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北京“资格”最老的社区,就在亚奥旁

和平里在北京的“资格”太老了,可追溯到建国之初

和平里

京城最早的居民区

和平里社区,是为纪念1952年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和平会议”而命名,区域覆盖东城区北部,和朝阳区接壤,西起安定门外大街,东至北中轴路。过去老有人和平里、和平街的分不清楚,咱以青年沟为分界线,朝阳区这边叫和平街,东城区才叫和平里呢。辖区内的安定门外大街、和平里东街和北中轴路贯穿南北并直通二环、三环路。

50年代的和平里,大多数还都是荒地,青年沟也还只是一条大水沟。直到中央直属机关的相继落户于此,成片的楼房才拔地而起。彼时,效仿前苏联的建筑社区是主流,“街坊模式”、“邻里单位”,这些舶来词汇开始植入大家的生活,和平里社区便是如此。

食堂、副食店、澡堂子、礼堂、电影院、医院、学校、幼儿园和运动场,还有公共绿地和各项基础服务设施,都是“街坊”“邻里”中的标配。

这种楼院内“五脏俱全”的生活社区,曾让住在胡同里,夏天为洗澡,冬天为生暖,平日里为上厕所发愁烦心的多数北京人羡慕不已。而和平里,正是这样的地方。

和平里

机关大院集中地

当年能住在和平里如此令人羡慕,那自然也不会是一般居民了。

自50年代后期开始,交通部、化工部、煤炭部、林业部(农业部)、建筑研究院和轻工部等国家级大部委相继布局在了和平里;其第一代居民,便是这些单位、系统的员工及其子女亲属。

这里的苏式筒子楼,尖端楼顶,厚实墙体,冬暖夏凉;这里的单元楼“三气”齐全,从和平里一区到十四区,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居民社区。


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都在和平里扎根落脚,大家操着不同的方言,用迥异于他人的风俗习惯一起生活着,二楼的阳台或许挂着几串南味腊肉,三层的窗口就在腌制过冬的酸菜,交通部宿舍区更是被称为“民族大院”。

曾经的和平里农贸市场

在庞大的和平里社区里,有很多楼宇都被赋予了很异样的名称,“赫鲁晓夫楼”、“九百间”、“转角楼”.......不过最负盛名的,还是下面两栋。


01

战犯楼


和平里十一区39号楼曾被称为“战犯楼”,杜聿明、廖耀湘、王耀武、范汉杰等第一批“特赦”的前党国高官都曾在此居住过。

当时有传言说,末代皇帝溥仪也住在这里,其实那是因为溥仪经常来这栋楼里看望他的一些朋友而已,39号楼经常传来“皇帝死了”的呼叫声,开始大家都争着挤着去看个究竟,后来就见怪不怪了。


02

资本楼

如今的和平街11区22号楼,一度被大家叫做“资本楼”。其实这里没有住过一户资本家,各行各业的社会名流倒是不少。

著名国画大师董寿平老先生,北影著名电影导演陈方千,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先生的高堂及胞弟,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夫人,都是“资本楼”的业主。


和平里

文艺团体大本营

除了国家机关,煤矿文工团、东方歌舞团、中央乐团、民族出版社等文艺团体也是和平里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刚刚离世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先生,他的代表作《梁祝》的经典旋律,总在和平里的住宅楼里响起,余音绕梁,经久不绝。
此外,马克先生在和平里写下了歌剧《白毛女》;

李德伦先生在和平里指挥过交响乐《红色娘子军》;

李谷一和胡松华两位歌唱家高亢嘹亮的嗓音,在和平里社区犹似天籁;

相声大师丁广泉口吐莲花一般的灌口表演,逗笑了和平里乃至全北京,全国的人民......

