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你知道的分散投资原则,全错!

“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198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詹姆斯·托宾。

这句话大家都听过,但很多人不知道还有下半句——“但也不要放在太多的篮子里”。

人们推荐分散资产配置,以实现分散风险的目的。普通人投资时会刻意地把资金分配在多个品类里,比如股票、房子、理财产品、存款。这还不够,股票要拆分成十几个,房子在几个城市买,同一城市分不同板块买。

完全错了。

分散投资是最大的毒教育。

1 .分散的误区

风险不能被分散,只能被对冲。分散投资的本意是找到可以对冲风险的资产。普通人视野有限,研究透一个品类的精力都尚且吃力。分散投资后,能力和认知也被分散了。一个领域的半吊子能不亏钱,并行多个领域的零基础基本输定了。

股民亏钱一大原因就是,股民压根不了解买的那十几个票的公司状况。你知道这些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主营业务还有高管经营风格么。一般人多半是没时间了解的。这样情况下的分散投资和盲投赌博没大区别。

更大的问题,在于分散投资,把潜在的暴击机会也分散了。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一生中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有2、3次,在命运的拐口分散投资,也就把这潜在的投资机会分散了。社会在成熟,留给人们上升的空间越来越少,只有集中资源方有机会。近些年成功把握住风口的投资者,都是大规模集中投资。比如2011年就全仓押注比特币,号称有2亿美金市值比特币的李笑来(我不认可比特币的价值,我佩服李笑来的胆识),以及过去十几年买入近百套房产改变命运的yevon_ou。再进一步,现在的成功企业家,比如任正非、马云和马化腾,不都是集中所有资源创业成功突破么。

普通人要快速致富,必须集中资源。特别是投资生涯的早期阶段,集中突破,积累大量财富,获得第一桶金。然后再分散投资,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不到5000万前,不应该分散投资。现在的5000万也不是什么大数字,一线城市5套房子而已,刚刚有些安全感。当然如果野心小一些,2000万就想守成,那也是可以的。

2 .风险控制

集中资源后的风险如何对冲?

很遗憾。答案是不能。

由于你集中了全力,没有资源再对冲风险,比如买保险、期权,事实上也买不到这样的产品。

风险的敞口躺在那里,只能靠你的洞见和认知找出来,绕开它。这需要积累大量的知识,小额的试仓,交叉的验证,然后是耐心的等待,等着三年一遇,五年一次,十年难得的机会。

当你把全部身家压到一个品类上去之后,你自然会全情投入,风险的恐慌和财富的欲望会促使你殚精竭虑、废寝忘食的学习、提高、试验、小成。这样循环反复一两年之后,你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然后就是那个改变命运的时刻到来。

与其把有限的精力分散到无限的解套中去,不如集中你的学识、胆识、资金,来一次人生的押注。当然你得做好充分的准备。

3 .高收益还是高确定性

只押注一种资产,那该怎么选?

这里就涉及到收益和确定性平衡的问题。

如果有个资产有的年度能涨90%,有的年度会突然跌40%,收益率长期看可以达到15%左右,但很不稳定。另一个资产很稳,每年涨10%。理论上应选择第一种资产,因为收益高。但实际操作中,有经验的投资者会选后者。因为前者的剧烈波动,极难择时,进入时机(比如跌40%的年份)不好的话,被套损失几年的机会成本。而后者的稳定排除了风险,可以叠加杠杆,做大规模,做厚收益。

集中投资里始终选的是有稳定预期的相对高收益,而不是波动大的的绝对高收益。

赚的钱最终来自于两个部分:一是较高的单位收益率,二是足够多的规模。好的投资项目是找到非常高确定性正向收益率的项目(靠谱妥妥赚钱的),然后依靠杠杆(借贷)来做大绝对收益。

这里面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因为加了杠杆,投资项目赢利的确定性要足够高,否则杠杆就是双刃剑,死的很惨。二是杠杆的成本要低,如果高过收益率本身,就无法实施杠杆,即便单位收益率再高,绝对收益也不咋地。

4 .为什么是房产

围绕这两个方向你去找所有的投资项目,会发现,结果令人失望。泱泱大国也只有房产能够保证这两个条件。这里讲的是对普通百姓而言,个中高手不算。所有资产,只有房产是得到国家背书(保证)的,有政府托底不会大跌。另外也只有房产,能够给到你极低的利率(4.9%)成本, 使用30%首付资金借到70%按揭贷款的机会。其他投资项目都是高利率(至少6.37%)成本,并且最高只能借到50%的资金。利率虽然相差不大,拉长到长期来看是一笔巨大的财务成本。

