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胡蘿蔔|冰潔

終於等到你了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更多精彩

胡蘿蔔

冰潔

秋天的中午,時斷時續地下著小雨。王小新坐在自家蔬果超市門前,一邊玩手機一邊招攬生意,身邊垛著二、三十袋胡蘿蔔。雖然貨賣堆山,門口多放幾袋的話可能更容易吸引眼球,可是考慮到賣不了晚上還得往回搬,也就放了這麼幾袋。超市後頭院子的棚廈裡,胡蘿蔔堆積如山,拿塑料布蓋著,怕雨掃,也怕風吹。

雨下得緊了,王小新拿塑料布把街上的胡蘿蔔蓋嚴,雨停了再揭開一角,既想吸引眼球又怕風吹。如此折騰幾回,嘴裡沒好氣地嘟噥:「好人的話不聽,往回進這車菜簡直就是腦袋裡進水。」

微信鈴聲響起,閨蜜張晨雲找她私聊:『看到你在微信裡刷屏賣胡蘿蔔,我覺得特好玩,這回你老公不用再罵我「吃飽了撐的」了吧?』王小新回了句「別搭理他」,又發了句牢騷,沒有再搭理張晨雲。畢竟她現在的任務是賣胡蘿蔔,而不是和這位姐們閒聊。

「哎,五嬸,買胡蘿蔔吧,十八塊錢一袋,跌四毛五一斤。」

「以為你們家不進,前幾天買了賴小家的了。」五嬸回答。

「三嫂子,家裡買胡蘿蔔了嗎?」

「孃家種著哩!」

胡蘿蔔

雨又下得緊了,老公任三狗開著摩托三輪迴來吃飯。見有個小夥子開著車問價,三狗打發老婆去做飯,自己以十七塊錢一袋的價格和小夥子成交:「哥現在不說賺錢,說的是變錢!看看車上,看看後院,還多著哩!」車已經走遠,任三狗自說自話,一臉苦笑。

看三狗開回來的三輪,王小新就知道老公這一早上效果不佳。雖然剛才窩著一肚子火已經在心裡把三狗罵了個不待罵,真見到他打回敗仗反而沒了脾氣:「雨又緊了,下午還出去?」

「出去,不出去能咋?他媽的淋長工雨,專欺負受苦人!」三狗罵罵咧咧。王小新欲言又止,硬生生把一句「你不怕淋顧客還怕淋」給嚥了回去。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王小新自由戀愛嫁給轉村村賣菜的任三狗。婚後不久,兩口子在石泉村十字路口租門面開了這家蔬果超市。每天進回的蔬菜水果分成兩份,小新看超市,三狗開著三輪轉村村。雖然沒有大富大貴,倒也花錢不怎麼擋手。兩口子用十年時間翻新了住宅,計劃再熬十年掙套屬於自己的門面房。

閒暇時間,王小新喜歡讀書。在生意低迷或者同行競爭中求生存,她總能不經意應用到書上學來的理論,讓自家的生意處於不敗之地。這一點,老公贊成,她自己也有點小得意。

胡蘿蔔

就在兩口子為門面房努力奮鬥的時候,生意開始不順。先是本地村民開始種菜,房前屋後、田邊地角,甚至泡沫箱子裡都可以種菜。人們圖自己種的菜吃著安全,蔬果超市的生意就受到衝擊。緊接著,石泉村開了村大集,集市引來八方客,當然也就包括賣菜的。如此需求少,競爭大,王小新發現她的那些理論不管用了。

收入減少,漸漸入不敷出。王小新心情鬱悶,經常找好朋友張晨雲聊天。

張晨雲比王小新大兩歲,在孃家的時候,兩人曾經是鄰居。小時候王小新羨慕這位鄰家姐姐作文寫得好,經常找她給自己輔導。長大後,王小新嫁給本村任三狗,張晨雲嫁給鄰村一名礦工,多年來一直是「三狗蔬果超市」的忠實顧客兼王小新的好閨蜜。

看王小新心情不好,張晨雲鼓勵她中年女人要有自己的愛好,也不能光想著掙錢。在張晨雲的鼓勵下,王小新嘗試著給公眾號寫稿。雖然都是小女人心事,卻也吸引了不少粉絲。

生意不順,老婆又喜歡上寫稿。任三狗沒有明著反對,背地裡卻認為老婆純粹吃飽了撐的。任三狗走街串巷,這句「吃飽了撐的」不知怎麼著傳到張晨雲耳朵裡。張晨雲倒是沒有計較,只是感嘆閨蜜嫁了個什麼也不懂的俗物。

開始寫稿的王小新心情開朗不少,人也變得通情達理。在鬧不清自己和老公誰的主張更可行的情況下,她會溫柔地來一句:「全憑掌櫃的安排。」

胡蘿蔔

這一年秋天,任三狗和王小新商量,一年來到手的錢月月花個乾淨,儲存冬菜的季節是不是可以張羅著賣點胡蘿蔔,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扇得扇得」?

