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胶州杨冬:负重30斤穿铅衣做手术的大夫

杨冬,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心内科医生,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毕业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他,是中国700万白衣战士中的普通一员。

他,是万千献血大军中的渺小一个,至今已献血11000ml。

他,没什么丰功伟绩,没什么汗马功劳,“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用自己的双手和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心内科的团队一起,用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安康。

从小立志,军旅生涯,坚定的是医者的情怀

问杨冬为何学医?他的回答干脆利落“我的家人都是医生,救死扶伤,受影响很大”受家人影响的缘故,他从小立志当一名白衣战士,长大后如愿以偿,走在了这条与死神战斗的路上,永不疲倦。

92年参军,在部队医院经过了军人神圣的洗礼,见证了血汗男儿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看过了太多军旅男儿受伤甚至危及生命的的生死时刻,他说,“我很幸运,还能做一点对别人有用的事。”军旅生涯的磨练,坚定了他悬壶济世的信念。

2004年转业回到了家乡,来到了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进入心内科,展开了他作为一名心内医生的人生画卷。你我都知道,做介入手术,是要承担被介入机器辐射的风险,哪怕每次手术都要穿着重达30斤的铅衣,铅衣也只能包裹住身体的躯干,其他部位仍曝露在外。他,就是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做了一例又一例,救了一个家庭又一个家庭,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够达到12台次,从手术台上下来的时候,浑身是湿透的,腿甚至都是发颤的。也因为这个缘故,杨冬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其实早就符合二胎政策,为什么一直都没生,有人问的时候,他也总是笑着开开玩笑说,没时间养。可有谁能懂,做心脏介入手术接收辐射是不符合优生优育的条件的。如果要生,就一定要停止进手术室,杨冬是心内科骨干,权衡病人的利益,科室医院的发展,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风雨兼程20余载,坚持的是医者的信念

在心内科的20余载,杨冬的手机一直坚持24小时开机,全天候随叫随到,不管是正在吃饭还是已经熟睡,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雪夜,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这就是他的生活工作常态。

他工作的心内科老年病人多,急危重病人多,临床工作繁杂而琐碎,他奔波在临床一线,用每一天的认真负责践行着他的医者诺言。

记不得一年中能有几天是正常时间点下班,也数不清有多少个手术室里抢救的夜晚,你能想象吗?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再正常不过的睡一整晚的安稳觉,对于像杨冬这样的医生来说,也变成了一种奢侈的幸福。那是一个雨夜,车祸重伤的王先生被救护车送到了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在经过脊柱创伤外科和烧伤外科的接连的手术治疗后,术后的晚上22:00左右,患者突发胸闷憋气,出现呼吸困难、烦躁大汗等症状,当值医生第一时间汇报总值班,考虑到患者的复杂病情,总值班立即将情况上报副院长。副院长刻不容缓随即赶到医院,立即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杨冬白天看了全天的门诊,身心疲惫的他接到电话后,仍然义不容辞的赶往医院,拿起常年放在门口处的外衣就冲进雨里。夜晚的雨越下越大,路面又湿又滑。一刻没有耽搁,充分和家属沟通后,心脏造影手术顺利进行。凌晨3:35手术结束,术后患者转危为安。参与抢救的杨冬拖着疲倦不堪身子伴着夜雨,回家……无数个像这样的夜晚,无数个不眠之夜,他,无怨无悔,坚持着医者的信念。

默默耕耘,坚守的是医者的追求

关于心脏的病,不是急就是重,在这种高强度高压力的岗位上,杨冬默默的坚守,作为科室骨干,作为科室主任的左膀右臂,他尽职尽责的完成科主任交办的每一项工作与手术,帮助关心科室里每一个年轻的医生学习与进步。每当有高难度的手术需要完成,杨冬总是冲锋向前,与死神展开近距离的殊死搏斗。经过多年的磨砺,如今在手术台上的他成熟自信、熟练担当,不仅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急重症心脏手术,更是秉记医者的传承信念,做好传帮带,将自己的技术与技巧倾囊相授,带领科室年轻的医生开展手术。“战场”上,他飒爽英姿,从容应对,果决判断;生活中,他谦虚、乐观、友善、正直、乐于助人、勤于好学,技术好、医德高尚是同事和他救过的无数患者对他真挚的评价,一面面锦旗是他的丰碑,一声声感谢是他过往最好的见证。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像杨冬一样的中心医院人就是这样,将许许多多的患者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拯救了他们的家庭,捍卫了他们的生命。救死扶伤,是杨冬的初心,更是他的至高信仰,是他穷尽一生无悔的追求,在这条路上,他将继续无悔前行。

半岛记者 黄超 通讯员 庄笑琳 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