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他融合了艺术与工业

水晶宫 第一届万国博览会


1851年,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水晶宫前热闹非凡。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到,开幕当天,有超过50万人聚集在海德公园四周,一家报纸刊登了两幅漫画:英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曼彻斯特街头空无一人,而伦敦人潮汹涌。

璀璨夺目的水晶宫,在这玻璃与钢铁的帷幕下,宣告工业时代的降临。

熙熙攘攘的游客正浏览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业产品。作为第一场世界博览会,英国向全世界展示了他们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在万余件参展作品中,大到刚刚发明的蒸汽轮机、起重机、轮船,小到厨房、铁制品,而中国也身在其中,不大的展区里琳琅满目,从瓷器到屏风、青铜器,最终以上海的丝绸获得了金奖。

威廉·莫里斯

就在这繁荣与革命的景象下,一位十七岁的青年却对这次展览发出了“反感”的评价。他一进入展厅门口,便“啊”的一声叫了出来,“怎么,尽是些怪物?”

这个青年便是本文的主角,威廉·莫里斯。为何他会做出这样的评价?

因为专职的设计师还没有诞生。

工业化时代的英国工厂

工业革命,大工厂批量化生产的特点,便是要求产品规范、定型,那是一种与传统手工业截然不同的生产方式。彼时虽然有大量工业产品被投入市场,但设计远远落后于生产。面对这种情况,一些人回首过去,尤其是古典时期那些贵族们使用的手工艺品,工业化向手工艺求救,这本身就是个错误的决定。这导致这些成本低廉的产品,却极尽可能的浮夸、装饰,而缺少真正的文化内涵。(参照当下中国的简欧装修、KTV装修。)

手工艺人,看不起工业化生产,对机械极为仇视。

掌控美学的艺术家们高高在上,对设计毫不关心。

工厂主们,只希望流程、质量、 压缩成本。

结晶到产品中,便形成了一种两极化的趋势:提供给大众使用,外形粗糙的工业品和服务于少数人的精致手工艺产品。

(壁纸,莫里斯于1870)

艺术与技术前所未有的势不两立,已经不能再独善其身了。

知识分子们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审美低下的日用品令他们深感忧虑,并将道德与其相连,是顺应还是抵制工业革命的机械化生产,这是现代设计的第一个问题。

回到水晶宫,这样的撕裂也被莫里斯敏锐的察觉到。现代化的玻璃幕墙下,是艺术脱离社会生产的现状。一股为装饰而装饰,将维多利亚时期的装饰强加在工业产物上的浮夸风,漂浮在水晶宫炽热的空气中。

莫里斯设计的图案

我们可以容忍艺术高高在上,成为精英的玩物,但艺术的根基,全然、也必须在改变社会的丑恶。

于是,在威廉·莫里斯的努力下,他所掀起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将实用艺术首次与纯艺术并驾齐驱,从中派生出“现代设计”这一概念,为后世设计行业奠定了基础。

莫里斯童年居住的庄园

莫里斯的童年,生活在英国的田园风光里,但却是贵族的哪一种。

他的家族是经商世家,家境殷实,因而富裕的家庭,令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他6岁时,一家搬迁至埃塞克斯郡的伍德福德庄园,这座庄园占地50英亩,带有100英亩的农场,他在这度过了最快乐的童年时光。

坎特伯雷大教堂

8岁时,他跟随父亲参观了坎特伯雷大教堂,他在后来回忆道:“我觉得天堂的大门向我敞开了”。幼年时期他常常去制作教堂的黄铜浮雕片,同时伊丽莎白行宫中的壁毯也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为他以后制作壁毯埋下了种子。

莫里斯设计的图案

1853年,莫里斯进入牛津大学神学专业学习,正是此时,他开始受到英国评论家约翰·罗斯金的影响。尤其是书中,罗斯金强调中世纪设计的内容,引发了他将哥特式风格和自然主义应用到设计中的兴趣。在此后的一生里,他都在宣扬罗斯金的理论。

生活里,他也表现出对艺术的热情,常常画一些建筑的速写,并喜欢用铜版画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莫里斯的绘画

牛津大学图书馆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他开始研究中世纪的彩色手抄本、旧时家具、地毯上的图案,这成为他之后创作的素材库。

正是这一时期,原本打算从事神职,当一名牧师的莫里斯,转变了观念。

他决心以艺术为使命,用“美”改变这个丑恶世界。

红屋

首先,他设计了自己的婚房。刚刚新婚的他,为了新家跑遍了大小商店,可竟然买不到一件令他满意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这激发了他自行制作家具的念头,在几位朋友的帮助下,他取法中世纪时期哥特式教堂的种种元素,所有的器物与陈设都按照中世纪风格制作,这个新家内外完全符合莫里斯的理想,简洁、宽敞、使用,采用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如塔楼、尖拱等等。由于外观上使用了纯净的红砖墙,这个屋子在设计史上被称为“红屋”。

而红屋也成为了“世界建筑”向“现代建筑”的转折。

莫里斯妻子 后成为但丁 罗塞蒂的模特

这也成为莫里斯一生中的里程碑。

也为他和他的朋友们,指向了一条艺术介入生活的契机。

1861年,莫里斯在此建立了第一个设计公司,承包建筑、壁画、彩色玻璃、金属、家具等大众化设计,为大众提供设计服务。

同年,1861年4月,“莫里斯-马歇尔-福克纳公司”(Morris, Marshall, Faulkner and Company)在伦敦开业。他们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提升人们在生活上的审美品位,他们声称:“工艺品的美来自其设计,运用的材料,或者装饰它的人物与图案绘制的结合。”当然,由于纯手工打造,初期他们设计的作品造价不菲,不是常人所能消费。

随着公司业务扩大,合伙人之间出现了裂痕,原公司解体。

莫里斯开始主营印花布和壁纸,这为他扩散他的理念提供了良好的媒介,这些产品价格不贵,人人都消费得起,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令他的其他产品能够以更便宜的价格出售,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这一时期,他主要设计纺织品的图案,尤其是壁纸,并开始涉及挂毯,经营业务逐渐扩大。

到了1881年,已经囊括包括彩绘玻璃窗、壁毯、地毯、刺绣、丝织物、毛织物、彩绘瓷砖、家具、室内装饰、壁纸、家具用天鹅绒和布料以及家庭用具等十多项日常用品。

而莫里斯公司的名气,也已经广为人知了。他在纽约有了代理商,并在欧洲大陆设置了分销处。

生意之外,他还组建了“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有计划的从国外引进、举办设计展览,以提升英国的设计水平,这些展览也逐渐吸引外国设计师的交流参与,对促进英国设计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莫里斯设计的书籍

1898年,威廉·莫里斯去世。

如今的英国,依然随处可见他的遗产,尤其是那些英国品牌的服装、纺织品,在花纹上并没有脱离莫里斯的品味。

莫里斯的纺织工厂

莫里斯所掀起的这项运动,启发了那些想要真正改变人类生活的人,直至现代。

任何以设计为卖点的产品,无不是“美”与“功能”的结合。

他对设计百年前的定义,至今依旧是金科玉律,“美就是价值,就是功能”。 “不要在你家中放一件既不实用又不美观的东西。”

威廉·莫里斯也因此,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