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无敌烧脑神剧,喜欢悬疑片,可以关注一下

近有不少朋友在说想看烧脑犯罪悬疑片,那今天咱们就来上一部。这部电影很久以前

曾在CCTV6放过,当时就给我留下了蛮深刻的印象。不过可能是因为大家不太习惯法国人讲犯罪

故事的调调,或是难以忍受主流版本的国语配音,这部构思精巧,剧作工整且不乏一定现实思考

的佳片,至今知之者甚少—— 《复核调查》

海报上这个手上持枪,表情复杂的男人便是本片的主角理查德。他是一名警察,妻子则在医院做

麻醉师,两人结婚多年,育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艾米丽。一家三口相处得极为和谐,平平淡淡

的生活里充满了幸福。

直到有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彻底摧毁了这个家庭——

本来理查德说好了带女儿出去玩,结果警局那边突然来电话,于是他让女儿自己先在家等一会儿,

然后便动身前往警局处理工作。

父亲离开后,艾米丽觉得无聊,跑出去找小伙伴玩,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她遭遇了匪徒,先是被

残忍强暴,接着被殴打致死。

可以说《复核调查》是一部相当冷静克制的电影,冷色调贯穿始终,很少有代表人物视点的主观

镜头,特写更是屈指可数。或许正是出于这种风格的考量,影片并没有直接为观众呈现残忍的虐

杀场面,对于理查德失去女儿后的愧疚与悲痛也并未做煽情式处理——只用一句话交代了艾米丽

的遭遇

之后在呈现理查德的状态时也只用了一个相当含蓄的平拍全景镜头——

空荡荡的走廊里,他双臂抱胸,一言不发

正是因为这样的处理,让整部影片始终透着一股冷峻的张力与安静的感染力,同时也让偶尔出现

的一次爆发更具视觉与情感上的冲击力——比如理查德得知警方抓到嫌疑人,直接冲进警局准备

毙了对方的段落,其疯狂的行为,扭曲的表情与之前的冷静形成强烈反差,更加凸显出他的悲痛、

愤怒与对女儿的爱

不过看到这可能有观众会感到疑惑:人都抓到了,接下来还有啥好讲的?别急,真正的好戏才刚

刚开始。

嫌疑人艾克曼虽然被迅速捉拿归案,但他究竟是不是真凶却依然存疑——警方其实始终没有拿到

能够证明嫌疑人确实有罪的决定性证据

而另一个关键证据,嫌疑人的招供证词,似乎也有点问题。

因为艾克曼最初是拒绝认罪的,后来经过一段漫长的审讯才承认罪行,说出了一些犯罪细节,而

负责审讯的都是男主的警察同事兼好友,并且他们在私下里有过这样一番对话——放心,我一定会

让他招的;我不想给他的律师留下任何口实,要做得干净。

所以对于观众来说,此时无法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那嫌疑人到底是不是被冤枉的,如果他没犯罪

真凶又是谁?这便是影片的核心悬念,也是吸引我们继续看下去的主要动力。

而对于片中的陪审团来说——他们不像观众一样拥有全知的上帝视角,只能根据有限的信息做出判

断,最终,还是以刚好到达标准的8票,认定艾克曼有罪。

于是顺理成章地,艾克曼被送进监狱,理查德也协同妻子回归到支离破碎的日常生活。

而就在大家都以为案件终于尘埃落定,彻底告一段落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监狱

中的艾克曼突然提笔给理查德写信,信的大致内容如下:

尽管我体会不了失去女儿意味着什么,但我能理解你的痛苦。我想说一个看似罪魁祸首的人可能并不

是真正的凶手,我是无辜的,相信我。我写这封信不奢望能重审我的案件,法庭已经判决了,悲痛的

父亲也一定满意了,但作为警察的您呢?法庭永远是正确的么?真正的凶手可能还在附近,也许他还

会再次杀人。

简而言之,就是艾克曼希望理查德能够站在警察的角度继续调查真相,还自己一个公道。不过尽管他

的言辞恳切,男主乍一看到信时仍是悲痛、愤怒的,差点把信撕掉,更不必说回信。

但之后艾克曼又陆陆续续寄来多封信,内容都与第一封类似:一方面表达自己的同情理解,一方面不

断重申自己的无辜。同时,除了给理查德写信,艾克曼同时还与监狱外一个名叫克里斯蒂娜的女人保

持着通信,两人经常谈到司法公正性的问题——执法的人从来不愿意承认他们的错误。

而在这个过程中,本来没把信当回事的理查德也偶然间发现了新的线索——在一次出外勤任务时,他通

过车上的收音机得知警方刚刚抓获了一个专挑孩子下手的连环杀手萨利纳斯,而监狱中的艾克曼则是没

有前科的。

难道真的是错判?我相信此时你们的疑惑肯定愈来愈深。而片中的理查德也有些动摇了。于是他决定沿

着刚发现的这条线索追查下去,来一场“复核调查”。

而随着调查的展开,男主发现那个连环杀手萨利纳斯似乎真的有问题——首先,他所犯下的三起凶案的

状况,与艾米丽的遇害非常相似;

