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重返课堂,一条“咸鱼”的逆袭!深度教育好文

重返课堂,一条“咸鱼”的逆袭!

作者 小熊学长

重返课堂,一条“咸鱼”的逆袭!

提心吊胆,一棵稗子的春天

我叫乔乔,黄冈人。今年23岁,刚刚考上华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条没自信的“咸鱼”。

我出生在一个红色摇篮的偏远农村。从小就从父母的身上学会了生存的技能,像是锄草、割稻、除虫啦,洗衣、做饭、喂鸡啊,样样都不在话下。

生活的艰辛,对我来说并不苦闷。

反倒是自从我上高中后,父母离乡背井去大城市打工。从此,仿佛生活一下失去了依靠。

深刻理解了诗人余秀华的那句话: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那种不安使我逐渐成为了一个自卑的人,一个内心骄傲而自卑的人。

2013年,一直处于这种惶惶的心态下,我的高考发挥严重失常了,勉强考上了黄冈师范学院。

尽管父母没有说什么,但是我能从他们的每一声叹息中,找到并回应以深深的自责。

这种不知从何而来的自责感,让我游离于知识体系之外,学习的兴趣被外面的世界所取代,我决定休学一年,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长途火车,激动得不能自已。我没买到坐票,只能铺本书在地上坐着,还要时不时站起来让其他乘客经过。

即便如此,那对于未知的兴奋感至今留在我的心里——那是一条从未离开过小镇的咸鱼对于茫然前途的直观感受,远处似乎有光亮,但又不确定是不是看花了眼。

这次“离家出走”,本来不打算告诉任何人的,但看着车厢里结伴同行的人群,还是没忍住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我妈伤心得说不出完整的话,一个劲儿求我回家上学,想想自己真是够混蛋的。那时我的心比天高,早就打定主意不回去了。

经过了28小时的颠簸终于抵达广州时,刚在火车站汹涌的人潮中露出头,就被从深圳赶来的亲戚接走了。

原来,妈妈太担心我,立即联系了在深圳打工的三哥和三嫂,他们在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育后,把我带到了深圳。

从此,我短暂的打工生活开始了。

漂泊无依,内心渴望不一样

到深圳后不久,我谋到一份仓库管理员的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把仓库里的货物整理到相应的货架,编码存档。

每天日复一日的流水线式的工作,让我变得紧张兮兮,而又毫无存在感。

年轻的我,买了我人生的第一部智能手机——小米2S,每天在手机上刷新闻,尝试各种新奇的App,成为了生活仅有的一点调剂品。

不久,我换了份工作,这次是卖场里的导购员。每天站十几个小时,有人经过时就吆喝“全场女包38”“厂家直销”之类的。

休息的时候,我还是会拿出手机背单词,这让我觉得自己好像跟别人有点不一样,但又说不出是哪里不一样。

当时和我一起卖包包的是一个大姐,她能说会道,人也比较霸道,经常欺负新人,把他人的业绩记在自己名下。

我的第三份工作,是酒楼的前台迎宾。由于上班时间长,空闲时间多,我就买了很多人物传记来看。看了不少传记之后,开始羡慕主角们那丰富多彩的人生,不像自己。

好像这辈子就这样,已经看得到头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认识了一位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生,那会儿他在腾讯实习,聊天时无意中知道了他实习期间每个月都要交700多的税,让我震惊了好几天。

当时在酒店做前台的我2000块一个月,还不包吃住,瞬间觉得人与人之间差距真是太远了……但转念一想,也许不是他比我聪明多少,而是他在应该奋斗的年纪脚踏实地奋斗了,而我选择了逃避。

我也会“自我激励”,安慰自己“人各有命”、“你要是努力起来也很可怕”这样的话,这些鸡汤确实会暂时让我觉得有力量,减轻我的挫败感,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的问题。

哪怕懂很多道理,也同样过不好这一生。

渐渐的,我开始梦回课堂,总是梦见自己坐在大学的教室里学习。某天,我怯生生地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人,没想到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

2015年的那年9月,我重回了校园。一开始的时候,由于习惯性的自卑,我是抱着不挂科就好的心态去的。

由于休学期间落下的课程,我对知识的渴求愈发强烈。但我的学习是不成体系的,这让我感到吃力。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在学习中多次调整了学习方法和目标,根据本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我全部重新梳理了一遍。

我从重回教室的那一刻起,就开启了拼命模式。

从学校的图书馆里恶补专业知识,各个击破。每当我思想松懈的时候,就想想那些鼓励人奋斗的句子,和那个华理研究生(的高工资,哈哈),也就这么过来了。

到后来,努力变成了一种习惯,上课在我的眼里也变得妙趣横生,由于一个好的习惯,让我真正爱上了学习。

就这样,我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而这种看到进步的满足感,又回过头来变成了我的动力,鞭策我更投入地学习。

2017年6月,我如期通过了论文答辩,拿到了自己的大学文凭。

接着,我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年底的考研大军,报考了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最终以389分的考研分数,成功上岸。

青春无悔,一条筑梦的“咸鱼”

如果你问我后不后悔休学打工,我绝对会斩钉截铁地说:当然不。

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中,囿于当时的阅历和环境,做出的选择都是基于当下的认知来的,这个选择是对是错,本身就有不可知性。

我当时既自卑又自负,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是我的选择,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这个决定是对是错,也许若干年后才能判断,你可能会说:那如果一开始就做了对的选择就好了。

而我会回答:不是如果选对就好了,是哪怕选错了,也有勇气去改错。也许错过,才会更加明白坚持是什么。

我是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会考虑最坏的结果,做最艰难的准备。往往最终事情的走向,又会发现这些事其实都不值一提。

现在回看这几段经历,依然能从每一段中获得前行的能量。

我把它们写出来,不是为了证明我有多努力,吃过多少苦,而是为了告诉你,挫折其实很美,它能带给你源源不断的力量。

但你绝对不要相信,当下的困境会绵延你的一生,你有选择、创造生活的权力。

和以前相比,现在的我不再浑浑噩噩,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于我来说,学习并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以贯之的精神,它是人生最佳的“垫脚石”,一有机会,尽可能地多学一些东西,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其他感兴趣的领域。这是我考研后最深的体会。

我曾看到过一句话,那些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很强、看起来比一般人优秀的人,其实都有着强烈的自卑。

我不否认,我的内心深处其实潜伏着深深的自卑,但经过这些年的经历,让我逐渐开始了解自己。

我这条不自信的“咸鱼”,仍在这条不断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断弥补自己与别人差距的道路上走着,并打定主意一条路走到黑。

在每一个下定决心的时刻,你只管踏踏实实地努力就好,毕竟天道酬勤。

关于自卑与自信的问题?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人人都了解。但是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驾驭这种自卑的洪荒之力,让它变成源源不断动力,来修正自己的既定目标。

乔乔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或许才刚刚开始。

只要有目标还要实现,就需要正视自卑感。在你奋斗的路上,这种自卑感终会慢慢蜕变为自信,直到我们真正成长起来。

为保护隐私,文中人物乔乔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