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真假(甄、贾)宝玉是同一人及《红楼梦》解读新视觉


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各路红学家们至今没有统一说法。不过有一点我认为可以确定,那就是作者曹雪芹在世时已经将整部完整版的《红楼梦》写完了,不然作者就不会在小说开篇第一回里就直接点明:“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有过写作经历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一部作品的问世往往都是先完成初稿再进行修改,未通篇完成创作根本无暇顾及修改,边写边修改不仅耗费时间精力,而且会打断写作思路的连贯性,不符合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从作者开篇的介绍看,《红楼梦》写了整整10年,前后通共增删修改过5次,这表明作者已经把完整版的《红楼梦》写作完稿并分出章回编写好目录,历经5次全面大修改完成了创作。这是作者曹雪芹已经写完《红楼梦》整部作品的力证。既然在原著中就可以找到证据,那些红楼爱好者就大可不必再脱离原著去搬弄更多似是而非的考据了。


至于后40回为什么会与前80回在艺术水平上有比较大的差异,我想一定是《红楼梦》在后来传抄的过程中丢失了后40回。丢失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后40回涉及比较多的家丑与时政,是曹雪芹有意将这后40回给掩藏起来了,只允许前80回在市面上传阅。二是曹雪芹并没有将完整版的《红楼梦》原著后40回掩藏起来,而是在后来传抄传阅的过程中确实由于某种原因传丢了后40回,这种可能性也存在。

在“文字狱”气氛严紧的清朝末年,曹雪芹有所顾虑将80回以后的作品内容隐藏起来一点也不足为奇。小说从第81回开始,就披露了贾政的二奶(妾)赵姨娘勾结宝玉的干妈以巫术歪邪手段陷害宝玉与凤姐的事实,后面还有元妃染病早逝以及官府查抄大观园等在当时是比较敏感的章节,曹雪芹出于安全考虑禁止后40回在市面上流通不是没有理由。就连前面第13回写到秦可卿死因时,作者前后都作了大辐度的修改,直接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章回目录更改成“秦可卿死封龙禁慰”,并删除隐藏了大量关涉家丑声誉的细节内容,这些都是红学家们根据流传的多种手抄版本的原稿史料考据过的,并非本人在这里胡诌杜撰。

当然作者禁止后40回在市面上流通并不等于也拒绝在熟人亲朋之间借阅,如孔梅溪、脂砚斋等紧密关联人,他们应该都是作者曹雪芹的亲人故知。后续的作者高鹗及修订者程伟元应该亲自读过或者听讲过原著后40回的详细内容,不然他俩不可能把《红楼梦》遗失的后四十回内容续写得如此完整具体。

《红楼梦》里有两个宝玉,一个甄(真)宝玉,一个贾(假)宝玉,其实这一甄一贾是同一个宝玉的两个化身。贾宝玉代表真性情的宝玉,甄宝玉代表假性情的宝玉;贾宝玉代表反传统旧制的宝玉,甄宝玉代表屈服于现实的宝玉;贾宝玉代表家族兴盛时期的宝玉,而甄宝玉代表家道走向衰落的宝玉。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前句可以直接理解为“贾作甄时甄亦贾,甄作贾时贾亦甄”,贾宝玉就是甄宝玉,甄宝玉就是贾宝玉,或者说假宝玉就是真宝玉,真宝玉就是假宝玉,两个宝玉同属于一个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实的情况被掩盖起来了,贾府的事情都是真实背景的反映,真假宝玉都是同一人,是同一个人的两面性。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有时呈现出本来的真面目,更多时候是带着伪善的面具,所谓“天外书传天外事,两番人作一番人”(第120回),不管外界怎么传说,作品里面写的甄、贾两番人都是同一番人。第103回甄士隐不想让贾雨村即时识破他的身份说:“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要知道真即是假,假即是真。”我们直接可意译成:“什么是甄,什么是贾!要知道甄即是贾,贾即是甄”。即真假(甄贾)都同时存在,在意象上可以互相转换。有人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4人其实是各代表一个人的4个方面,孙悟空代表一个人的内心,唐僧代表一个人的表象,猪八戒代表一个人的欲望,沙僧代表一个人的本性,这种解读并非没有道理。曹雪芹运用含糊笔法打马虎眼,在人物名字和情节构思上下尽功夫,既为了保护自己,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下笔相当“圆滑”。

甄士隐(真事隐)与贾雨村(假语存)是《红楼梦》作者在小说中虚拟的两个人物,通过这两个人物并借助神话故事门阐述梦境和反映社会现实。甄士隐是中晚年之后贾宝玉的化身,也是浓缩版的贾宝玉的身世。甄士隐在贾雨村出场前是个“富贵闲人“,后来遇人不淑,在看错士人雨村、家奴霍起(祸起)、丈人封肃三人之后祸患连连,女儿被拐,家宅被烧,投人不着,接连遭受打击后生活困顿晚景凄凉,最后看破世道红尘离家出走,其经历与最后遁入空门的贾宝玉的前世今生何其相似。由是可见,小说中的贾宝玉、甄宝玉、甄士隐和作者都是同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