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岁月”里的汪峰

不知不觉,从组建的鲍家街43号乐队1997年发行第一张专辑开始到今年为止,汪峰在做摇滚乐的路上已经行进二十年了,而我听他的歌也快听了二十年了。

这二十年来除了不间断的创作歌曲,每两年发行一张个人专辑以外,他还参加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演出,包括2010到2015年全国各大城市的巡演甚至海外演唱会。在2017年9月9日,他又将鸟巢做为首站,开启新一轮全国范围内“岁月”巡演了,足迹将踏遍大江南北。

从小提琴手到原创音乐人,从酒吧live到唱响鸟巢,从无人问津到好声音导师,从摇滚歌手到创业先锋,汪峰的传奇经历已经被人咀嚼过千遍万次。

有人说:“音乐是一个时代的审美,从流行音乐中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生活轨迹。”汪峰的音乐,大气而有张力,充满着生命的力量。他的歌词朴素而富有思辨,深邃又不故作深沉,诠释了人生的美好和脆弱。他这二十年的创作,记录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心路历程,更掐准了时代的脉搏,折射了当下国人在社会转型期下真实的心理状态,表达了他们的矛盾,忧虑,欲望和梦想,如同一道炫目的光芒点亮了中国摇滚界。

从某种角度说,这是一个创作者最幸福的事。他的出发点也许只是为了充分表达自我的情绪和对人性对社会的观察思考,却无形中直指他人心灵深处,震撼和影响了千万人的心,激励了太多的失意者重整旗鼓,推动了很多思考者关怀社会。

在我看来,汪峰无疑是一个用音乐挥洒思想的名副其实的歌者。

中国摇滚乐每一阶段的进步都浸润了许多摇滚音乐人的心血和汗水。可以说,汪峰把摇滚乐普及到主流社会,为之探索更为成熟的商业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喜爱摇滚乐,身体力行是做出了贡献的。他走到今天,如同中国摇滚乐的发展一般,并不顺利。虽然每一步都很踏实,但也在各种观念的夹击中充满了争议。

1996年汪峰从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辞职做摇滚时,并非身处一个好时代。在某乐评人的描述中,当时的中国摇滚正处于“轰动的尾声”,开始进入漫长的“失语期”,“摇滚音乐人再也说不出震动整个社会的话语,当摇滚音乐人试图揭露新时代的新现实,大众却已经失去了响应能力。”

可也在那时,汪峰写出了“晚安,北京,晚安,所有孤独的未眠的人们”这样优美伤感又饱含大爱的歌词。尽管如此,在发行两张专辑之后,他依然一贫如洗,交不起房租,恋人离开,和乐队成员之间发生艺术理念上的分歧……凡此种种,一个失意的年轻人该经受的不幸和磨难,那时他都一一体验过了。这种情况一直到他签约华纳唱片公司后,才得以改善。但也因此解散了组建多年的鲍家街43号乐队,而饱受非议。

对于争议,汪峰本人很少出面回应。他认为,“国人非常热衷于讨论一件事物的性质,形而上,概念的,但是很少发现做实事的。而各种争执的结果似乎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才是正确的,这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他一直只顾埋头做自己的事,与其用语言苍白的辩解,不如让作品来说话。但偶尔也会发表清晰的看法。

2006年随着《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等歌曲在主流社会的走红,汪峰渐渐站在了各种商演甚至春晚的舞台,他开始被批评成一个所谓妥协的背离了摇滚精神的“伪摇”,被攻击的理由是:摇滚歌手不可以商业化,不可以名利双收,不可以咏唱励志,不可以讴歌祖国。

对此,汪峰认为这些争议都是有“中国特色”的。他的看法是,摇滚乐必须商业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以发展。而中国摇滚乐需要讨论的并非是是否商业化,而是能不能把商业做的高级一点。他从不觉得自己站在商演舞台上就迅速变成一个人格低劣的人了,他想尝试为摇滚乐趟一条路,他相信他在舞台上站100次,这舞台就会因他而改变,就能让大众知道这个人是唱摇滚的,知道什么是摇滚乐。

关于创作上的商业妥协论,他开玩笑的说,如果他在写歌之初能够预测到一首歌的命运,知道是否会受欢迎,那不该做音乐,而应该去买股票。至于有些歌曲,他并不认可励志这种贴标签的说法。对那些批评他讴歌祖国的人,他的回答更干脆:神经病!

2011年《春天里》里的版权问题,使得汪峰面临了全国范围内的舆论风波。草根组合旭日阳刚因为翻唱这首歌,上了春晚变得家喻户晓,之后他们在各地商演中不断演唱汪峰的各种作品牟取利益,却事先未经他本人以及他公司的同意和授权。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汪峰被迫写公开信禁止旭日阳刚再演唱他的所有作品。

他的这次维权行为可以说是开创了乐坛之先河,其实做得特别摇滚,但在这个漠视知识产权的国度,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支持他有之,不理解而批评他忘恩负义甚至破口大骂的更是不少。在版权意识日渐提高,音乐人维权已是普遍现象的今天,不知道那些曾辱骂过汪峰的人是否会有一丝羞愧和不安?希望是有的。

2013年开始汪峰步入了事业巅峰,也让他在媒体上变得愈加的热闹。他成了收视率最高的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导师,他发行新专辑,展开票房傲人的巡演,他开耳机公司,创办互联网音乐平台。网友帮他上头条,他离婚,他和章子怡恋爱结婚生女,他和记者怼,他写信回应前女友的恶意攻击,甚至他的发型,衣着打扮,一举一动都会成为人们八卦的内容……这些年这些话题,不断的在网络上发酵着蔓延着。在汹涌的口水中,那个曾经熟悉的汪峰被渐渐涂抹的面目全非。