對於掙不掙賣胡蘿蔔的錢,王小新暫時沒有主意。如果擱在以前,一車胡蘿蔔一萬斤左右,就算一斤掙五分,一萬來斤掙個五百塊錢左右。那時候生意好,脫手快,這五百塊錢用不了一天就掙了。現在這個時候,胡蘿蔔不說斤,說的是多少錢一袋。四十斤一袋,一袋掙兩塊,一萬來斤胡蘿蔔裝二百五、六十袋,都賣了也就掙四、五百塊錢。聽起來好像和以前差不多,差的是走菜的速度。

這幾年本地種胡蘿蔔的村民不少,既有吃不了送親友的,還有大量種了拉著賣的。外地胡蘿蔔需求量本來就少,前半年沒有掙了錢想趁著賣胡蘿蔔「扇得」的菜販不減反增。這種都賣了掙四、五百,跌本四千多的買賣,王小新認為她們家贏得起也輸得起。於是她還是好脾氣地回了一句:「全聽掌櫃的安排。」

聽安排是聽安排,王小新對秋季賣冬菜有自己的一套生意經。第一,胡蘿蔔不能進得早了,進得早了人們觀望不買,耗時費力;第二,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生意一旦決定做,馬上就得行動。市場需求少,飽和快。行動晚了容易砸在手裡;第三就是見好就收,堅決不做最後一家。

王小新的生意經任三狗已經聽得耳朵起了繭,像往年一樣,他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多年的小本生意,任三狗喜歡穩紮穩打。觀望三天,任三狗認為胡蘿蔔的生意能幹。給上家打過電話沒多久,胡蘿蔔產地太縣下了一場透雨,地裡粘得不能採。這麼一耽擱,又是三天。王小新說這樣耽擱著咱們別幹了,謹防成為最後一家。可任三狗說已經和上家說好,男子漢得說話算數。

胡蘿蔔

等到胡蘿蔔拉過來堆滿任三狗的三輪又堆滿院子裡棚廈的時候,太縣下雨以前出的胡蘿蔔、本地人手裡起的胡蘿蔔已經把市場佔了個八九不離十。雖然說四千塊錢輸也輸得起,可老佔著棚廈也不是個事。再說這萬一天氣有變,提前上凍,這麼多胡蘿蔔往哪兒藏?

那幾天,王小新像個祥林嫂,逢人就說胡蘿蔔。朋友圈、微信群,她賣胡蘿蔔賣到刷屏。街上,她坐在自家超市門口,逢人就談胡蘿蔔。任三狗開著三輪轉一天,賣了不到二十袋。他沮喪地說:「這無頭蒼蠅似的亂轉,一天下來不夠油錢。」王小新比他更悲觀,王小新考慮的是晚一天,買賣會更難做一天。

心情不好往往文思泉湧,一晚上不睡,王小新寫了一篇不知道是散文還是小說的《胡蘿蔔、胡蘿蔔、胡蘿蔔》。平臺給力,早上發給編輯,晚上就給刊登出來。

那篇《胡蘿蔔、胡蘿蔔、胡蘿蔔》隨著王小新賣胡蘿蔔的廣告很快在微信裡刷屏。計生群、婦女群、鑼鼓隊,所有的主顧都知道三狗老婆賣胡蘿蔔賣到「說書」。她們把王小新的文章朋友圈,並且配上標題:「三狗兩口子都是好人,能幫幫一把,反正買誰的也得出錢。」沒有人評論文章寫的好壞,人們關心的是三狗家的胡蘿蔔還剩多少。

很快,觀望著等價格便宜的、家裡買了一袋計劃再添一袋的、自己買了親友沒買的都給王小新發來微信。王小新激動得眼淚汪汪,拿著手機一個勁地說「謝謝」。

那幾天,任三狗開著三輪一邊轉村村一邊接受老婆遙控。哪個方向胡蘿蔔要的多,他就先往哪個方向送。保證給方圓二十里要胡蘿蔔的朋友送貨上門,一家不落。

等到張晨雲過來幫老公同事買胡蘿蔔的時候,王小新家的胡蘿蔔只剩下最後兩袋。面對這位一直鼓勵自己好好寫作的閨蜜,王小新面有慚色,她說:「我這是不是唱了一出蓮花落?」

『蓮花落就蓮花落吧,寫了那麼多,還就這一篇最有用。有了這次蓮花落,你們家老三就不敢說咱們玩寫作是「吃飽了撐的」了!』

任三狗面紅耳赤,本來以為老婆會嘚瑟幾句,老婆卻沒有嘚瑟。

「生意難做,夾縫裡求生。誰也沒有前後眼敢保證自己的主張一定就對,我們要做的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王小新心有餘悸,好像說給別人,又好像說給自己……

作者

簡介

冰潔,女,本名王瑞鳳,1978年生人。介休市龍頭村一位喜歡寫作的賣菜女,願意用文字講述百姓生活的點滴和些許感動。

向左滑動

關注“知彼”

聽見我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