我们再拿这两个条件来梳理其他主流投资理财项目吧。有风险的叫投资,无风险的叫理财。

(一)投资类

股市:中国股市创立的目的是服务国企融资的,不是为了投资者赚钱的。股东第一、股民第二的氛围下,群众内部博弈,赚钱的难度大家都有体会,不展开。

黄金等大宗商品:竞争对手是国外投行,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国际政经,胜算不大。就算能赢因为有不确定性也不敢上大杠杆,赚不了太多。

邮币卡和比特币:市场太小,信息不对称,多庄家。

海外投资项目:语言、精力是巨大的限制。

投资类的产品最大问题是,以普通人的知识结构和时间精力很难保证稳定收益率。无保证,就不敢拿杠杆去博,就没高收益。

(二)理财类

银行理财:过于稳健。所以收益只有3-5%,收益率太低。

信托或券商资管:收益尚可,8%左右,但起点高100万,借助杠杆获得超额收益的利差少。

P2P:骗子多,靠谱的少。

理财类最大的问题,就是稳定但收益率太低。

选来选去,只有房产是适合建大仓的。

5 .城市的选择

我每天除了码字之外,最大的乐趣就是回答粉丝的问题。因为做的是房产自媒体,都是实操的交流。最近在提问里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大家买房的地域限制被彻底打破了。一个工作在上海的杭州粉丝,已经在上海和杭州各有一套房了,问是不是可以在嘉兴和深圳再各买一套。

赚钱的心态越来越急,买的方向越来越分散。住张江的买大虹桥。住广州的买增城,住北京的买固安。再不济,也要冲回三四线老家来一套。

我是不建议多个城市分散投资的。与其多点开花,不如深耕一城。

楼市短期看供求,长期看人口。我们的选择应该是一个长期来看人口能够流入的大城市。全国值得买的城市并不多,就集中在一线城市和个别经济强的省会城市。

下图中横轴是2013年到2015年33个一二线城市一至六年级小学生在校人数的增长情况,纵轴是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这些城市的房价累计涨幅。小学生流向哪里,他们年轻的父母就会在同一时期流向那里。小学生在校生人数,它具有强大的人口解释能力。可以看出过去4年房价累计涨幅较大的基本都是人口流入较大的城市,基本验证了人口论的判断。

压重注的目标是人口流入较多的一线和强二线城市。

它并不一定是你的家乡,但一定是你的主场。你必须足够熟悉,是你生活过或者正在生活的地方。你长期在这里蛰伏,每天感受到它发展的气息。

17年10月初去了重庆,认识了一个93年的小伙子。他1年前坚定看好重庆楼市,放弃了北京的工作。孤身一人来到了山城,每天的工作就是让各路中介带看踩盘。长期战斗在一线,使得他对重庆渝北地区的楼盘了如指掌,迅速买入两套笋盘,过去一年身家翻倍。

这种身临其境对楼市细节的感知,远胜于任何专家建议。

6 .时机

仓位和选筹搞定之后,就只剩下时机问题。

楼市捆绑的是国运,长期向上,需要的只是一个低价买入的机会。你可以选择等待,也能主动出击。

一是自己看盘200套。我另一个85后的朋友,2年前全职在重庆踩盘,几乎把全重庆值得投资的楼盘都看过一遍。每个小区我和他交流,他几乎都能说出户型、社区、价格的细节,平静的语调下流露出洞见的穿透力,让人感到可怕。哦,他2016年买了10套。

二是找关系买8折的新房。楼市是综合资源的竞争,人脉变现的地方。

三是找专业化代购公司。市场上已经出现专为买房人服务的经纪公司,输出买房经验和能力,提供专业化淘笋的服务。用小钱办大事。

四是等待市场降温。调控之下,时间对买房人有利。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信息丰富又多元,人们冲动且功利。这是社会的问题,更是大家的机会。

专注已成为稀缺品,更是差异化优势。

金钱有复利,数十年收益积累后,巴菲特仅用四分之一时间实现暴击,创造90%的财富。

注意力也有复利,坚守一个方向精进不已,几年后你会惊讶自己的表现。

越长大越发现,人生就是一场取舍。

少就是多,慢就是快,厚积薄发,毕其功于一役。这就是赢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