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 「宁马同城」知道这些你就明白:融入南京都市圈并非马鞍山的“一厢情愿”

融入南京都市圈,

是马鞍山的“一厢情愿”?

一定是你还不知道这些!

其实,对于南京

我们同样不可替代。

每一天,

一辆辆满载蔬菜的货车从和县开出,

它们的目的地是60公里开外的南京。

作为中国南部最大的蔬菜之乡,

和县产的蔬菜7成上了南京人的餐桌;

每一季,

褒禅山承载千年历史的溶洞里,

都会迎来数百张稚嫩的面孔。

他们虽然身着南京中小学的校服,

却对马鞍山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如数家珍;

每一年,

博望区宁丹产业园新落户的企业中,

10家中就有四五家是来自南京。

毗邻中国最活跃的经济圈“长三角”,

马鞍山是东部地区“腾笼换鸟”的“集散地”

于南京而言,更是近水楼台……

1

南京人的“菜篮子”

和县蔬菜

7月5日清晨5点,天光刚刚大亮,和县绿源蔬菜种植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王瑞俊就忙开了。3000斤芦笋一装上车,他就立刻往南京众彩农产品交易市场赶。芦笋非常对南京人的胃口,常常供不应求,价格也从最初的5元涨到了7元。

打开南京都市圈地图,以南京为圆心,以车程1小时距离为半径,画了一个大圆。这个圆里,马鞍山紧邻南京,地处都市圈核心圈层。同处一圈,对于中心城市南京来说,

马鞍山是其重要的农副产品“供货方”。

统计数据显示,作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篮子”,2017年,和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44万亩,品种涉及茄果类、瓜类、豆类等10大类近百个小类,年产各类安全优质蔬菜112多万吨,其中70%的蔬菜运往南京销售,约占南京市场供应量的30%。

小龙虾

而就吃而言,拉近南京与马鞍山距离的,不只是一日三餐离不开的“和县菜”,还有这个季节最开胃的美食——小龙虾。

世界杯刚一落幕,小龙虾的销售旺季也宣告结束。当涂县塘南水产批发市场,每天小龙虾的销量从高峰期的六七十万斤,一路下滑到三四十万斤。量少了,但销路并不受影响,南京的顾客早早就预订了。

当涂小龙虾每年产量3000吨左右,一半以上销往南京的批发市场当涂县水产局局长陶顺宝说,当涂小龙虾一般采取生态养殖模式,养出来的小龙虾品质更高、更安全,符合南京人的消费理念,因此很受南京人的欢迎。“年年供不应求,年年扩大养殖面积,今年全县养小龙虾已近10万亩。”陶顺宝笑道。

大闸蟹

其实,在水产界,不光是小龙虾,马鞍山的大闸蟹也是南京人餐桌上的“常客”。

“南京需要多少,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保障其供应。”陶顺宝说,南京市民对螃蟹的需求并不多,当涂每年产蟹1.5万吨,一成左右销往南京保障其供应,其他销往上海、常州等地区。

2

南京人的“后花园”

三月当涂桃花节

南京人徜徉大青山万亩桃花丛中,

拥抱最早的春意;

五月博望乡村旅游节

南京人到丹阳吃羊肉面

到董山里听七仙女的传说;

十月和县蔬菜节,

南京人组团来参观,

回去时还不忘带上一包蔬菜…

南京、马鞍山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在宁马融合的进程中,旅游率先破题。2016年,南京提出打通“宁宣黄”,打造长三角杭州—黄山之外的另一条国际旅游精品线路。这条线路,将贯通南京、博望、高淳、宣城、黄山,力争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要以高品质旅游产品和旅游景点为依托。 早在规划制定之前,南京就瞄准了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旅游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2005年,由南京市牵头,成立了宁镇扬马旅游联盟。14年来,马鞍山与南京、镇江、扬州三地旅游部门共同发声,推介特色旅游产品。

宁镇扬马旅游联盟成立的目的是在全国甚至亚洲主要客源市场,推介宁镇扬马四个城市的旅游产品,每年联盟都会组织主要旅游企事业单位到远程市场,如珠三角、西北西南、东北等方向的三四个城市,举办三四场推介会,推介四个城市融合在一起的经典旅游产品。经常有台湾旅行团走宁镇扬马这条线到马鞍山来玩,而且福建、东北的游客,更是这条线路的“忠实粉丝”。

马鞍山不仅是南京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链条上的一方美景,也是南京人情有独钟的“后花园”。马鞍山市文旅委曾做过初步统计,2017年,来马旅游的团队游客150万人,其中10.2%来自南京,另外还有11万南京人通过自驾游APP预订“马鞍山游”。

3

南京项目的“集散地”

7月酷暑,博望区宁丹科创园内,奥特佳二期、三期项目现场,施工进度却丝毫没有减弱。“二期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的活塞压缩机基地已经动工,三期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基地,围墙也已经圈好,开始基础设施建设。” 马鞍山奥特佳总经理助理黄继平介绍道。

奥特佳是一家南京企业,2015年,南京奥特佳带着10亿元的投资,落户博望区丹阳镇宁丹科创园,建了一个汽车空调压缩机关键零部件基地。仅用了三年时间,该企业就成为国内9成以上汽车品牌的空调压缩机供应商,马鞍山奥特佳也一跃成为南京奥特佳的第五大生产基地。

“博望拥有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科技、人才等支撑,又得益于国家鼓励中部崛起的政策支持,这里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综合成本低于东部地区,并且营商环境非常好。” 黄继平始终认为来博望投资是总公司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奥特佳的成功,起到了示范效应。继奥特佳之后,南京一批汽车企业纷纷落户宁丹科创园。目前该园区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入驻企业(项目)已超过100家,南京企业占四成。

区域合作不能一厢情愿,

需要“两情相悦”。

“产业是宁马协同的关键所在。”马鞍山市委党校副教授沈洁分析,如今,南京产业呈现快速“退二进三”趋向,产业和资源正在向外转移,从产业发展规律、企业战略布局上考量,辐射到马鞍山是大势所趋。再加上双方已有的合作基础,以及马鞍山的战略主动,客观上对南京的企业转移也是一个推动。“产业和区域有很大的关联,可以把马鞍山和周边地区放到一个大的区域进行统筹考虑。”采访中,南京高淳区经信局一位工作人员也这样说道。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

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宁马两市发展定位契合、

产业优势互补,合作空间巨大

并非一厢情愿,而是互利共荣

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

马鞍山再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