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从清华和协和的关系看,综合性大学办医学院的难处


北大校长郝平


日前,北大校长说了一句:在2019年,北大总收入为340亿元,包括附属医院的收入,是全国收入最高的大学。一个大学有什么收入啊?不就是国家拨款、社会捐款和校办企业的收入。2019年北大获得国家拨款190亿,社会捐款数额也有限,意思就是附属医院收入有100多亿。


北大这句话应该是针对清华来说。作为两所中国TOP2高校,比试是日常。北大校长这句话是在北大校友会理事会的工作会议上说的,当时在坐有300多名北大全球校友。因为北大2019年预算是190亿,清华是297亿。北大校友们肯定会有疑问,为什么北大经费这么少?这么少的经费会不会影响北大的发展?


北大校长这句话一方面宽慰校友,一方面踩一下清华,因为清华医学院是清华的一个痛。


医学院合并浪潮

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的头十年,中国高校的合并此起彼伏,波澜壮阔,堪比建国初期的院系调整。据统计,从1990年~2006年,一共发生了431次合并,涉及了1082所高校。


发生大规模合并潮的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北大医学部

第一,官方有建设综合性大学,取消专业型大学的意愿。


综合性大学和专业型大学之争,自有高等教育之后,就一直存在。民国时期,胡适等人主张取消师范大学,觉得没有必要单独开设此类学校;梁启超则是强烈支持。建国后,国家极需工程技术人员,应用型人才,于是设立了各种专业型大学,像医学、财经、政法、航空、铁路、农业机械、农业、林业等。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官方又觉得这种办学模式有很多问题,所以,教育部有意要建设综合性大学,取消一些专业型大学。


西北农学院

第二,211工程和985工程做了合并最好的助推剂。


“211工程”,就是面向21世纪,建设100所高水平的大学。各高校纷纷摩拳擦掌要入选这个序列。211评选的标准,就是师资、教学、科研水平、博士点、重点学科点,经费、成果等等,要的是学科齐全,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大学。


这种要求怎么来达到?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合并,把两所高水平的学校一合并,这些条件马上就符合。


985是211中的优中选优,更是要求规模大,学科齐全。


我们可以看看多少大学通过合并,马上就进入了211和985。 随便举几个例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99年以西北农业大学为首的7个单位合并,2004年进入985。西南大学,2005年西南农业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合并,同年,进入211。


西南大学


第三,国家还对高校的行政隶属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部属院校进行合并,调整,大部分划给教育部或者省里。


这些行政上级主管的变更,可不是官网上一句话的变化,这事涉及面极大,对于高校办学来说,有可能资金变化很大。


所以,在种种因素的推动下,各高校的合并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医学院校的合并



在合并中,第一个被盯上的是医学院。高教界有句话:一流大学都要有一流医学院,像哈佛、牛津、剑桥等都有顶级医学院。而对于医学院来说呢,一方面专业型大学很难进入211或者985序列,还有一方面,要从卫生部转为教育部或者省属大学。


综合性大学需要一所医学院,医学院也不是很反对合并。在这种形势下,综合性大学对着心仪的猎物开始下手。


最好的标的就是原卫生部的11所直属高校,包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 、同济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山东医科大学、西安医科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


这里面,


北京医科大学并入了北京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并入了复旦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并入了中山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并入了四川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并入了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并入了中南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并入了吉林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并入了山东大学;西安医科大学并入了西安交通大学。


在卫生部的11所高校中,有两所比较特殊,中国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没有跟其他学校合并,协和医科大学则是另一个故事,我等会重点来讲。



985大学一共有39所,这9所医学院只满足了9所大学的需求,其他大学怎么办?接着往下找,就像排序配对一样,好的没有,再找下一级的。


上海交通大学合并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武汉大学合并了湖北医科大学。武汉大学争抢同济医科大学时落败,就退而求其次。浙江大学合并了浙江医科大学,浙医大是浙江最好的医科大学。


总之,985的大佬们基本都能抱的美人归。


里面奇特的是清华大学,没有找到佳丽。按说,凭清华理工男的实力、精明的眼光和务实的态度,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啊。它究竟做了什么了呢?


清华与协和的联姻


2000年,北大和北医合并。


对于清华来说,北大任何一个动向都是要注意的。因为这有可能一招不慎,在TOP2的比拼里败下来。


在医学界,协和是最顶尖的水平,下来就是北医。北医在1959年就属于全国重点建设的16所大学之一,是唯一一所医科大学,而且北医在医学领域专业设置非常齐全,比协和要齐全。


在北京,有三所西医医学院,协和、北医和首医。当时,在医学界两大最顶尖高手面前,首医毫无存在感。当然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个后面再说。清华要跟北大pk,第一选择就是协和。


要说跟医学院的关系,北大更有优势。北大和北医在历史上曾是一家,屠呦呦在入学时,是北大的学生,在毕业时,是北医的学生。在院校调整中,北医从北大分出去了。所以,合并的时候,北大找北医,是比较顺利成章的。


协和也喜欢北大。原先协和学生的基础教育在北大做,因为协和实在太小,只有两栋楼,没有太多基础课的老师。但北大已经有了北医了,协和不可能在北大待着了,需要另找一个学校,清华变成第一选择。


在这个情况下,两家谈起了合作。清华是想联姻、合并,但协和可能只想解决它的基础课问题。


在2002年,清华新闻网上冒出了一则新闻,说教育部和卫生部签署协议,协和和清华将共建“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不再单独办医学院。而且新闻里说,清华的211工程和“十五”建设里,都包括了协和的重点学科建设了。



