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毕马威:下阶段金融科技将由“供给”推动 爆发式发展或难再现

在全球范围内,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各国金融机构角逐的新赛道。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正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得益于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近年来众多优秀金融科技企业的兴起,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领跑者之一。

日前,毕马威在2019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及银行业趋势解读媒体见面会上就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近况、趋势以及构建未来银行及开放银行进行了解读。

“金融科技发展持续向纵深发展,以需求推动的金融科技创新,如移动支付的爆炸式的发展将难以再现。下阶段的金融科技发展将呈现‘供给’推动的,水到渠成式的发展。”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主管合伙人王大鹏表示。

近年来,伴随着金融和科技的发展与融合,金融科技领域迅猛发展。央行8月公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金融科技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王大鹏认为,所谓“供给”正是央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描述的四梁八柱所提出的金融科技基础支撑,包括自主可控技术的攻关与突破、法律法规的建设、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标准化工作的推进、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的落实,将推动金融科技有序、高质量、持续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对于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及展望,王大鹏认为有五个关键点:一是金融科技广泛覆盖,技术应用探索不断迭代;二是监管参与度大幅提升,积极推动真正有含金量的金融科技创新;三是金融机构顺应变革,开启全面数字化转型进程;四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特定领域已经成为标准,激发了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探索;五是“区块链+”有望成为下阶段金融科技发展推动力。

围绕构建未来银行及开放银行,毕马威中国银行业咨询服务总监刘绍伦认为,在数字科技重塑传统金融业商业模式之下,未来科技迅猛发展,快速作用于业务模式转变,银行要重新定位其生态战略。其中他重点提到要重新去定义子公司和资本市场。

“像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未来的信用卡子公司、私人银行子公司,甚至股权直投子公司,都是未来生态银行非常重要的子公司。同时在资本市场上,大家可以看到A股和H股对于银行股的估值都是非常低的。如果建立了子公司,本身有科技能力,可以用科技赋能孵化出更多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那么未来资本市场对于银行就不仅仅是传统商业银行的估值方法,而是更多看成一种银行或者金融科技的孵化公司。 这样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上,我们会有更多的创新,更多的故事可讲。”他表示。

毕马威和阿里云联合发布的未来银行白皮书也指出,未来银行的创新生态的构建与业务创新的流程将和资本市场紧密结合。市场将见证传统银行的价值再造过程,实现对于银行市值的重新定位。从资本市场获得助推后,银行可进一步加大对于创新的投资与激励的投入,完成创新的良性循环。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