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我市引彰入羑工程首次试通水

今年9月上旬,随着我市引彰入羑工程首次实现通水,43公里渠道蜿蜒曲折,环山绕行,像一条绿色的生命线,把彰武水库的生态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羑河。此次通水试验成功,不但让沿渠10万亩农田饮甘霖,还连通了我市城市水系,让干涸已久的羑河河道恢复活力,实现了生态补水。

历史上的羑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枯水期较长。9月13日,在汤阴县韩庄镇羑河村羑河上游,记者看到一股股涓涓清流沿着新修的渠道注入羑河。市水利局万金渠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彰武水库的生态水是沿着五八渠和五六渠最终流入羑河的。引彰入羑工程成功通水非常不易,共经过两次渠道技术改造和一次水毁修复工程。2016年,五八渠和五六渠技术改造工程先后结束后,紧接着我市遇上了“7·19”特大暴雨洪灾,刚修好的渠道又遭到水毁,直到今年春季水毁修复工程全部完工,引彰入羑工程才具备了通水条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引彰入羑工程全长43公里,其中,五八渠全长32.6公里、五六渠全长10.4公里。这两条渠道以前都是土渠,渗漏严重,必须经过清淤、衬砌等技术改造才能恢复使用。五八渠技改总投资5180万元,新建、重建、维修渠系建筑物190座,共完成土石方35.5万立方米、混凝土5.8万立方米;五六渠技改总投资1490万元,新建、重建、维修渠系建筑物26座;“7·19”特大暴雨洪灾过后,市水利部门又投资776万元,对百余处水毁工程进行了技术修复。今年汛期过后,市水利局万金渠管理处与彰武水库积极协调,利用汛后蓄水实现了引彰入羑工程通水。

为了确保通水试验成功,市水利局万金渠管理处的30多名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日夜在渠边巡查,保证闸门、渠道正常运行。“从9月6日开始放水。我们已经引入了250万立方米生态水,试通水结果显示,沿线渠道、闸门运行正常。”市水利局万金渠管理处处长任国峰告诉记者,生态补水有利于修复水生态,提高水体修复自净能力,改善水环境。此次引彰入羑工程通水成功,不但沿渠可灌溉10万亩农田,更重要的是连通了城市水系,通过五八渠和五六渠,既可以连通羑河,也可以连通汤河,实现了根据城市需求可随时调用生态水的目标。

市水利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引彰入羑工程试通水意义重大,从短期看,是为服务我市“三秋”做准备;从长期看,是围绕水系做文章,为我市构建“多源互补、丰枯调剂、蓄泄兼筹、引排得当、循环通畅、环境优美”的城市水系网络格局做准备。今后,市水利部门将根据彰武水库蓄水实际情况,定期利用引彰入羑工程向羑河、汤河补水,为城市水系提供必要的生态水,为沿渠农田提供重要的灌溉水源。(记者 黄亚明 高 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