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同样出现股权纠纷,为什么一个上市350亿市值,一个散伙?

希达资本合伙人,分享股权资本顶层设计,欢迎大家关注!

5月17日,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海底捞被我们“吃”上市的新闻传遍江湖,按照同在港股上市的呷哺呷哺约30倍的市盈率计算,海底捞的市值大约可以达到350亿元。这样一来,张勇、舒萍夫妇所持约68%股份身价将达220亿元。而另外的股东施永宏、李海燕夫妇所持约32%股份也可以拥有百亿身价。

但在这之前,海底捞可是经历过股权的“变革”。张勇为了更好地管理公司,先后让自己的妻子和施永宏妻子离开公司,只做股东。2007年又让施永宏离开海底捞,并以原始出资额的价格从施永宏夫妻手中购买了18%的股权。

对于此事,施永宏说:“不同意能怎么办?一直都是他(张勇)说了算,后来我想通了,股份虽然少了,赚钱却多了,同时也清闲了。还有他是大股东,对公司就会更操心,公司会发展得更好。”

外界都说施永宏有格局够大度,才有了股东之间的和睦以及海底捞的平稳发展,直至上市!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成功的基石是股东之间的团结协作,但是有的企业出现“股权战争”就没有海底捞那么幸运了!

【案例背景】

2012年,“泡面吧”创始人俞昊然申请注册“paomianba.com”的域名,同年构思完成“泡面吧”项目的创意,即面向中文用户,采用伴随式教育的概念,让用户可以像泡面一样更高效、更主动地进行学习的在线教育平台。

随后,根据项目的需要,俞昊然陆续邀请了严霁玥、王冲加人团队。严霁玥负责人力资源、财务、法务和行政工作,王冲负责内容开发与融资。2013年底,“泡面吧”引人天使投资并成功融资100万元,同时成立了众学致一网络科技公司,此至,“泡面吧”正式成为企业运营制。俞昊然、严霁玥、王冲成为联合创始人。

【问题出现】

作为最早拥有Idea 的俞昊然在企业成立之初,因为在美国上学,无暇顾及企业事务,其他两个联合创始人也没有告知他任何关于股权分配的事宜。直到2014年6月,俞昊然才知道,他们三个联创始人的股权结构是这样的:

王冲:65%

俞昊然:25%

严霁玥:10%

一直以来,俞昊然都认为自己是“泡面吧”当仁不让的“老大”,应该拥有企业最多的股权,当知道自己的股权仅有25%时,他感觉自己的主导权被剥夺了,于是对合伙人王冲产生怀疑。

王冲却不这样想,当初在引进天使投资时,对方要求企业要有一个绝对的控股股东,这个股东要全职为企业工作,而当时的俞昊然在美国上学,无法全职为企业服务。为了成功拿到融资,他才设计成这样的股权结构。之后,企业进行新的融资,先是稀释了王冲的股权,之后开始同时稀释俞昊然和王冲的股权。最终的股权结构是:三个人的股权大致相当。

对此,俞昊然反驳说,在引进天使投资时,他与王冲曾有过口头约定,当时出于信任彼此,没有做出书面协议。这个口头约定是这样的:王冲暂为第一大股东,等拿到融资后,两人再进行股份对调。

【事件结局】

2014年6月,“泡面吧”A轮融资就要走到最后一步了,很多投资机构和投资人看好这项目。俞昊然和王冲只需在协议上签字,出让20%的股权,就能获得超过200万美元的融资。

可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俞昊然和王冲却发生了分歧。俞昊然坚持要成为企业的最大股东,而王冲则坚持自己的股权要比俞昊然多1%。

双方争执不休,都不肯让步。就在两人争执时,投资机构和投资人纷纷撤离,本是未来之星的“泡面吧”就这样陨落。

“泡面吧”的陨落可谓给中小企业上了深刻的一课: 企业的发展基础之一是合伙人团队的股权结构。但这些靠什么来维系?感情?在利益冲突出现的时候,即使再亲密的合伙人,也会互相猜疑。

只有事先设计好合伙人股权结构并落实到协议上,才是预防危机、让企业走得更远的上乘之策。

运用股权资本的力量,帮助成长型企业构建“1+N的产业整合发展模式 ” !

如果对你有帮助,就请多多评论、点赞、转发支持吧!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欢迎留言,我们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