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因為孫儷的演技和《安家》的“人間真實”,我願意把它推薦給朋友

距離上一部作品《影》又是兩年,孫儷新劇《安家》終於上線。

開刷之前無意看到一些差評,依然是對國產行業劇的慣常吐槽,失真。

也有說孫儷跌下神壇的,嘲她這麼多年都在吃“娘娘”的老本。

帶著這樣的評價開刷,難免帶了一些審慎的態度。

但是一口氣看到16集,我個人的觀劇體驗是,有瑕疵但看得很過癮。

瑕疵在於,時間上的嵌套過於緊密,有些情節沒有給一個合理時間差的交代。

但整體來說,《安家》劇情緊湊,節奏流暢,演員們的表演和製作上的用心也在水準之上。

關鍵是,我願意把它推薦給我的朋友。

同時我會告訴我的朋友,目前豆瓣上有將近4萬人,打出了6.2的分數,但我個人給了四星半,當然,因為不能打四顆半星,我給了四顆。

講講我的理由。

《安家》原名《賣房子的人》,改編自日劇《賣房子的女人》

女主遵從了“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這一強設定。

但是在劇情走向和賣房案例上,編劇六六都做出了大刀闊斧的改編。

這源於她在創作時,用幾個月的時間蹲點採訪了北京、上海、安徽、武漢等地的中介得來的大量實例。

而主演孫儷在開機之前,也一樣做足準備,除了跟編劇六六溝通與戲相關的細節,還跟隨六六去見原型人物,觀察她的生活細節,並借來人家的舊鞋子、計算器、名片夾等私人物品,模仿人家的工作習慣。

講實話,我聽過很多“銷售發家”的精彩小故事。

一個“平平無奇”的小年輕短時間內靠著“狼性”迅速積累財富。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只是沒有發生在你我身上而已。

但是這樣的人,到底應該怎麼樣呢?

可能就是房似錦這樣的。

女主房似錦(孫儷飾)是有名的房產中介安家天下的金牌房產中介員。

“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這句職場狼性標準用語是她的座右銘。

具體到房似錦“這個”人

房似錦來到店裡的第一天,就被女下屬吐槽全身都是“大路貨”

她“敢”租沒人租的“凶宅”,生活裡只有工作。

她在不熟的同事面前高冷無情,在客戶面前立馬切換春風化雨模式。

她每天都吃兩份早餐,吃飯速度超快。

除去體能的超量消耗,還來自於原生家庭給她造成的“餓”

樊勝美跟蘇明玉在前,原生家庭的後勁很大。

但近幾年對原生家庭的頻頻提及,讓觀眾對這個詞產生了疲勞感。

這也是我最不喜歡的一點改編。

原著裡,女主角從事賣房這一職業的原動力,來自於“我喜歡”

而《安家》裡的房似錦,她一樣的有能力,一樣的專業。

但是她的從業之路,卻開始的很有些悲壯。

房似錦從事這個行業,是因為跟房屋中介的男主角的偶然相遇, 受其恩惠後,開始對這個行業產生興趣。

而努力在賣房子這個職位上做出成績的動力則是因為,錢。

她要賺錢自強,要擺脫吸血鬼一樣的原生家庭,要賺錢獲得安全感。

說實在的,我寧願看到的是,“我就是喜歡錢。”

但是,論表演,孫儷絕對在原版之上。

原劇裡的女主角,採用瞪眼尖叫式浮誇表演。

大部分觀眾對日韓劇自帶濾鏡的原因,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但孫儷的表演顯然要自然貼切的多。

比如,房似錦的走路姿勢,大開大合,快速有力,這絕對是屬於房似錦的步伐。

房似錦出門總是帶著一把傘,備著水,隨時準備為客戶服務,自己卻常常被曬得面容紅腫。

被抱怨,被嘲諷,被看不起,被罵,甚至被當面甩耳光,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這是房似錦和她的同事,以及無數服務行業從業人員每天都在經歷的事情。

遇到沒素質或刻意刁難的客戶。

無論是老油條謝亭豐的巧妙應對,還是新手985累到攤倒,氣到想哭。

這都是這個行業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

比如房似錦服務一對老年夫婦。

跟房似錦交易的其實是這對老客戶的兒子。

兒子給父母買房,但全權拜託給中介。

房似錦每天帶著二老看房選房。

太陽曬著,房似錦幫著打傘,拿東西,說話輕聲細語地伺候著。

老頭要喝熱水,房似錦大熱天跑去買,以最快的速度買回來拿到老兩口手裡,卻還是遭到抱怨。

跟老兩口坐一個車,房似錦接二老下車,被走下車的老人拍門夾到手,只是按著手忍疼的功夫就被抱怨磨蹭。

最終這單還是做成了。

卻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意外嗎?這又很“人間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