虽然有这个新闻,但好像我们在校内,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变化。确实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内容。因为在2006年,搞了一个隆重的揭牌仪式。



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参会的人包括协和的校友、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育部部长、卫生部部长,还有北京市领导、清华和协和的领导们。规格非常高。


在这个大会上,大家拍板,发布了一个《清华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个《意见》一共有5点,前3点跟2002的新闻稿里说的一样:


第一点:两校合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就换名称,其他都不变;

第二点:清华不再办医学院;

第三点:协和的重点学科建设纳入清华的“211”和“985”的计划中;

第四点:协和和清华共同制定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计划,这个专业学生具有清华和协和的两个学籍,毕业证有两个学校的章。

第五点:两校成立工作小组,来推进这件事。


开完会,两位部长、两校领导们分拨跟牌子照相。



这个意见看着很有意思,除了两块牌子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第四点,清华、协和共建的专业就是临床医学专业。为了这点事,协和和清华从2002年折腾到2006年,还要让两部部长出面,一起来开会。这真的是头牌待遇。


我的感觉,清华、协和就像一对小夫妻,在双方家长的撮合下,口头同意,但没有实质内容;2006年相当于办一个豪华婚礼,昭告天下,我们两家结婚了。


但这个结婚跟普通人的结婚不一样,看看协和改名的函,复旦和上医大合并的函,区别很大。复旦和上医大的是真正的结婚,里面都用到了“同心同德”了。清华和协和最多只能算走婚,都不离开娘家的,除了名称和合作的项目,什么都照旧。




协和和清华这种异乎寻常的结合,或者说勉为其难的结合,为后续的分开埋下了种子。


清华自办医学院


清华医学院



在人民大会堂的会议上形成的意见中一直有一条,清华不再办医学院。其实在2001年,清华已经创建了医学院。跟协和合作后,清华医学院确实没有什么发展。


但跟协和的合作,清华和协和的目标并不一致。比如,按照《意见》说法,两家共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在清华眼里,这几个字应该是:清华大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这种命名跟其他高校的一样,像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但是在协和的做法里,我们只看到一块牌子立在它的学校门口:北京协和医学院,从没有看到另一块牌子:清华大学医学部。就是说,2006年的《意见》根本就没有实施下去。


我看网上有说法,在2007年,教育部和卫生部再次签订协议,里面不再提“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而是改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同时强调两校还是合作的。不过我没有查到原始协议。


如果是真,到这个地步,两校基本已经貌合神离,各走各路了。清华自己开始行动了。



清华第一个建的是生物医学工程系。这个专业清华早有,2001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6年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有院士饶子和、施一公。


从2009年起,清华设立了“生命科学与医学药学实验班”。这是一个8年制的计划,包括医学和药学,达到要求,就能授予博士学位。在2016年,清华正式成立了临床医学院。这个举动清清楚楚地表明,跟协和已经是彻底两家了。在双一流的评选中,协和也入选了,这也表明教育部和卫生部同意两校正式分开了。


不过,清华在医学方面还是遇到了麻烦。医学跟其他学科不一样,非常依赖实践,需要医院。清华这么多年的耕耘,只有4家附属医院,最好的是一家三级医院、两家类似于社区医院,还有一家私立医院。在三甲医院最多的北京城,清华的附属医院实在拿不出手,还不如一些三流医学院。


首医成为香饽饽



北京有60多家三甲医院,可惜大部分都是名花有主,基本属于首医、北医、协和三个系统,比较特殊的就是军队系统的医院。武汉大学在这个方面有成功经验,把军队医院搞成了自己的附属医院,但清华没有成功。清华只是签了301医院和积水潭医院作为教学医院。


与此同时,首医在北京三所医科大学里进步神速。我个人认为,一是,首医占据了北京最多的三甲资源,它有20多所附属医院,比北大医学部多多了;二是,北医被北大合并后,发展有点变慢。


总之,首医从一个灰姑娘变成了一位非常惹人喜爱的大姑娘了。这种事情,京城的986“光棍”们是不会错过的。于是,传出了北航要跟首医合并的传言。


这个传言不停传,不停辟谣。直到有一天,首医的附属医院宣武医院出了个新闻,北航的领导去视察了宣武医院,讨论两校合并或者联合的事情。



但是,某天以后,这事没有下文了。


原因是,清华反对。清华也想要首医。


未来发展的预测



最初的合并到现在有20年了,从结果来看,并不是每个都成功了。强强联合结果一般,像复旦和北大的合并。一方强、一方弱的组合反而好些,像浙大和上交大的合并。


对于医学院来说,它们并不很想合并。医学院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有收入,也可以安排学生就业,日子非常舒服。


合并之后,很多大学会打附属医院的主意,让它上交一些费用,因为附属医院年收入超百亿的不少。后来卫生部还特地出了个文,不让附属医院上交各种费用。相对来说,综合性院校是屌丝,只能靠教育部拨款,医学院是白富美,自己家有矿。



所以,虽然有传言清华想要合并首医,但我想首医和清华应该都比较谨慎,不会像17年前这么热情,志在必得。


我认为,清华自身的发展更应该立足自己,凭借自己世界一流大学的优势,跟国外顶尖医学院搞联合培养,我相信虽然没有附属医学院,学生的就业还是有保证的。


另外,我看新闻,清华和协和还是有合作,专家有双聘。我想,在学生培养上也可以合作,清华帮协和上基础课,协和帮清华做专业课的培训。这也许是对双方最有利的合作模式。


兜兜转转,不幸福的夫妻,分开做朋友或许能做得很好。


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