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打好科学治堵攻坚战!龙泉驿区“15分钟公交圈”正在加速形成



公共交通网络四通八达,“15分钟公交圈”正在加速形成,全轨道交通主骨架正不断完善,出行方式日益丰富便捷……正奋力建设“先进汽车智造区、美好生活品质城”的龙泉驿区,其交通网络正不断加固构筑高速发展根基。

近年来,龙泉驿区交通运输局情系群众出行,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全力推进城市治堵,完善交通路网,打造优质公共交通服务,多管齐下进一步推进龙泉驿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升级,极大地改善了全区的交通环境,更为区域经济社会提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力促交通网络多元化

大幅提升交通承载能力

民生无小事。当前,交通治堵是老百姓关注度最高的民生实事之一,更是关系到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城市品位的重要工作。据龙泉驿区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不断升级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大幅提升交通承载能力是实现科学治堵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介绍,今年以来,全区进一步健全轨道交通主骨架,打造 “3纵3横”轨道交通线网,开展南北向有轨电车规划研究,地铁13号线龙泉段已经开工建设。覆盖面更广的公交服务方面,加密常规公交服务网络,今年已实现开行微公交6条、定制公交5条、夜班公交1条、常规公交2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2条,延长收班38条。目前,全区正在加快形成43条区内干线公交、30条城乡(村)公交、20条市域公交网络,12条“微公交”,建成“市域+城区+乡镇”三级公交服务体系。

“以前要去成都市区逛春熙路需要提前谋划乘车路线,现在公交线路越来越多,与地铁换乘也方便,随时可以前往!”家住龙泉驿燃灯寺路的周女士表示,住得越久越喜欢这里,生活和出行都很方便。据了解,为了方便市民便捷换乘,全区公交系统不断优化调整线路,做好公交与地铁的无缝对接,目前与地铁2号、4号线对接的公交线路已达54条。据介绍,下一步,将继续优化、新增公交新路,科学设置各类接驳换乘,实现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有机衔接、干线公交与支线公交有机衔接,逐步形成“15分钟公交圈”。

而针对区域内主要道路效能不高、密度不均的情况,今年以大运会交通配套项目、省市重点项目、区内项目等建设为契机,逐步完善全区骨干路网,提升交通承载能力。其中,大运交通项目方面,大运村至主场馆直联道路、友谊路道路整治及风貌整治2个项目已开建;成洛简、成龙简2条快速路已启动杆管线迁改;东安大道、驿都大道道路整治及景观提升、灵龙东路与西江西路连接线3个项目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省市重大项目方面,天府国际机场高速龙泉段主线段建设用地100%交付、华龙互通立交用地交付90%;完成成简、成金简快速路方案设计。区内道路方面,桃都大道东段改建路段已部分形成通车能力,新建路段正在进行路基施工;洪黄路整治提升已完成半幅路基施工;文轩三路、四路已建成通车等。


推进绿色智慧交通

市民出行更便捷舒心


绿色智慧交通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和必然方向。在龙泉驿区的实践中,“智慧交通”“绿色出行”理念为落实民生实事、科学治堵注入了全新动力。

据介绍,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推动辖区车辆安装ETC约17.9万辆,区内所有公交线路实现天府通手机扫码支付乘车,实现公交车适时位置查询及智能调度管理。同时,已在成龙大道试点安装了智能信号灯实现了“绿波”交通,下一步将优化升级驿都大道、东安大道等重要道路信号灯,形成“绿波带”和自适应;逐步在大运主场馆、大运村推广设置窄带物联网等技术整合路边停车位,从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上提升出行效率。

“更节能、环保的氢能源公交车即将开始运行”。据区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龙泉驿已采购了氢能源公交车辆20辆,并确定L026路(龙泉汽车总站—西河大道站)为氢能源示范线,待区内加氢站建设完成后,氢能源公交车将稳步开始上线运行。

在出租车行业监管方面,推动出租汽车新老业态融合,发放网约车人(车)证1.5万余本,在全市率先完成138辆出租汽车纯电动化。同时,完成巡游出租车“11+2”圈层融合,全面实现出租车同城同价、同标准、同服务。

与此同时,以骑行为主的慢行交通也逐渐成为市民短距离出行的新选择。据悉,在对成龙大道、成洛大道、友谊路、东安大道等道路进行改造升级时,引入了慢行理念建设了绿道,从硬件设施上鼓励骑行、方便骑行,引导共享单车企业在全区规范发展。据悉,截至目前,全区现有共享车辆1.3万辆,未来还将继续引导共享单车的合理投放,不断满足群众多种出行需求。

此外,针对部分区域停车难问题,创新停车供给模式,依托龙泉人家植入停车泊位1000余个,建成区医院、龙华社区、博客小镇临时停车场3座,启动洛带“莫奈的湖”公服配建150个泊位停车楼建设。

行通达,致辽阔。可以预见,在成都实施东进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拥有内畅外联立体交通格局的龙泉驿区将带给人们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