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堪比北京故宫,原来哈尔滨还藏着这么一座“宫殿”!

龙江悦

为哈尔滨小“故宫”打call!

即使未曾去过北京故宫,我们也知道

故宫是如何的富丽壮观,

但你知道我们哈尔滨也藏着一个小“故宫”吗?

这座恍若“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宫殿同样是

保存较好的中国式建筑群,

建筑雄伟壮丽,彩画灿烂绚丽,

环境优雅祥和。

而且,不少建筑都采用帝王御用的规格,

观之气势雄伟,金碧辉煌,

有如“北京故宫”。

这座低调的宫殿属于典型的

仿清式古建筑群,

周围绿树掩映,从外面看不见TA宏大的规模,

以至于前来参观的人们无不为之惊叹,

哈尔滨竟有如此一座宫殿,

真是“藏在深闺人未识也”。

这座“宫殿”便是

哈尔滨文庙!

哈尔滨文庙始建于

公元1926年,建成于公元1929年

是由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题写碑记,

由政府和中外人士募捐集资修建。

建成后举行过几次祭孔活动。

1985年,我们以文庙为馆舍,

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省级专业性民族博物馆。

又经1985年至1988年三年的重点维修和筹备,

于1988年秋正式对外开放展览

至今接待的中外游客已然不计其数。

这里是全国现存最后一个建成的孔庙,

也是黑龙江省面积最大、

保存最完好、建筑等级最高、建筑规制最全的

一座祭祀孔子的殿堂。

哈尔滨文庙整体布局为三进院落,座北朝南,

各类建筑东西对称,井然有序,

极具中国古典之美,

让人观之恍若不期然穿越古代,

来一场不同寻常的古代宫殿之行。

因建于民国时期,采用大祀规格,

其主体建筑万仞宫墙、棂星门、大成门、

大成殿、崇圣祠,包括东西牌楼、掖门,

据说全是采用了我国最尊贵的黄琉璃瓦

即“皇顶”。

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的彩画使用了

最高一等的“金龙和玺”形式,

这些都是帝王御用的建筑规格,

可见哈尔滨文庙规格之高,令人为之惊叹!

正殿大成殿,听说超过了曲阜孔庙

大成殿的规格,台基也环以玉石雕栏,

廊檐色彩浓丽耀眼,气势轩昂庄重。

泮池泮桥,当真十分动听的名字。

水之一半则为“泮”,

这一方小小的小桥水池,

不仅名字充满诗情画意,

画面也是令人怦然心动!

池边环绕着汉白玉栏杆,属清代做法,

共有40根望柱及雕刻栏板;

泮池上的拱桥也为汉白玉砌筑,

以前貌似只有中了状元的人才能从上面走过。

同全国其它文庙相比,

哈尔滨文庙又以未开正门而独树一帜。

文庙的正门,按传统习惯应建在正南方,

哈尔滨文庙正门取而代之的却是

一段长44.85米,高5.9米,

上面镶有琉璃雕花砖的黄瓦红墙

黄瓦红墙同样韵味十足。

据说,在中国古代民间建筑中

这黄瓦红墙称为“影壁”,

在宫殿内称为“照壁”或“照墙”,

在祭祀孔子的庙宇中被尊称为“万仞宫墙”

院落东南角有驮碑一座,

碑文为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撰写的

《哈尔滨文庙碑记》。

每次去,总忍不住嬉戏研读。

院为面阔7间、单檐歇山顶的崇圣祠

原供孔子前五代祖先,东西有侧殿。

同样红墙黄瓦,韵味十足!

东西两座牌楼也是典型的清式做法,

呈三间四柱形式,朱红的支柱是青石结构,

额枋饰以精美的彩画,精美绝伦。

东侧牌楼上书“道冠古今”,

西侧牌楼上书“德配天地”,

听说意思是指孔夫子品德与天地同辉,

学识超越古今。

还有那一个个檐角,红的绿的,

色彩那样浓丽,形状那样迷人,

怎么看也看不够!

以及那一张张朱漆大门,

门上的两个狮子铜环……一切那么大气神秘,

让人忍不住轻轻推开,

将未知的里面一看究竟!

哈尔滨文庙庭院之内的

园林虽小,但也让人十分向往。

古松参天,灌木葱绿,鸟语花香,环境清雅古朴。

庭院里的古树树种繁多,

据统计约在五六十种以上。

因此,这里又是哈尔滨一处颇佳的园林景观。

夏日院内高大的松柏,

满目的青翠,美感自然而生,

观之赏心悦目!

冬日白雪皑皑,半遮半掩着那

金黄的琉璃瓦,

映衬着红色的墙门煞是美丽。

这时候倘若你置身其中,

总有种误入古代,

误入那魂牵梦萦的古代后宫的错觉!

几经风雨,历尽沧桑。

这座属于哈尔滨的“宫殿”,

属于哈尔滨的“故宫‘’,

虽然规模、历史、名气都比不上北京故宫,

但TA在哈尔滨落成至今差不多百个春秋了。

TA是前人给哈尔滨留下的

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华夏古典建筑的精品,

值得我们珍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