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比原著小說還有味道的電視劇,你聞過嗎?

“心一旦離開了,就不會再回來了。”

今日中國版的《解憂雜貨鋪》宣佈了小偷三人組的名單:王俊凱、迪麗熱巴、董子健。

很多小說都很好看,但是小說拍成影視劇常常做不到忠於原著。

改編劇的正確打開方式應該是......

《琅琊榜》

《琅琊榜》對於原著的還原程度達到80%以上,最大程度保持了小說的氣質

該劇根據海宴同名網絡小說改編。

劇版《琅琊榜》以其磅礴大氣而又不失詩意的故事主線與畫面感,為國內古裝劇進行了全新的定義。

電視劇處理的最好的一個地方就是發現了作者“收拾”太子和譽王的過程。

用木牌代表太子和譽王兩邊的人,讓整個故事的思路更加清晰。

同時說清楚各個官職,幫助觀眾更加直白的看明白。

最喜歡的電視劇的一個地方就是霓凰是一直都愛著林殊哥哥的,終其一生。

霓凰是林殊一生唯一負的人。

但是,小說中,林殊從頭到尾,不管是林殊還是梅長蘇,都是一個無慾無求的人,仿若沒有七情六慾的神仙一般。

‍‍‍‍‍‍‍至於最後的結局,電視劇處理得挺好好的。

罩著林殊的紅布落地,霓凰收到來自林殊哥哥的最後一封信,一切都歸於終結。

但是小說中靖王抄寫將士的死亡名單,抄到林殊時,終究泣不成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潛伏》‍‍‍‍‍‍‍

電視劇在小說基礎上做出了大幅度改編,有共同內容的大概只有19頁

《潛伏》作者龍一說過這麼一句話:

“不是我火,是電視劇火,我也跟著沾了光,浪得虛名,但這種虛名很短暫,估計過完這個夏天也就沒了。”

潛伏原作只不過是箇中等偏下的中篇,只有1萬多字,所有人物加在一起也不過六七個。

相當簡陋,拍部電影都不大夠。

而編劇生生給敷衍成一部精緻完美的心理劇,差不多隻借了原作的名字。

改編成30集的電視劇後,時間跨度大大加長,人物翻倍地豐富和豐滿。

在小說裡基本只有餘則成鬥李涯,沒有翠平什麼事。

電視劇版簡直是另一部作品。

吳站長的深沉、馬奎、陸橋山、晚秋、謝若林等都是電視劇橫空加上的,完全是把原著史詩化了。

電視劇《潛‍伏》最忠實地繼承了小說的精髓,又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小說的所有外延。

《金粉世家》

這部劇的選角可以說是完美契合原著

片頭和片尾曲是影視作品裡和內容鑲嵌完全融為一體。

‍‍‍李大為是個了不起的導演+編劇,雖然對原著有較大改動,但電視劇的劇情,臺詞,燈光,場景構圖,成就了經典。

關於燕西第一次在巷子中遇見的清秋,原著就一句話“藍衣黑裙”四個字帶過了…

讀者還得自動腦補一道黑留海…

然而電視劇中燕西第一次遇見清秋是在巷子中,清秋簡潔純淨,美的不動聲色。

原著的結局,燕西去了德國,回來之後和電影明星邱惜珍結了婚。

電視劇中的開放結局似乎要美很多,尤其是在車站燕西幻想遇見清秋然後緊緊抱著她的場景,淚奔。

總之原著體會不到燕西有多愛清秋,老王更偏愛電視劇的浪漫,還有這種刻骨銘心的愛。

《甄嬛傳》

鄭曉龍以正劇的方式拍宮鬥,細節良心,可謂一時無兩。

雖然電視劇《甄嬛傳》老王也並不喜歡,但原作——只不過是一場瑪麗蘇而已。

劇中無論主角配角演技都值得稱讚,蔣欣的華妃至今都是演技標杆級的角色範例。

相比小說,電視劇版人物更飽滿更有張力

一部劇火了,後面一大堆跟風拍攝同題材,然而至今沒有一部可以超越《甄嬛傳》。

這部劇的道具、衣服、首飾也是一大看點,是小說再怎麼“貧嘴”都無法展現出來的。

用心的道具,精妙的演技,紮實的劇本,造就了白看不厭的《甄嬛傳》。

即使各大衛視已經重播了N次,但每次翻到還是忍不住停下來看,重看都比很多新劇有意思。

《來不及說我愛你》

英國有達西先生,我們有鍾四少啊。

飾演男主角的鐘漢良,更因為這部劇而被無數原著粉追捧

這一身,穿在誰身上都像拙劣的小丑裝,只有鍾漢良能穿出絕代風華。

從來沒有一部民國偶像劇能拍的像《來不及說我愛你》一樣蕩氣迴腸。

每個角色都讓人心疼,即便是劇中的男二女二。

可能相比其他經典,這部劇真的有些過譽,但是隻要看過這部劇的人都會愛上鍾漢良和李小冉。

這部劇的吻戲也堪稱經典,儘管多年後,常被微博瘋狂轉發

都說電視劇裡這個大團圓的結局比小說中悲慘那個好很多。

老王喜歡電視劇的結局,雖然很韓劇。

慕容的失憶也使他可以褪去身後的光環與肩上的責任,得以與靜婉粗茶淡飯,終其一生。

《遇見王瀝川》

看完整部劇深深地覺得男主高以翔就是王瀝川,從書裡走出來的王瀝川

他不僅有著那張“只有在時尚雜誌的香水廣告上才可能看見的臉”。

他的一舉一動一眉一眼都是小說裡那個王瀝川,連若隱若現的胡茬都恰到好處。

作為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如果不能忠於原著,改編得面目全非就很容易招罵。

不過《遇見王瀝川》請來了原著作者當編劇,小說裡的經典橋段基本都保留了下來。

例如擦牛奶kiss的橋段,還原得很神。

《瀝川往事》這本書是真的有硬傷

比如說,小秋17歲剛認識瀝川就和瀝川滾床單,以及作者偶爾透露的那種高人一等的感覺。

在劇裡面,這些細節貌似有所減弱,變得更加接地氣一點。

體會文字原著的美妙需要一定的文學功底。

體會影視劇的美妙則需要一定的視聽語言功底。

‍‍‍‍‍‍影像以畫面和聲音為載體,靠構圖光影鏡頭運動表演剪輯等等豐富表達,從體驗來說,影像更接近於做夢。

‍而文字是一種符號語言,拿它沒有的元素去跟影像比是不合適的。

那麼,非要把一部電影和它的原著湊到一塊比較的話,我們在比較什麼呢?

來聊聊戲劇結構和臺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