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湖畔的绿色殡改

洞庭

公墓

墓园

爱心港湾

湖区县市、土地金贵,容不得荒芜,更是不能允许乱埋乱葬。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出一二里,就能见到乱葬岗,那坟堆上野草茂密,虫蛇遍地,尤其是在夜里行走于朦胧的月光之下,秋风瑟瑟,确有几分恐惧之意。后来不久,湖区推行园田化,到处都将田地整成棋盘格,那些乱葬岗也被渐渐地挖平,改造成了良田。不但如此,向湖要粮、向荒坪隙地要粮,使湖区建起了公墓,遗体能进入集中安放之地。湖区的景象也美了许多。


改革开放以后,田地都承包到了户,特别是拥有了30年或50年的承包期,一些农户误以为有了自由支配土地的权力。于是,防洪堤身、自家菜园、甚至良田也成了埋葬遗体的场所。湖乡的美景,常常被坟堆大煞了风景。一些人将遗体火化后又进行棺葬,造成更大的浪费。民政部门没有少宣传国家和省、市殡葬法律、法规及政策,也建起了许多殡葬设施。如我的家乡县政府,就在1996年出台了加强殡改工作的通告,并且不断完善,更进一步在推广火葬,扩大殡改成果。投资上千万元的殡仪馆,也建起了公益性公墓,给丧主出售墓穴,有从千余元至万余元的各种档次墓穴供人挑选。而中、高档的墓穴总是供不应求,而低档的却少有人问津。人们的观念,还是趋向于气派、排场。对于节约土地、节约人力物力、节约时间等,认识不足。看来,要美化湖乡,更要美化人们的心灵。

近年来,湖乡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大造树林,种植经济速生林——杨树。荒坪隙地都变成荫绿如林,连一些坟堆也成了杨树园。每到春深季节,杨树在风吹之下哗哗作响,滚起一片涛声,化作绿波万顷。天上一朵朵白云从蓝天上飘过,地上到处绿碧如毯,景致真是不错。如今,经过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地方政府的殡改政策,人们对节约土地、节约财力已有清醒的认识,要在建设新农村中,改革丧葬习俗 ,实行绿色殡改,减轻群众负担。人们响应政府提倡的多种形式处理骨灰的号召,大搞骨灰水葬、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等生态型、园林型的绿色殡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以后管理民主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真正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相信:我的家乡洞庭湖畔,未来会天更蓝,水更青,地更绿,景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