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科大讯飞:11年16倍的“最惨”人工智能公司

导语:此前留下的作业,很多朋友催,通宵达旦的赶出来了,科大讯飞是家不错的公司。


科大讯飞(SZ:002230)近期拿到两个教育大订单,金额一共24亿元,但股价没什么反应,雄起五秒钟又趴下,让之前意念盘涨停的翘首以盼的股东失望,顿时再次破口怒喷。


在我大A股,除了科大讯飞,你很难找到一家IPO以来股价“11年16倍”(同期涨幅高于茅台格力招行平安),还被大量投资人骂得这么惨的公司:


“卖翻译机也能值700亿,A股傻子真多;现场翻译都搞不定的假语音AI;跟比亚迪一样的吃补贴大户;不赚钱的公司就是无耻,不接受反驳;吹牛皮大王,通用型智能超脑呢;不是针对它家的音响,我是说他家所有消费者产品都是垃圾……”


股价多年上涨VS投资者不懈唾骂,这两个极端对立的事物背后,科大讯飞究竟投资价值几何?要搞清楚这件事也很简单,我们需要回答六个问题。


科大讯飞是家什么样的公司;

外界为什么那么多骂声;

“11年16倍”的驱动力和逻辑是什么;

这份驱动力未来是否可持续,分部研究;

它的技术到底怎么样;

买入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01科大讯飞是个啥?人工智能公司


科大讯飞是一家“语音识别”很强的AI(人工智能)公司,AI产业链简单介绍一下。


上游基础设施,芯片,云服务,数据,软件框架等,有一家叫寒武纪的独角兽就是做AI芯片的。



中间技术层面: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由于AI还停留在感知阶段,所以在“感知解决”就能挣钱的技术最火。


下游应用层面:制造业、金融、教育、家居、驾驶等场景有广泛的AI需求。


科大讯飞的业务包括AI的技术和应用两个层面,技术驱动具体的应用来变现。


技术层面,主要做最火的俩赛道之一的“语音识别”(其它诸如计算机视觉也做,只是没有语音识别技术那么亮眼);应用在教育、司法、汽车、智能硬件等场景。



以科大讯飞司法业务场景为例:


在司法业务场景设计了一套“智能合议系统”,法官通过语音调卷宗,全程电子阅卷和案件评议。只需要说出关键词,系统就会自动找到案卷中相应的页面显示在屏幕上。实现无纸化、集成化、信息化、智能化。


(a.法官观摩学习“智能合议系统”)


(b.一键检索)


(c.查询法律条文)


2019年上半年,科大讯飞收入为42.3亿元,其中上述司法业务收入为4.6亿元。收入分部包括教育、智慧城市、司法业务、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汽车、智能服务等。具体分部收入金额如下图。



02、为什么很多人骂科大讯飞?很显然,套住了


单论股价涨幅,科大讯飞11年16倍,请问一下A股还有谁?


即使是我大A股“四大天王”(贵州茅台,格力电器,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出手,也仍然比不过。看下面这张图,叠加了“四大天王”和科大讯飞IPO打开涨停板以来的前复权股价。



有人说“管理层吹牛啤所以我不喜欢”,兄弟,你别扯犊子了。马道长天天吹牛啤,有那么多人骂阿里巴巴(NYSE:BABA)?没有,他们只会说马爸爸真香。


事情的核心,敞开了说:就是股价,涨了,大家都挣钱了,那都是家人噢。要是买你家股票亏了,那就是杀父之仇,无能狂怒(人家是上市公司你也干不了什么),只好喋喋不休的喷。


就像华大基因,在我看来挺好的一家公司,跟地方合作很低的费用做无创产检,降低疾病率。但汪健还不是被骂的跟什么似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华大基因从最高260元跌到46元(现在69元)。


坚持不懈谩骂科大讯飞投资者大概率是套住了。等等,你是不是觉得我的话很矛盾,怎么一会11年16倍,一会又套住了呢,一直涨的公司还能套人?可以哒。


仔细看上面的K线叠加图,你会发现2015年上半年,还有2017年下半年,这两个阶段涨的最凶。科大讯飞虽然一直涨,但作为科技股波动很大(乐视网和暴风都疯得,我疯不得?),恰恰在这“脉冲”的峰顶很多人入场了。


科大讯飞股东户数数据显示:


2015年Q2,股东户数同比增加117%,多了5.5万股东;2017年Q3,股东户数同比增加34%,多了5.6万股东。小计11.1万人,壮哉!这俩季度在IPO以来的股东户数图里曲线最陡。



上个星期无聊扒了扒雪球一哥们主页,2017年初至今的三年,基本都是在黑科大讯飞,但中间有短短两个月他曾是科大讯飞的“铁粉”,2017年11月-12月,最近的一个股价峰顶。这种人做投资就是悲剧,赶紧收手吧,钱留着想吃吃点,想喝喝点不香吗。


言归正传,上面简单的介绍了科大讯飞,也说明了很多喷子是怎么回事。接下来说一下科大讯飞股价上涨的驱动因素。


03、“11年16倍”怎么炼成?简单,收入爆表


科大讯飞为什么能涨这么多?


