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194张摄影高手美图带你空中地面看“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

中国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是太极拳发源地,作为闻名遐迩的拳乡,也是闻名遐迩的一处武林圣地。

陈家沟有一些名胜古迹。陈家祠堂、祖茔牌楼等原本建筑恢宏,因历史原因,已经损毁。玉皇庙现尚存遗址,有古建筑一座。

陈家沟现有太极拳祖祠、陈氏祖林、东大沟造拳处、杨露禅学拳处、大皂角树习拳处、陈照丕陵园、牌坊、陈家沟太极拳学校等景点。

【太极拳祖祠】

太极拳祖祠位于陈家沟村内主街东西两座牌楼之间,坐北面南,是在陈氏祖庙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主要由山门、东西碑廊、拳谱堂、东西配殿(扬德殿、耀武殿)、祖师堂等组成,是纪念太极拳始祖陈王廷和历代太极拳宗师的武林圣地。

山门

太极拳祖祠山门建筑别致,面阔三间。大门正中上方,镶嵌一块匾额,上书五个斗大金字:“太极拳祖祠”。山门两侧的“八”字墙壁上,分别雕绘“河图”、“洛书”和“伏羲太极图”,它们演绎着太极图说与太极拳理之间极其密切的内在关系。山门前,一对雕刻精细、形象逼真的石虎雄踞两侧。

碑廊

进得山门,宽阔的院落两侧是长长的碑廊。碑廊内,是当代诸家太极拳弟子们勒石敬立的一幢幢张扬太极拳魂、旌表历代宗师业绩的功德纪念碑。

陈王廷铜像

太极拳始祖陈王廷铜像矗立在拳谱堂前院落的正中。铜像为立姿,高2.5米。陈王廷手捺宝剑,目视前方。此铜像为陈家沟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出资所制。

底座背面镌刻陈小旺所撰碑文,文曰:

“先祖王廷公创立太极拳,惠及乡里,泽被后昆。而今广播天下,造福人类。吾侪子孙无限景仰。当克绍箕裘,步武后尘,为弘扬太极拳,振兴我中华不遗余力,略尽绵薄。特敬铸先祖王廷公铜像一尊,以表拳拳之心。

太行巍巍,黄河荡荡,

先祖懿德,山高水长。”

武德碑

拳谱堂前东西两侧立有两通青石碑,分别为武碑和德碑(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文求文风,武讲武德)。

东侧为武碑。正面为“书圣”王羲之所书之“武”字。背面内容为太极拳源流、发展与演变的历史大系,展示着太极拳创始、发展、流传与演变的历史。

西侧为德碑。正面是宋朝大文豪大书法家苏轼所书之“德”字。背面内容为陈氏太极拳门规戒律:《门尊十二严》、《规守二十备》、《戒章十二禁》、《律则二格》和《学拳须知》,是陈氏太极拳弟子的行为准则,用以规范习武之人为人处世、习武修德应遵行的准则。

拳谱堂 / 拳经碑

拳谱堂大殿正中矗立着一幢八面体拳经碑,拳经碑是一座十分雄伟的八面经幢。碑体高3米,上有双虎托太极石刻。八个立面分别刻录着太极拳始祖陈王廷的《太极拳拳经总歌》、太极拳宗师陈长兴的《太极拳十大要论》和《太极拳用武要言》、陈清平的《太极拳正宗论五字妙诀》、陈鑫的《太极拳缠丝精论》和《太极拳经谱》等太极拳秘籍,都是太极拳理论精髓。拳经碑左右不远处,有序陈列着太极拳械兵器。

拳谱堂内拳经碑后的正面墙上,有一文一武两幅巨大的太极演武图,这两幅壁画是太极拳文化的图腾标志。东侧是文图,代表太极拳之拳理拳法的深幽奥妙和健康长寿之奇效;西侧是武图,表现了太极拳在实战技击中的十八般武艺。

大殿两侧东西山墙上,分别是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和小架一路套路的动作特征、特色壁画,极具代表性地展现了太极拳拳技的精深和广博。陈氏太极拳主要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新架一路、二路六种;陈氏太极拳器械主要有单刀、单剑、双刀、双剑、梨花枪夹白猿棍、十三枪、二十四枪和春秋偃月刀等多种。陈氏太极拳套路、器械的招势,自陈王廷创编以来,经历代发展,多有创新,但拳理不变。不论大架、小架、新架等都具有缠绕螺旋、柔中寓刚、避实击虚、以意行气、劲由内换、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因敌变化、四两拨千斤等特点。