其次,萨利纳斯在交代另一案件时提到了无关的自行车和湖泊,也与艾米丽案件吻合

更重要的是,萨利纳斯有一个堂姐就住在案发现场附近,并且随后她也向理查德证实了案发的时候萨利

纳斯就在此地。

接着,男主根据萨利纳斯的作案地点、作案时间画出了他的活动轨迹图,又发现艾米丽的死亡刚好可以

填补中间的一个空挡。

以上种种线索聚集在一起,萨利纳斯在理查德心中的嫌疑越来越大。

而这时镜头再切到狱中,我们发现艾克曼仍旧在坚持写信,他提到自己从信仰中获得了坚持下去的力量,

提到自己每天会为理查德和他的妻子祈祷,用词语气甚至比之前更加平和——我告诉自己要有信心,无论

如何我是信任您的,就像我信任法庭一样,我就寄希望于您了

相信很多人已经开始同情埃克曼。确实,无论是他的形象还是笔下的文字,给人的感觉就像谦谦君子;

再加上理查德找到的各种其他线索,一个含冤莫白的受害者形象就此确立。

我们的男主经过重重挣扎,最终决定要为他翻案。而这个决定,却立即遭到了多方质疑——妻子不理解

他为什么要帮杀害女儿的凶手开脱,一怒之下回了娘家;上司也坚决反对他重新审理此案的诉求,因为

此举意味着之前警察的调查、法庭的判决都是错的。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案件又有了新的突破。一个女人来到警局,说案发当天自己在案发现场附近

见过惯犯萨利纳斯,并表示愿意出庭作证。

于是随着新的目击证人的出现,警方与法院均同意重新审理艾米丽被奸杀一案。

法庭上,尽管仍无法判定萨利纳斯就是凶手,但种种新线索的引入让陪审团开始重新考量艾克曼的嫌疑。

最终,因赞成有罪的没有达到多数,艾克曼被无罪释放——不仅获得20万欧元的赔偿,更在出狱后一度

成为各路电视台争相追捧的红人

乍一看,本片好像讲的是——带着警察与父亲双重身份的男主摒弃私人情绪和仇怨追查真相,经过不懈

努力终于还含冤者公道的主旋律故事。这样的故事确实就已足够撑起一部电影,且在冤假错案频发的某

些国家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意义。但《复核调查》要说的远没有这么简单,接下来的情节将发生两次反

啦啦啦我是终级剧透的分割线

第一重反转:艾克曼就是凶手。

还记得我在前文曾提过狱中的艾克曼一直在与一个名叫克里斯蒂娜的女人通信么

后面突然冒出来的目击证人也叫克里斯蒂娜。

没错,这两个克里斯蒂娜是同一个人,并且她出庭作证就是由艾克曼一手策划的。而除此之外,在监狱

中一直写信的他其实同时写了两个不同版本。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寄出去版,言辞谦恭、恳切;另一个

则是他藏在身边的真相版,邪恶且充满挑衅姿态——她那么年幼,那么稚嫩,落到我手里我也就不客气

了。

到这为止,影片其实也可以结束了,那么它讲的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故事——罪大恶极的坏人玩弄法

庭玩弄正义,最终利用好人的善良成功脱罪,而主角竟然还不明白自己亲手放走了杀女凶手,估计这么演

的话看起来会让人感觉极其窝火。

但是《复核调查》还设计了第二重反转——从监狱放出来的艾克曼本来可以一走了之,但非要去理查德家

道谢(嘚瑟),结果被男主下药迷晕,直接干掉。

原来,通过连环杀手萨利纳斯失去性功能这一隐藏细节,理查德早就知道那个杀小孩的惯犯不是凶手,他所

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要把只判了30年的艾克曼弄出来,然后亲手杀掉仇人。所以从本质上说,《复核调查》

其实还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

另一名嫌疑犯没有性功能,无法完成强奸

阿契尔在他的《剧作法》一书中提到——戏剧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巧妙、含蓄的准备的艺术,是一种

帮助观众预测戏将向何处发展并将如何发展的艺术。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避免累赘的、造作的、明显的、

劳而无功的后果的艺术。

而本片正是在“准备”与“后果”之间取得了一种非常和谐的平衡,它会时刻调动你猜测的欲望,同时整个故事被

讲得一波三折,起承转合十分工整,在仅有的80分钟里几乎完全没有“废戏”,情节紧凑而极富张力。

除了整体可看性很强,影片的结尾也很有意思。如我前文提到的,如果在不同位置了结,你其实会得到三部

不同的电影——第一部极“正”,第二部极“歪”,而本片最终呈现的内容则更像是一种“中间态”:从人情方面我

们完全可以理解男主的做法,但同时也必须承认,他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

说白了,《复核调查》的背后依旧是一个关于“公刑与私刑”的问题——影视作品中的私刑复仇通常大快人心,

但从现实与历史来看,一个允许私刑的社会必定是极度混乱的社会。而同样,也只有“公刑”够“公”,才有可能

惩戒罪恶,平息愤怒,安抚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