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超级厄尔尼诺来临?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扰乱气候,中国未来冬暖夏涝

科学前沿观天下 笃学明理洞寰宇

大家对“厄尔尼诺”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变暖进而引起极端天气。厄尔尼诺会导致中国的冬天越来越暖和,如今冬季降雪稀少就是最好的证明。新的研究表明,太平洋的气候模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厄尔尼诺的发生。这是否意味着厄尔尼诺会越来越频繁?《2012》、《后天》中的场景是否真的会降临人间?

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变暖,与“拉尼娜”恰恰相反。由“厄尔尼诺”转变到“拉尼娜”时会导致东太平洋地区赤道附近的风场和海水温度震荡,这便是低纬度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ENSO)。ENSO具有2-7年的准周期,不难猜测这种现象比单纯的厄尔尼诺更容易导致极端气候,甚至灾难。

发表在《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考察了典型的北太平洋气候模式“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对ENSO的影响。研究表明PDO的暖相和冷相会对太平洋ENSO事件的发生频率形成很大影响。在PDO的暖相阶段,厄尔尼诺现象会比拉尼娜现象频繁300%!而PDO处于冷相阶段发生厄尔尼诺现象频率比拉尼娜频率低58%。

目前,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位相已经“由负转正”,这将直接导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大大增加。当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洋表面温度高于正常水平时,从压力系统到大气环流再到降水,世界各地的天气模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而未来,地球可能更加趋于出现超级厄尔尼诺现象,甚至于“半永久性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对待中国的整体原则就是冬暖夏涝(1998年特大洪水)。东三省容易出现冷夏,北方较正常年份整体高温干旱。而在美国西海岸,无休无止的暴风雨将带来一轮接一轮的洪涝。

科学技术的进步足以让我们预测更多的风险和危机,但真正威胁我们人类命运的并不是“厄尔尼诺”,而是人类自身。人口的膨胀、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温室气体的肆意排放、绿洲雨林的消失……人为因素才是天灾的根源。我们往往看到天灾的可怕,却忽视了人类对自然的践踏!人类本身比厄尔尼诺更可怕……

信息源:《Historical change of El Niño properties sheds light on future changes of extreme El Niño》.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