大殿左右置钟鼓,可以敲击,祈求福祉。

东西配殿

穿过拳谱堂外两侧的青石板路,便进入了太极拳祖祠的后院。后院内青松翠柏,花木葳蕤。迎面是祖师殿,两侧为东西配殿,主要是太极拳衍生发展和历代宗师的传奇故事壁画。

东配殿,亦称扬德殿,殿内有陈卜定居常阳村;太极拳始祖陈王廷;陈恂如、陈申如双英破敌陈家立规;陈敬柏山东扬威名;陈继夏艺武双修炼;陈善、陈毓英、陈公兆、陈秉旺、陈秉壬、陈秉奇等的故事;人称“牌位先生”陈长兴;陈有恒、陈有本艺高显真技;陈耕耘走镖亮神手;陈仲牲、陈季牲屡建奇功的故事;有心人杨露禅陈沟学拳技等陈家沟的由来,以及太极拳创编和历代太极拳宗师传奇故事的彩绘壁画。

西配殿,亦称耀武殿,内有历代太极拳名家陈清平、陈垚、陈鑫、陈发科、陈照丕、陈兰如、陈鸿烈等的故事,以及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的传承故事。两山墙上壁画内容分别为陈希奋打虎和陈发科北京授徒的故事。

东西配殿的太极拳故事壁画皆由河南省名画家精心绘制,人物刻画细腻,动作传神,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祖师堂

随即便到了太极拳祖祠祖师堂前。祖师堂前分别立有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纪念碑。

拾级而上即祖师堂,这是太极拳祖祠的主要建筑。大殿内供奉着太极拳始祖陈王廷和太极拳代表性人物的牌位。大殿正厅神台上端坐着2.8米高的太极拳始祖陈王廷金身塑像。坐像左右是陈汝信、陈所乐两位弟子的立身塑像相陪。坐像后为春、夏、秋、冬四季习武的仿古雕屏。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两尊塑像: 东为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陈家沟陈氏第十五世祖陈清平;西为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有本、陈家沟陈氏第十六世祖陈鑫,他们都是对太极拳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一代宗师。两组塑像背后墙上,是波澜壮阔的黄河浪涛彩绘壁画,寓意人们一直以来滋滋探求着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之神秘所在。

陈汝信师承陈王廷,为一代太极拳宗师。其子大鯤、大鹏皆得其真传。太极拳名家诸如陈秉旺、陈秉壬、陈秉奇、陈长兴、陈耕耘、陈延年、陈延熙、陈连科、陈发科、陈照丕、陈照旭、陈照奎等,皆为其嫡传后人。

陈所乐师承陈王廷,为一代太极拳宗师。陈家沟陈氏子弟从其学者甚众。其中佼佼者有其侄儿陈光印、陈正如和其孪生子陈恂如、陈申如。太极拳名家陈敬柏、陈继夏、陈公兆、陈有恒、陈有本、陈清平、陈仲甡、陈季甡、陈垚、陈鑫等,均为其嫡传后人。

陈长兴、陈有本、陈清平、陈鑫、陈发科等五人,皆为对太极拳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一代宗师。

太极阴阳石

太极阴阳石 ,位于祖师堂后,此石是南阳玉,来自南阳独山。 从正面看似是一分为二,从背后实为浑然一体。

【太极拳文化园】

太极拳祖祠后门直通太极拳文化园,占地200 余亩,内有象征太极拳拳阶“招熟”、“懂劲”、“神明”三道石门、太极十三势雕塑、太极拳经典动作透雕、《黄庭经》回音壁、太极文化广场、中国太极拳博物馆、演武场、空中俯瞰的巨大“武”字路等。院内绿树成荫,曲径通幽,是太极拳习练者和爱好者了解、感受太极拳文化的理想之地。

【中国太极拳博物馆】

中国太极拳博物馆是以“太极拳”为主题的,我国第一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题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家武术单项主题博物馆。

该博物馆坐北朝南,呈八边形,寓意太极衍生八卦,融通八方。馆内分太极拳文化、太极拳史(两仪堂)、太极拳衍生流派史(四象堂)、太极拳拳理(文修堂)、太极拳拳法(三省堂)五个部分,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太极拳的起源、衍生和发展。内藏太极拳拳经、拳谱及历代大师史料、实物等800 余项、近3000件珍贵文物及近万件太极拳相关文物资料,博物馆借助多种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充分展示了太极拳及其文化的博大精深。

【陈氏祖林】

陈氏祖林位于太极拳祖祠外东北角。陈氏祖林迄今已有600年历史,是陈家沟陈氏始祖陈卜、太极拳始祖陈王廷和历代太极拳宗师的安寝之所,占地近百亩。寝陵按着辈份,自北向南,依次排来。每个寝陵头枕太行,足蹬黄河,陵前都立有一幢石碑,上面镌刻着主人的平生事迹和功德。远远望去,碑碣如林,蔚为壮观。

【东大沟造拳处】

陈家沟有三条贯穿南北的大沟。中大沟如今已成为村中南北通行的主要大街;西大沟也已建造房屋,居住人家;只东大沟依旧保持着原来风貌,陈氏祖林向南300 米便是。沟宽十数丈,深二丈余,沟坡生草,崖畔长树,沟底下雨流水,不平处积水成潭。沟内有曲径通幽,有小桥流水,有禽鸟和鸣。大沟中间一段,豁然开阔,一沟的柳树,“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传说,当年陈王廷徜徉于东大沟的林木间,参悟太极,研究招势,创造出了如今泽被人类的太极拳。