ROE(净资产收益率)上市之后从13.2%逐年下降到5.2%,看起来似乎盈利能力不咋地,2019年Q3:净资产116亿元,净利润只有4.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仅剩0.7亿元。


科大讯飞的盈利能力一直很弱鸡,这个毫无疑问遮挡不住。而且自由现金流(经营现金流净额-购建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也很差,没办法,TO B、TO G的项目都这样。


复盘科大讯飞十几年来的成绩,排除主要的因素之外,只有收入这项,科大讯飞的收入好到爆表。2008年-2018年,收入从2.6亿元飙升到79.2亿元,复合增长率40.8%。



受“战略聚焦”的影响,2019年1-9月收入增速放缓至24%(其实也不错),全年会回升。未来收入能否增长,需要具体分析各业务分部的前景,稍后一点我们会讲。


先来说一下为什么没有利润的公司,股价也能涨这么好,这与老菲特那套完全不同。


04、巴菲特VS新兴科技,不同的逻辑


科大讯飞这类公司,严重不符合巴菲特信徒们的口味,“这门生意不行啊”张嘴就来,他们喜欢净资产百亿,净利润25亿的公司,老巴早先看不上利润不咋地的亚马逊,挑选的上市公司都是些品牌护城河宽,盈利能力和持续性都很强的公司”,比如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美国银行等。



科大讯飞,亚马逊(比科大讯飞好,好在自由现金流)这样的公司不入老巴法眼,原因是它们选择另一种发展模式:


它们的存在是为了服务或改进传统行业,方法是暂时不追求盈利,极致的资本主义,即基本不考虑利润,把收入全部投入到获取客户,获取人才,获取技术和加强履约能力。等触达天花板,或其它合适的时候(比如干掉了竞争对手),盈利自然而然的到来——原先的销售、管理、研发方面的费用已经逐步转移或优化了(转移到新的业务线或逐步淘汰掉)。


本质上,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市值是来自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逐渐实现的利润和现金流折现;亦或仅仅通过成熟期、衰退期和其它业务曲线的利润和现金流折现,并无不同。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两种模式的公司略有不同。


投资前一种,需要在业务达到天花板之后,更换标的,换的不及时就一起沉船(如果上市公司分红不麻溜的话);投资后一种,需要有更前瞻的战略眼光和定力。



未来科大讯飞的收入,是否仍然能保持快速增长?我们从C端和B端(包含G端一起说)两层面解读。


05、工程师文化怎么搞C端业务?当TO B业务做


A股工程师文化的代表“比亚迪和科大讯飞”,做消费者业务都是菜鸡。


比亚迪造车一言难尽,“BYD”这个车标谐音能赶走一半消费者,2015年才知道改成“王朝系列”;颜值丑的一匹,2016年底才请来奥迪前设计总监艾格,依照“Dragon Face”设计的宋max热卖,可惜晚了,2年后车市颓了,新能源车退补让比亚迪原形毕露。


科大讯飞跟比亚迪相比不遑多让。


严格意义上讲,科大讯飞核心的C端产品主要是移动互联网产品,还有智能硬件(把赋能开发者的开放平台作为C端业务有点搞笑)。其中互联网产品主要是输入法、讯飞听见、讯飞配音等,体量小没什么成长性。智能硬件产品,倒是值得说一说。



科大讯飞产品有各种问题:


叮咚音响,它的竞争者小米音响和阿里天猫精灵价格都在百元下,还有自己的iot生态;学习机没互动,在与蔚然成风的在线教育跨界竞争中,毫无优势;智能办公本,开会记笔记的神器,但开会记笔记真的是个需求吗。车载机器人小飞鱼(你说说像什么鱼)跟蔚来的NOMI比一下颜值,高下立判。



工程师文化的公司搞C端产品,比较好的路径是B端化、高端化:


录音笔,配合科大讯飞的语音能力,转录文字功能一流,记者和速记的大帮手,这是满足B端场景需求;翻译机3499元,高端商务场景(比如合作的2022冬奥会)和出境游好使。


