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家访,让教育更有温度——日照莒县华材希望小学史云娜家访纪实

寒冬腊月,虽然天气寒冷,但也无法阻挡我们老师家访的那份热情,莒县华材希望小学全体教师在接到家访工作安排后都难掩兴奋之情,因为这是一次与家长们就孩子的教育问题深度沟通的绝佳机会,通过深入家庭,我们才能对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更深的了解,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同时征求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史云娜老师是我校一名普通的年轻教师,她今年刚刚接手了我们学校五年级这个“老大难”,由于学困生较多,学生行为习惯很差,孩子的各方面表现总是差强人意,在与孩子们接触的这半年时间里,很多教育难题经常萦绕心头,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史老师十分珍惜本次家访活动,想通过这次家访找到学生身上这些问题的根源,所以她早早就做好安排,与任课教师共同研究好了家访路线。

周五下午,放学之后,天色未晚,正好很多家长也已经下班回家,所以史云娜老师与任课教师一商量,马上就开始了走访,她先走进了宋宝钰同学家,这孩子以前学习优秀,可是最近逐渐退步,课间经常和同学有冲突,明显有逆反心理,多次说教不听。刚到他家门口,就听这孩子赌气说到:“我妈上班还没回来。”史老师耐心的和学生等了一会,他妈妈回来了,看见老师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忙着要给老师倒水,史老师对她说:“我来了解一下孩子在家学习、生活情况,不是来告状的,我们随便聊一聊。”通过谈话,史老师才了解孩子的父亲出国打工,母亲在附近工厂上班,平时无暇管理孩子的学习。老师直奔主题,告诉她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孩子为人很热情、善交往、但贪玩,学习和行为习惯很差,成绩实在令老师担心。虽然学校不排名次,但史老师心中明白,宋宝钰的成绩下降特别快,再这样继续下去结果可想而知。宋宝钰的妈妈显得很无奈的样子,跟老师诉说着她的苦衷:每天忙于工作,早晨孩子还在睡就走了,晚上有时回来的晚,几乎见不到孩子的面。而宋宝钰呢,正好借此机会到处跑、玩。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哪有心思静下心来读书、看书、做作业呢?

当离开宋宝钰家的时候,史老师说:她的心情很沉重,像这种看似父母在身边却类似留守儿童的孩子班级里还有很多个,父母们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忙碌着工作,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一切万事大吉了,却忽略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所以史老师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再碰到类似情况的家长,一定要与他们多沟通,提高他们家庭教育的意识,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

史云娜老师说过:每一次走访,我都不想把它变成过场,访过之后都应该留下点什么。访过战祥哲家,史老师给孩子留下“乐观”一词,并告诉他:虽然母亲因为意外瘫痪,可是你和其他孩子没有任何区别,父母对你的爱也不会比其他同学少一分,相反你会比其他同学更快的成熟起来,以后你会不怕挫折,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访过徐祥谦家,史老师当场肯定他每天看一篇作文的做法,虽然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年龄也偏大,但是学习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访过孙世玉家,史老师才知道孩子的姑姑也是一名教师,教师之间交流起来特别流畅,所以有了姑姑的引导,孩子的学习及行为习惯都特别好。访过卢立达家,才知道原来反应慢的孩子也只是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史老师和孩子约定下学期开始再也不当学习上的“小蜗牛”了,再也不磨蹭了,有不会的问题一定要敢于向老师提问。

就是如此一个个平凡的家访故事,像一双双伸出的手,传递着真情,搭建着信任,家访工作虽然繁琐,但帮我们解决了许多无法在学校解决的难题。同时每一次家访,总也离不开家长们的理解支持。有了家长们的信任和希望,有了孩子们认同与期待,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把教育这份工作做得更好。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