在汪峰的2001年专辑《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里有首《再见二十世纪》,一度是我最喜欢的歌。15年前站在世纪之交的夜晚,对过去迷惑,对未来迷惘而在歌里自诩为上帝罪人的大男孩,怎么都想不到今天的确成为了许多人眼里莫须有的“罪人”。我怀念那个当年没有被贴太多标签的他……

纷纷扰扰的争议和不被理解,也曾让汪峰倍感煎熬,在他为数不多的访谈中,不止一次的表示感觉人生有点荒诞。对此他的描述是,“那个过程痛苦又漫长,而且注定只有自己陪伴自己度过。只有我自己在一点一点地确定,找到必须要全身心投入的、特别清晰的方向,只有逾越这个阶段,才能用事实印证你曾经说过的话。”

这样的汪峰,无疑是让人痛心的。他或许有一些不完美,但如果你相信媒体中的他,而不相信摇滚乐里的他,那就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至少他做了摇滚歌手应该去做、正在做的事,而且已经做出了不少成绩。

二十年的音乐创作生涯,如果没有过人的才华,没有强大的意志和信念,几乎是很难坚持的。多少和汪峰同时期的摇滚音乐人都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只有他还在继续。我相信他之所以还在坚持,并非只是这一切让他有名有利,而是因为他真正的热爱摇滚乐,热爱这个国家和人民。因此不管身处何种境遇,他都没有原地踏步。

他的心智已经足够成熟到不会轻易改变信念。创作已经成了证明自己存在的理由,如果停止就会感觉血液里缺少了氧气,一切失去了意义。他对摇滚乐的信念,来自于相信音乐与灵魂的零距离沟通是可行的,相信重塑人的心灵甚至比制度变革还要来得迫切,来得有效。

谈到摇滚乐,总是会提所谓的摇滚精神。我以为摇滚精神的属性是无法定义的,什么是真正的摇滚精神?究竟怎样才符合摇滚精神?都没有标准答案。

可以说摇滚精神是社会批判,是个性叛逆,是深刻反思,是小情大爱,是呼唤救赎,是向往逍遥,是追求自由,是渴望公平,是向往平等,是人们所有真实思想情感的流露。归根结底,摇滚乐并不是某些艺术精英闭门造车的结果,从发展的角度看,是主流文化最终会选择的产物。因此,市场也就是听众的反应才决定了一切。

因此我一直认为汪峰是中国摇滚的改良者。他的作品内容拓宽了以往国摇表现主题的范围,并把旋律的可听性摆到了一定的高度。最重要的是他的所做所为颠覆了很多以往设定在摇滚上的某些固有观念。

改良需要的是坚定的信仰,前瞻的思想,巨大的勇气,坚韧的毅力,务实的行动力和既不完全溶解于世又能辗转腾挪其中的能力。改良者在某个阶段会被许多人不理解,更不可能讨好所有人。

在汪峰身上,履行的是那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时至今日,又有几个人能真正认为他一路走来所做的决定是不正确的呢?先行者总是孤独而艰难的,该庆幸的是他挺了过来,且从未停止探索和前行的脚步。

数年前有次小型演出,唱完《恒星》后汪峰说了一段话,大致意思是呼吁帮助那些具有音乐才华但缺乏机会,还默默无闻的人,希望大众能支持和认可更多的中国自己的原创音乐人。在他的访谈中,也多次说过类似的话。

这是汪峰内心一种深刻的情结。

他也曾写出很好的作品却无人应和,像一颗孤独的恒星,陷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怀才不遇的悲凉中,经过艰难困苦的挣扎和一些机遇,才逐渐成功。所以对于依然还处在和他当年相似境遇的音乐人怀有惺惺相惜的深厚感情。

这就是如今虽然他的个人音乐事业已到达一个高峰,当拥有一定能力和资本的时候,却没有选择过安逸的生活,相反踏上一条更为艰辛的创业之路的真正原因。所以在继Fiil耳机公司之后,汪峰又马不停蹄的创办了开放的互联网音乐内容平台----碎乐。

他想尽自己所能,做除了创作之外更为实际的事,在版权保护不利的情况下,为改善中国音乐行业的生态尽一份力。他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原创音乐人完成他们的梦想,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希望借助这样的平台让他们的创作能获得相应的尊严,以此为乐坛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能量。

从16年11月1 日“碎乐”开办至今,汪峰已经资金支持了包括赵雷,木马,陈鸿宇,草台木马,李夏等十多位音乐人的演唱会,而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着……

想要改变世界,所以汪峰站在尘世中,默默坚守。做他的歌迷十多年,正是这种当下社会最稀缺的理想主义情怀,让我欣赏,以致对他赞叹不已。

印象深刻的是15年汪峰在博鳌论坛的演讲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就让这段话成为这篇文字的结束语吧:

“我们所有的榜样到底带给这个社会和大众是财富的力量,还是精神的力量?我相信财富可以让我们不断攀升,带动欲望,带动我们的原始动力。但是精神可以让我们更接近善良,更接近信仰,让我们变得更真挚。

我一直坚信,每个各行各业的榜样,如果能真正传递给这个世界的是来自于心底精神的力量,那么在时间的长河里,无论是对于家人、朋友还是社会会更有益。因为财富有一天会消失,但是精神力量却可以永存。

我也知道很多成功者、榜样级的人物,他们在这条道路上历尽了各种艰辛,也遭受了很多不公和质疑。但是我想说,让我们继续,继续彰显我们内心的力量!

其实我们的生命都会很短暂,当我们离开世界的那一天,这个世界绝对不会因为你带走了什么而将你留恋,而只会因为我们留下了什么而将我们铭记。”

文章提供:晚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