和平里

多年浓郁生活风

第五俱乐部,老一辈儿的和平里居民去这儿听过相声、看过演出;70,80后们则都来这儿k过歌,声嘶力竭的吼过一宿又一宿。“五俱”,真是和平里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和平西街的自由市场,还有和平鸽夜市,曾经是那么红火。电器家具,花鸟鱼虫,衣服鞋帽,应有尽有。还有和平里商场,如今已经没了。

和平里最知名的馆子叫十四居,地方不起眼,可开了这么些年,老街坊邻居一直去吃,盖饭的量尤其大。


如今地铁站口的南派稻香春,开了近半个世纪,老和平里人都忘不了这里泡制的橄榄蜜饯和南味点心。还有一碗香,杨师傅面包房,绿凯、望香阁,和平里这儿的好吃的可真不少,还有和平里商场门口推车卖羊蹄肘子的老爷子,您绝对有印象吧!那一口大锅,可香可香了。

和平里的孩子,大都在金鸡百花电影院(简称”影协“)看过电影。贴着北三环, 旁边有家麦当劳,这天造地设的布局就是谈恋爱的圣地。去”影协“买好票,再去麦当劳买上两个甜筒、一袋薯条候场,可真是幸福感满满呀。

还有13路公交车,几十年来,都是和平里人出门的首选交通工具。这路车路程长、线路广,去雍和宫烧香,北新桥吃卤煮,北海划船,什刹海看荷花,都离不开13路;而在13路的那一头,连接着京城另一大机关重地——三里河。

和平里孩子与地坛的感情,并不比史铁生少。那会儿放学后骑车绕远到地坛西门外的稻香村买炸羊肉串和鸡肉串,两鸡两羊是标配。

如今,已成年的他们会在周末,一个夕阳倾洒的午后推着婴儿车漫步在地坛银杏大道。在和平里人眼里,地坛就是个茶余饭后遛弯散步的好去处,而不是春节七天那不知所谓的乱哄哄的庙会。

和平里照相馆,记得小学毕业照片就是在这照的。现在翻看相册,有一半都出自这里。

和平里菜市场,小时候去菜市场,得穿过一段轨道,而这段铁轨正通往和平里火车站。和平里商场对孩子充满诱惑,过去,孩子买红领巾、铅笔、橡皮都上这儿来。再后来,这附近有了天元和平商业大厦。

商场的后面是和平里一小,1955年建校,现在身边有好几个朋友小学是这儿毕业的。

紫龙祥滑冰馆,曾是国内唯一一座由地下指挥所改造成的滑冰馆。和平里中街的一片“乐土”,曾经这里总是充满着孩子的笑容

那些年,这里可是闻名京城的自由市场,来这里淘换便宜东西的人那叫一个多。那会还有小贩,特意从天津坐火车来北京,到这儿贩卖海货。据说小时候的王菲也经常出入自由市场,是真是假,还有待考证。

和平里的老式砖楼曾经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骄傲与荣光,近年来却在京城新式小区的映衬下,显得破败,待这一轮“精品街”打造完毕之时,也便是和平里华丽归来之日。

住这片儿的,没人不知道和平鸽,这个像地标一样的存在,陪伴大家伙儿度过太多太多美好的时光了。


和平里

附近四大知名高校

对外经贸大学

外经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拥有经、管、法、文、理五大门类,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国际经济法)、金融学、工商管理、外语(商务外语)等优势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教育部、商务部共建。


北京化工大学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化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入选“卓越计划”、“111计划”,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的重要成员 。

北京中医药大学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111计划”入选高校,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

北京服装学院

是全国唯一以服装命名,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59年,原名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1998年由纺织工业部划转北京市为主管理。


和平里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医院,于1984年10月23日开院。

现编制床位1700张(含北区、西区),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预防保健等多项功能为一体,并承担中央保健医疗康复任务、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任务,同时还是国家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

原是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始建于1946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医院,是北京市医保定点单位。

紧邻亚奥商圈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和平里更上一层楼!咱亚奥小区在上世纪也是首批新兴社区,商业和生活配套最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