食粮。

这像严歌苓一样,她在访谈中也讲道,未来某天自己女儿看到她的作品之后,会突然明白,妈妈不仅是一个做饭帮她梳头发的妈妈,还是一个出门有事做的妈妈。

这也是我决定走进严歌苓的一个原因。

有时候,懂不仅是一个字,还是一颗心。

一颗彼此理解,彼此能达成共识的心。

直到今天,我依旧像愚公移山一样执着的写着自己的东西,我没有强求太多,包括物质。

在我的意识里,或许灵魂深处的东西才最值得斟酌。

某些时候,拉我出泥潭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些我读过的书和写过的字,刻在我的记忆里,让我继续走下去。

我幸运,幸运我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

一路走来,我收获了朋友,收获了成长。

一切源于文字,源于创作出来的内容。

我与写作,正如严歌苓所言:“我觉得我的生命需要一种浓烈度,只有写作能够给我,不求后果,不求利益,不会使你烦恼,写作是给你这样的世界,可以让你的人物来宣泄的,其实是你最秘密的情感。”

与我,与世界,文字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苏高尔基这样描述文学:“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科学和哲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

某种意义上,文学赋予我真实的存在感。

任何精神的交流,都胜过物质层面的考验。

比如夫妻,比如朋友,比如那些志同道合的伙伴,文字的力量,让彼此拥有相似的三观,也获取了最大限度的共情。

我应该感恩那些给我启蒙的老师,还有那些咬牙坚持过的每一段岁月。

我已经习惯文字,喜欢文字,依赖文字。

假如没有写作,我好像不知道余生支点在哪。

所以,写作也给了我一个纯粹的世界。

感恩文学,一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