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乡”约夏天,筑梦花城

“三下乡”

20 世纪八十年代初,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随后逐步在各高校展开。时至今日已成为各大高校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的常规性活动,也是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在这个暑假夏天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

他们脚步踏向花城农村

发挥知识的优势

帮助农民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为农村建设服务,推动农村发展

“三下乡”攀枝花学院

6月20日以来,攀枝花学院43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赴米易县草场乡仙山村、垭口镇垭口社区、撒莲镇中心小学,盐边县红格小学、国胜乡,凉山州昭觉县解放乡和喜德县瓦尔中学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米易县草场乡仙山村、垭口镇垭口社区,康养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向村民们发放宣传单、讲解健康知识、为村民测血压、演示心肺复苏等,以增强村民的自救能力;通过游戏互动方式为小朋友们讲解如何爱护眼睛、用“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在地震中如何自救、正确洗刷牙等自护知识,并引导他们爱护环境。

在盐边县国胜乡,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团队通过走访国胜乡大毕村大毕组茶农、参观盐边县百灵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深入“国生”茶厂等地了解当地茶叶产业的生产与销售情况,探寻国胜茶的历史和销售现状。团队成员通过开展“国胜茶市场”问卷调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当的解决措施,帮助当地茶农得到更好的权益保障。

在盐边县红格小学,艺术学院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前期沟通、反复修改,团队成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克服天气不利、无照明设施等艰苦条件,历时60小时,完成红格小学120余平方“孝”、“俭”、“勤”及“食品安全”四大主题的文化墙绘,并做好工作区域卫生清扫。

在米易县撒莲镇中心小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进行乡村义务支教活动。团队成员们为中心小学的同学们讲授了数学、语文、体育等多门文化课。

在凉山州昭觉县解放乡和喜德县瓦尔中学,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实践团队通过走访调研、宣传禁毒防艾知识、发放问卷调查表“禁毒防艾”知识进校园活动,走进彝区群众生活,在体验中了解法治现状,在实践中巩固专业知识,在交流中拓展综合素质。

“三下乡”华东师范大学

在仁和区啊喇彝族乡中心学校,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文、播音主持、历史、物理等专业的14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坐了40多个小时火车、2个小时汽车,跨越2000多公里为彝乡小朋友开展义务支教。团队成员们通过互动教学实践、手把手教孩子们做实验、采用分组对抗方式开展知识竞答比赛等丰富的支教课堂活动,力求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树立更高理想和追求,改变自己的命运。

“三下乡”成都中医药大学

在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小学,成都中医药大学47名大学生组成的“一米阳光,橘井传香”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在教学点打地铺、睡教室,克服乡下蚊虫叮咬的困扰,自己烧柴煮饭,精心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语文、数学、英语、书法、手工、绘画、音乐、舞蹈、科学、国学和武术等课程。

“三下乡”西华大学

在米易县草场乡杨柳湾社区,西华大学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为社区20多名残疾青少年,精准扶贫户、低保户、失地农民户子女等开展安全教育、环保科普教育、手工制作、美术画画活动;科普紧急报警电话,宣传并演示在遇到地震、触电、火灾时,如何正确避险、自救,以及正确使用灭火器;宣传环保知识,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报纸、矿泉水瓶“变废为宝”,现场教小朋友手工制作净水器、折纸花;现场教小朋友画海洋,倡导青少年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

“三下乡”川北医学院

在米易县城关二小,川北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攀莲镇“26°的陪伴,我们一路同行”的公益夏令营活动。为期15天的活动中,通过趣味教学、素质拓展、亲子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为攀莲镇的120名学生参带来了团队生活体验、艺术体育课程等,拓展了孩子的兴趣和眼界,丰富了暑期生活。

洒下汗水,收获快乐

传递爱心,收获感动

青春力量如星星之火,点亮希望的田野

相信这些同学们

在阳光花城里收获了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