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很巧,在和顺遇见你。

很巧

在这里遇见你

和顺古镇的溪水依旧平静,那些花儿在这个时节准时的开放,午后的阳光让人觉得如此的温暖。

一些人路过,去往不同的方向,下一个路口,还会相遇吗?

此刻眼前的风景,会随着时间的久远变得更加的沧桑与厚淀,而不变的,是擦抹不掉的最初痕迹。

三月,坐了一天的飞机,赶往腾冲。这已经是第二次来这里了,飞机降落的那一刻,心中的期待感依旧很强。

腾冲机场很小,落地到取完行李的时间也不过10分钟左右,这样的小幸福不知道会持续多久。

与淳朴的董官村相比较,和顺古镇应该是闲静的那一种,我喜欢用这个词来定义自己的印象。

这个时间的洗衣亭空内无一人,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微微荡漾,却没有泛起一丝波澜。

因河水绕城而过,改古名阳温暾为“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

走在石板路上,两侧是老旧的房屋与牌坊,小雨过后留下的水迹见证了这里的时光流转。

小孩儿头前走着,老人则用走与小跑的步伐后面紧跟着,一转身,消失在下一个路口的拐角处。

无风的午后,晾晒的衣服挂满了房屋前的晾衣绳上,各种颜色交错在一起。我忽然想到了儿时在奶奶家的某些记忆,和眼前的场景如此的相似。

古镇里的老人过着平淡的生活,所有的一切,没有因为任何人的到来,或者一些人的离开,而改变着什么。

古镇的范围,与我而然,并不是很大。你可以花上多半天的时间,或者一整天的时间,漫无目的的闲走着。

进入古镇后,左右两侧都有不同的风景,例如图书馆,文昌宫。或者步行到龙潭,顺路而行至艾思奇故居。

来和顺,一定要到图书馆来坐一会,哪怕片刻也好,回忆读书的那段时光,总是美好的。

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扩建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

出了图书馆右手边顺路而行几分钟,会看到电瓶车的等待处,通往龙潭的车辆都在这里。或者选择步行的方式,于山林间漫步,别样心境。

龙潭的广场很宽阔,找一处石阶而坐,点了一只这里的烤鱼,一只烤茄子,三言两语的闲聊着,任时光流走。

到了龙潭,一定要去的地方就是艾思奇故居。整个建筑为砖石楸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有串楼通栏,雕花格扇,西式小阳台,显得古朴典雅。

在大门头悬有“艾思奇纪念馆”匾额,在西楼和厅楼上陈列着艾思奇的生平事迹。

走的累了,寻一处开满三角梅的老墙靠着,也是一道风景。

或者找一家喜欢的咖啡馆,一杯香草拿铁,半糖,就那样静静地坐着,望着石板路上的人来人往,思绪在咖啡的香气中飘向远方。

古镇外是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田,荒芜之处开着一些说不出名字的小野花,在夕阳的余晖中,随着微风轻摆着。

让它在岁月的时光里开出花来,越过远方芳华的流逝,落在浪漫的巧合里。

在记忆深处之地,永久凝固。

风景是内心深处的波澜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