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李小龙:深陷“品牌纠纷”的偶像

李小龙与真功夫。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关于李小龙有很多传奇,围绕李小龙也有很多争议。

眼下争议又来了。

近日,李小龙女儿起诉真功夫餐饮索赔2.1亿元,又登热搜、刷了屏。随后真功夫回应将等待司法裁决,并表达了他们的困惑,15年了,为何突然被起诉?

这起纠纷,引发了公众强势围观。因为李小龙人人皆知,“真功夫”没吃过也基本都见过,15年来,李小龙和真功夫似乎相安无事。谁都没想到,这里面还存在“侵权”问题。

实际上,关于李小龙品牌形象的纠纷一直未断。

真功夫公司回应。图片来自真功夫官方微博。

偶像身后的品牌纠纷

李小龙作为一代功夫巨星、全民偶像,有着世界级的影响力。他是一代传奇人物,本身自带巨大流量。又因为有着极为鲜明的个人特点,他的形象也尤易辨别,有着极高的辨识度。就这点而言,他的名字、形象以及故事都极具商业和文化价值。

1973年,李小龙离世后,关于李小龙形象与品牌的维护与使用的权利便由其家人负责。作为李小龙唯一的女儿,李香凝近年来频频出面,为维护父亲形象出来发声。

近几个月来,公众对李香凝应该也不陌生。上次她进入公众视线,是因为那部颇受争议的电影《好莱坞往事》,电影中的李小龙傲慢无礼、言语挑衅,被布拉德·皮特扮演的特技演员“教训”了一通。李香凝批评该电影扭曲了李小龙形象,是对李小龙的讽刺与侮辱,受到了广泛关注。

《好莱坞往事》剧照。

在此之前,《叶问3》上映之前,关于李小龙的形象使用权也曾引发过纠纷。在《叶问3》中制作方曾计划用电脑特效再现李小龙的形象,却被李小龙企业公司声明制止。因为一旦实施计划,将涉及侵犯版权的问题。

起诉《叶问3》制片方的李小龙企业公司,与这次起诉真功夫餐饮的是同一家公司(并非李香凝本人)。而据媒体报道,李香凝正是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目前来看,该公司应该是获得了李香凝的独家授权,拥有李小龙品牌的肖像权。

也正因这家公司拥有李小龙这一形象品牌的使用权限,让很多想要借李小龙形象推广营销的商家受制于此。

佛山顺德当地就曾发生过,“李小龙”商标被大面积注销的情况。顺德是李小龙故乡,为了把家乡的这块“金字招牌”利用好。自2000年起,顺德区陆陆续续有协会、机构、公司甚至个人申请了各式各样的“李小龙”商标,总数超过100个。

而在个人申请中,佛山一张姓人士甚至一口气注册了十几个李小龙商标,其中包括咖啡、饺子、糖、龟苓膏、方便面、牙膏及电器等。但是这些商标,大部分都因为申请使用不规范、合法,未获得李香凝及其授权的组织的认同而最终被拒绝或注销。

“肖像”是一回事,“形象”是另外一回事

李香凝与真功夫的品牌之争其实早在2010年便开始了,李香凝的维权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将近10年,直至近日才将真功夫告上法庭。

这事在法律上终究会有定论,关涉的法律议题也会囊括个人肖像权、商品保护、IP开发等。

但在舆论视野中,这起纠纷的关键之处恐怕就在于,真功夫用的那个商标——摆开架势的卡通人物形象,到底是不是李小龙?

眼下,很多人因LOGO上人物与李小龙同款的造型,再加上“真功夫”几个字关联的想象空间,本能地觉得其原型就是李小龙。但真功夫推出的一系列logo,从头到脚都没有提李小龙三个字,这也是真的。

据了解,真功夫公司早在10多年前,便将这一卡通形象注册了商标。而根据我国《商标法》,提出商标无效申请,需在5年之内。

图片来自中国商标网。

目前来看,与《好莱坞往事》伤及了李小龙的形象,具有更广泛的文化意味不同,这起案件,是一起更为纯粹的商业纠纷案件。

真功夫餐饮经营多年来,似乎并没有做出过伤及李小龙人物形象的行为。单从商业角度来看,这也是一家经营得相当成功的餐饮企业。

只不过,商业归商业,法律归法律,也会是评判此事的应有视角。

本质上,关于李小龙种种“纠纷”的存在,也凸显出李小龙长久且持续的魅力。他的形象与故事依然能够被人挖掘,转化为商业和文化产品,创造价值。

只是,在现行的社会与市场背景下,规范、合法的利用李小龙的肖像,传播李小龙的形象,才是应行之事,应有之义,也是对李小龙及其家人的尊重。

□狄宣亚(媒体人)

编辑:狄宣亚 实习生:孙文静 校对: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