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在中子星周围,哈勃发现前所未见的特征!这些红外辐射不同寻常

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在经历超新星爆发后残余的内核。在超乎想象的引力坍缩作用下,物质中的电子并入质子转化成中子,使中子星的密度约为原子核密度。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在中子星上抠下1立方厘米,其质量可达10亿吨!

实际上,在宇宙中,中子星并不罕见,它们是天文学家的重要观测对象之一。在一项新研究中,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在附近的一颗中子星周围探测到不同寻常的红外辐射,揭露了一些前所未见的特征。

通常情况下,天文学家都是在射电波段和高能辐射波段下对中子星展开研究。而这项新研究表明,通过捕捉红外辐射,我们也能得到一些有趣的新信息。

近日(2018年9月17日),研究人员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刊发一篇论文,介绍了这一发现,并提出两种可能的解释。

据介绍,这颗中子星属于附近一组(共7颗)X射线脉冲星之一,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其周围200个天文单位的区域内探测到红外辐射。这些红外辐射是怎么回事呢?研究人员提出两种解释:

其一,在超新星爆发之后,大量物质回落到中子星周围,形成一个盘状尘埃气体云。这些物质在与中子星相互作用过程中被加热到超高温度,从而爆发出红外辐射。如果这真被确认为与超新星爆发后的回落盘有关,那么将改变我们对中子星演化的认识。

其二,这可能是一片脉冲星风云。带电粒子在中子星的磁场中被加速,形成脉冲风。当脉冲星在太空中快速移动时,脉冲风与星际介质发生剧烈的相互作用,产生红外辐射。不过,脉冲星风云通常在X射线波段下表现明显。

不论如何,这项发现都可能改变我们对中子星的认识。接下来,天文学家希望能用未来即将升空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展开更深入的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