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邯郸名胜|“千年古井至今留,祠宇荒凉景色幽”邯郸圣井岗

千年古井至今留,祠宇荒凉景色幽——张箴《圣井岗诗》

圣井岗位于邯郸市西北10公公里,邯武公路北侧,始建于元代仁宗延佑二年,盛建于清代,距今已有600余年。

圣井岗的主体建筑有戏楼、山门、前殿、后殿,东侧有钟楼、东道房、东配殿、送子奶奶庙,西侧为西道房、西配殿、眼光奶奶庙等,庙宇雄伟壮观,规模宏大,整体布局对称统一。

戏楼位于古建群南端,北距山门墙28米,台基略呈方形,为卷棚式悬山灰瓦顶,侧面的结构以前后两个单体叠压在一起,而顶部南北面坡又形成一体,所以被专家认为这种地方性结构形成比较特殊,为它处所罕见。

戏楼的对面则为山门,山门内西侧有立于光绪二十五年八月的“邯郸县圣井岗龙神灵应碑记”,此碑保存完整,碑文记载圣井岗创建、庙宇维修及各地大旱年间来此求雨应验等事项。

前殿又称“九龙圣母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前后廊悬山灰瓦顶,庙内供奉着九龙圣母。

据古代《邯郸县志》记载,这位圣母确有其人,说是600多年前邯郸县北牛叫村房永和的女儿,名为房宝,传说有一日,房宝与嫂子在河边洗衣服,看见上游漂下一个鲜桃,嫂子捞起后让房宝吃了。谁知房宝回家后,肚子渐渐大起来,其父认为有辱门风,将房宝赶出家门。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房宝边哭边走,泪雨满面来到一片岗坡里,生下九条龙。九条龙在母亲头上,环绕飞舞,后又升入天空,飞往九霄云外。因此,房宝被尊称“

九龙圣母”。

后来,玉皇大帝还认房宝做干女儿,让她管理山岗一带的旱涝收成。之后,每逢久旱无雨,九龙圣母就上天面见玉皇,领取降雨符牌,来见龙王。龙王看到符牌,立刻普降甘霖,滋润万物。一日,圣母又向玉皇要降雨符牌,玉皇不准。可天下大旱,民不聊生,怎么向民众交待?圣母苦苦哀求皇后,悄悄偷得一块降雨符牌。回来后,符牌不知该放到哪里才好。圣母只好挖了一眼井,把符牌藏到井里,并亲自看管,因此处圣井内有“调水符牌”,祈雨甚灵,所以香火很盛,早年间曾是邯郸十景之一的“

灵岗香市”。

九龙圣母殿前的古井,深丈余,水质清凉甘甜,且“涝不溢,旱不枯”,常年清澈如镜,故名圣井。据说这口井可与其他井不同,在1986年重修的时候,里面挖出了很多祈雨牌。

符牌分好几种,分为金、银、锡、铜、铁不同类型,其中最大的一块牌高0.23米,宽0.5米。

据查,自1386—1940年以来,来邯郸上任的县令中就有百余位到圣井岗掏牌祷雨。而到圣井岗祷雨的不止本县官员,还有邯郸周边的武安、永年、河南辉县等官员,也都亲自或派员来圣井岗祷雨。

来圣井岗祷雨级别最高的是皇帝,清朝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同治皇帝目睹全国大旱,亲令礼部尚书万青黎来圣井岗祷雨,万尚书虔诚所至,如愿以偿。

因圣井岗祈雨十分灵验还被皇帝封为“灵应圣井龙神”列入祀典,发帑修庙,并颁了“嘉澍应时”“甘霖慰望”的匾额。

随着知名度日益提高,圣井岗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寻求祈福避灾、求子、求学、求财等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 《邯郸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