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当年红十字会为什么不告郭美美?

郭美美之所以能出名,最初的原因,是她自封了一个“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纯属子虚乌有的头衔。郭美美的一系列所作所为当中,受到伤害最大的应该说就是国际红十字会的中国分支机构了(以下简称“红会”),这样一个拥有百年历史和超大规模的慈善组织,几乎一夜之间就被郭美美及其所谓“干爹”给毁掉了声誉。郭美美东窗事发之后,面对电视镜头也是声泪俱下,口口声声“对不起红会”

然而,回顾几年前郭美美的“红会事件”,结局竟是非常地令人难以理解—“红会”仅是发表了一个声明,声称自己和郭美美其人无关。没有对郭进行指控,没有追究她的责任,甚至连一个详细的调查报告也没有看到。这件事不久就被“卢美美”之类的一系列其他网络热点新闻冲淡了。要不是郭美美自己不甘心就这样被公众淡忘,隔上几个月就由网络推手制造一两件刺激眼球的狗血新闻出来,郭和“红会”的这段恩怨情仇还真就有可能不了了之。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再用“穷举法”分析一下。

第一,最大的一种可能性,就是当时的“红会”不知道这个郭美美究竟是什么来头,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担心郭美美背后有什么“大老虎”!加上郭本人到处宣称自己的“干爹”如何如何,谁又知道这“干爹”有什么背景,有多大能量?公安大学王大伟教授曾经归纳过骗子行骗的三种基本模式:一,利诱;二,情感;三,威胁。前两种多被小骗子和中骗子们使用,而大骗子则喜欢使用第三种,拉大旗,做虎皮。偏偏有人最吃这一套,见到虎皮,自己先没了鉴别力。“红会”是被“虎皮”唬住了,不敢招惹郭美美。


第二,投鼠忌器,怕殃及自身。由于制度的不健全,监督机制也不完善,事实上很多慈善机构都是有空子可钻的。这样一来,相关的人士自己未免底气不足,一旦有事,便不敢深究,怕抓不着狐狸反惹一身骚。这又是很多骗子都擅长使用的一招,最形象生动的例子就是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那两个骗子,他们宣称“不称职的和愚蠢到家的人,都看不见美丽的新装”,这样一来,那些为了证明自己“称职”的大臣和企图证明自己不蠢的百姓,谁也不会去揭穿骗子。

第三,信任危机,担心“越描越黑”。不可否认,由于腐败现象的存在,再加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进行的恶意炒作,使一部分民众产生了“什么都不相信”的偏激心态。像郭美美这样的事情一出,相关机构的信任危机就加重了,加上没有及时公布真相,最佳时机一失,就陷入了所谓“塔西佗陷阱”。


第四,担心证据不足,办不成铁案。如果真要控告郭美美,走法律程序,很多事情就要按照司法的那套话语体系来操作。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指控郭美美是造成“红会”的捐款数额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还需要做很多工作。这也是“红会”的监督委员会成立之后对是否重新调查郭案有多种说法的主要原因。

好在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郭美美的真面目被揭开以后,一系列老问题都会重新摆到桌面上,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不含煳,这才符合依法治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