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高考作文里的商业哲学

昨天是18年高考的第一天,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了亿万家长的心,也吸引到无数媒体朋友的关注。每年这个时候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号称“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就要在媒体上火一次,语文考试之后高考题目也会火一次,随之而来的就是人瞩目的零分作文,昨天上午语文考试刚刚结束全国卷二的材料作文就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全国卷二的作文题目

全国卷二的材料作文出来之后,吃瓜网友们纷纷表示全国卷二的题目很难,材料想要表达的含义太过隐晦,很多人表示就算自己来写也无从下手,最后经过众多网友的集思广益,挖掘出这则材料涉的核心思路即一个名为“幸存者偏差”的现象。

什么是“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从字面意思上来说是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因为死人不会说话),此资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如果大家还不理解的话,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前几年很流行的读书无用论,很多人深信不疑并举出例子来支持,比如说见过很多大老板、有钱人很多都是没上过大学的,而真正上过大学的成功人士没见到几个。所以大家认为读书无用,读书无用论也就传播开来了。其实读书无用论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现象,出现这种荒谬言论主要的原因就是作为测评对象的人出现了偏差,我们成为样本基数偏差和部分样本的缺失。首先在人口基数上有大学文凭要比无大学文凭的少很多,这是我国的人口素质现状,从2010的全国普查中就能看出来,就算大学以上文凭毕业出来有高成就的人很多,大学以下文凭出来有高收入的人很少,但是因为人口基数差距太大,导致低文凭高收入的人数比高文凭的要多,其二就是大部分高文凭居民生活圈子比较集中,与其他人接触不多,导致没有进入统计的样本中。这两者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就产生这种读书无用论的错觉。

读书无用论

不靠谱的成功学

最近前几年大热的成功学培训热潮迅速地消退了,讲台上指点江山的成功学大师不见了,商务楼里高大上的成功学培训班也人去楼空,只留下那些无比渴望成功白领们的叹息。成功学是骗术吗?严肃的说不是骗局,成功学的没落是因为人们发现成功并不能简单地被复制,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路有着太多不确定的因素。

成功学的没落充分验证了“幸存者偏差”这一现象,马云交际好、马化腾善用人、刘强东娶了好老婆,这些是他们成功的原因吗?是的,确实是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但是交际能力强了、会识人了就一定能成功吗?那就不确定了。成功学喜欢把成功人士的优秀品格无限放大,再将这些品格标榜为成功的捷径,最后以打包的形式售卖给学生,这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情,因为有这些优点最后倒在商海里的人太多了。马云也好,马化腾也罢,他们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加上独特的机遇才能残酷的商业战场上侥幸存活下来,而他们的成功是踩着无数失败创业者的身躯得到的。试想下如果当初阿里巴巴没有得到软银的投资,马云还会不会像现在这么成功,总而言之剥除复杂历史环境因素,单纯放大成功人士的个人品格,这样的成功学是真的活不长。

“幸存者偏差”之于商业

前几年的创业高峰期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那时北上广深的软件开发工程师是千金难求,尤其是从事安卓开发和ios开发的程序员,这是因为当初的创业公司都热衷于开发app,甚至连租个房子找个停车位这样的小事也要研发一款app。这是因为大家都形成了共识,想把产品销售得好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移动端,你看某某公司自从自己的app上线之后一路高歌猛进,在“幸存者偏差”的迷惑下,各路创业者纷纷花大把的钱投在软件开发上面,最后等app上线了却发现产品和服务还是卖不好,最后只落得个人财两空。

所以当我们在创业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借鉴成功案例的成功,还要看到背后存在的风险,要看成功企业做了什么,更要看它们躲过了什么。

幸存者偏差

寻找隐身幸存者

当我们身陷于商海无休止的明争暗斗和尔虞我诈之时,给我们点亮远方的往往是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明星企业,但是他们涉及的行业已经明显饱和,垄断现象非常明显,义无反顾冲进去有可能会尸骨无存。而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寻找那些未被市场发掘的需求也许会是一条明路,它可能规模比较小,不足与外人道,大众对他并不了解,并不在大家竞相模仿之列。但并不意味着这些看似不光明的行业里没有你值得学习的东西,往往蓝海和捷径就在这里体现。

市场终究是由资本驱动的,无论市场怎样,最后都要归结于市场博弈。最终小人物想要登上舞台,只能乱中取胜,雾里看花,冷静的分析本质,合理的利用资源,不要搭空架子,解决实际问题,有机会多与你的投资人交流,他们看过失败的案例比你吃过的盐都多,统计分析的时候别忘了把这一大片死人也算上。

最终回到我们熟悉的新零售,猩便利前不久融资5亿,震惊了整个行业,很多创业者都看红了眼,纷纷摩拳擦掌想着杀进无人货架市场来分一杯羹,殊不知猩便利这个风光的幸存者背后倒下了多少个无人货架创业者。转过头看,新零售的无人便利店还处在未开发的状态,缤果盒子和小豆网络的“豆便利”无人便利店也才刚刚起步,也许换个方向,无人便利店会让你看到另一番风光。

“豆便利”无人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