科大讯飞智能硬件的产品思路,是做办公场景的全栈产品序列,我对这个策略存疑。录音笔是真需求,办公本和鼠标等产品还是省省吧。当前科大讯飞的智能硬件不成体系,从长远来看很难与小米、华为、阿里等公司竞争。


好在智能硬件和移动互联网产品,上半年收入加起来6.4亿元,占总收入的15%,成败基本不影响大局,B端G端保持住高增长就够了。


06、B端业务阿里入场后怎么办?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TO B业务是对传统产业、机构和单位的互联网化数字化,目前还处于成长期。


司法领域,全国有48,000个公检法,科大讯飞系统价格20万-30万,市场空间在144亿。科大讯飞这块2019年上半年收入4.6亿元,还有十倍空间。



教育领域,2018年4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 大”。


三全指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部学校;两高指着力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一大指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安信证券预测教育信息化经费2020年达到3,863亿元,科大讯飞2019年上半年教育领域收入10.4亿元,教育信息化就是它的大风口,这不刚中了两大订单。


还有智慧城市,智慧汽车,智能服务等领域,与上面两个市场发展阶段都差不多,市场空间都很大,这一点不需要担心。


唯一让人忧心的可能是巨头的入场,比如阿里巴巴,在司法领域也能做了一套叫“小智”的系统去服务,媒体报道“AI技术28分钟辅助完成的史上最智能庭审”。



阿里巴巴可怕吗?C端业务确实可怕,网络效应规模效应之下基本上赢家通吃。


B端G端可不是这么个逻辑,你的每次销售都是几乎是单一行为,都需要找到你的客户(决策者和使用者),销售产品都是非标准化,一个个细分场景去吃,比如借贷纠纷,分机构借贷纠纷和民间借贷纠纷每个版本都要好几个月开发。


美国TO B信息化改造的浪潮中,微软,oracle这类巨头的领域里又冒出许多salesforce这样的千亿公司,就是这个道理。


TO B,所有的企业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但这有个前提是你技术得过关,不然竞争对手技术明显好过你,同样一个场景的解决方案别人开发3个月,你开发6个月,还比你好用那迟早得完蛋。科大讯飞技术能力怎么样?


07、科大讯飞的技术怎样?AI水准之上


科大讯飞技术怎样,2018年Blizzard Challenge(国际语音合成大赛)它拿了十项第1。



有人说“这可能是个‘野鸡奖’,科大讯飞有这么强吗”。


如果真是个野鸡奖,不可能会有别的公司参加吧。搜狗2018年参加BlizzardChallenge后喜报:战胜诸多国际顶尖科研机构,获得了可懂度和语音停顿两项任务中排名第1的优异成绩。


2018年11月16日,斯坦福大学SQuAD2.0评测,科大讯飞提出AoA+DA+BERT系统,在与微软、Google、IBM、卡耐基梅隆大学、阿里巴巴达摩院、复旦等对手竞赛中刷新世界记录。



2018年12月11日,依图科技发布语音识别领域最新技术成果。测试集包括覆盖60万字,50小时语料,近场/远场跨度在20cm-10m,涵盖智能音箱、手机等多种设备,科技、医疗等超过 20 类话题领域。


各种测试场景下依图科技的字错率都是最低,主场作战拿第一拿到手软。值得一提的是,科大讯飞与云知声、阿里、腾讯、百度竞争中总能拿下第二名,这算是友商的间接肯定了吧~



08、入场科大讯飞的正确姿势,好价格点位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虽然巴菲特不买科大讯飞这类公司,但他的投资理论还是可以借鉴的——合理的价格买入好的公司。


科大讯飞合理的价格在哪里?我把2014年至今每一天的市销率和市值抠出来做成图,很显然:



买在每一个平台上(横线处)都是挣钱的;买在2015年估值的峰顶上解套了;买在2017年估值的峰顶上现在还套着点。


当前科大讯飞的好价格是8倍PS,33.7元左右。好公司,买在相对较低的价位就行。


09、写在最后


2019年11月写过一篇《不是科大讯飞不行,是A股乌合之众太多》,主要分析A股科技股投资环境,留下了科大讯飞的作业,后台一直有朋友问什么时候好好看一下科大讯飞,今天算是把留的作业交了。


码了这么多字,对也好错也好,今后会验证。但我要说这个不重要,最主要的是希望投资者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要言语跟风,人喷之我亦喷之;不要操作跟风,人买之我亦买,结果买在山顶上。


投资是一件孤独的事,思考是一件孤独的事,但有很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