本文图片均为2017年东大沟改造前风光

【牌坊】

陈家沟东西大街的两端,对称各建有一座牌坊。牌坊均为四柱三间三楼斗拱式建筑结构。

西牌坊正面字牌上书“妙契玄览”四个大字,楹联为:“翠岭荡清风早把拳风播海外,丰碑铭正气长留骨气在人间。”乃中国书法家协会员、焦作市书协副主席张国朝先生手笔,字体极具碑之雄健、帖之蕴藉,背面字牌上书“惠连海疆”四大字,楹联为,“先辈创神拳崇功光大千秋远,后昆传世业硕德弘扬一脉长。”乃中国书法家协会员李鸿庆先生书丹,笔力刚健沉雄、墨韵浑厚华滋,一派天然气象。

东牌坊正面字牌上书“拳源胜境”四个大字,楹联为,“南望黄河惊涛万里走东海,北依太行雄峰干仞映旭光。”乃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了之先生所作,书体典雅秀丽,韵味十足,源出二王,而又略带北派书风之痕迹。北面字牌上书“大德所滋”四个大字,楹联为:“克绍箕裘步武祖功传灯火,彰明玄要弘扬太极惠环宇。”乃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赵继宣先生所作隶书,结体古朴沉穆,端庄深雄。

【陈照丕陵园】

陈照丕陵园,建于1988 年,位于陈家沟村南,大路东侧,占地三分,坐北面南。该园占地0.3亩,四周青砖围墙,园内塔松苍翠,碑石林立。精心设计的拱形大门上方,镶嵌一块石匾,上面镌刻六个大字:陈公照丕陵园。

进人园内,迎面是原水利部副部长张含英篆额的纪念碑。碑阴镌刻着陈照丕的生平事迹简介;墓前是家属立的墓碑,墓碑左右各有两幢受业弟子立的碑碣;东西两侧是国内外太极拳组织及宗师弟子立的十余座纪念碑,彰显了其为太极拳所做的杰出贡献。园内塔松蓊郁,绿草如茵,庄重肃穆。

这是陈家沟村民自发为陈照丕修建的陵园。在陈家沟陈氏太极拳三百多年的发展史上,专门为一个太极拳传人建立陵园,这还是第一次。人们景仰陈照丕,是因为他为陈氏太极拳的推广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2年,时任温县县长在陈照丕逝世二十周年的讲话中说:“没有陈照丕,就没有陈家沟的今天,没有陈照丕,就没有陈氏太极拳的今天。”

【杨露禅学拳处】

名闻海内外的杨露禅学拳处,坐落在陈家沟陈家沟南北大街南端路西,是陈家沟至今保存完整的清朝四合院。此处原是清朝翰林院待诏、太和堂药商陈德瑚的故居,这所院落占地2.94 亩,当年杨露禅在此帮工习拳,后被太极拳宗师陈长兴收做徒弟。

杨露禅刻苦练功18 年,深得太极拳要领,并将一些太极拳中的刚劲动作转换为较柔缓的动作,后逐渐形成“杨式太极拳”。

陈德瑚故居原为两进院,现已扩建为一大片纪念场馆。以图片、绘画、影视、3D虚拟展示等形式,展示有杨露禅雕像、杨露禅学拳故事、传拳故事等。其中门楼、大殿、纪念碑、亭阁均为台湾杨氏太极拳的第六代传人邓时海先生捐资修复、修建。门楼上镶嵌着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耀庭题写的“人杰地灵”的匾额。陈家沟家族理事会成员饰演杨露禅拜师时家族族领;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世太极拳嫡宗传人、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总教练、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协会秘书长、国际太极拳冠军、CCTV“武林大会”总冠军陈自强饰演陈长兴,其子陈绍锟、其弟子“太极九虎”之“太极虎”黄富粮等饰演陈长兴弟子,其弟子“太极九龙”之“腾天龙”任佳辉饰演杨露禅的虚拟+实物置景新媒体全息投影装置,也在此展示着杨露禅偷艺、拜师的故事。太极拳传人,著名导演、演员吴京饰演杨露禅的电视连续剧剪辑选段,也在此有所展示。

后院有南厢房三间,北厢房二间,砖墙瓦顶,为清乾隆年间所建。北厢房为杨露禅住宿处。再向后,便是今人所立的纪念碑。纪念碑碑额上镌刻着太极图,正中为“杨露禅先生纪念碑”八个大字,碑阴镌刻杨露禅生平简介。纪念碑左侧有一跨院,院内林木葱笼,花草生香,环境幽雅,乃是当年陈长兴教授门徒习拳之地,建有凉亭一座,事呈六角形,上绘六幅太极拳招势图。是当年练拳的休息之所。跨院的南、西两边依岭建墙,西北角墙上有一处断壁,便是当年杨露禅窥拳处。

杨露禅学拳处全景

杨露禅先生纪念碑

(杨露禅窥拳处)

阶梯最上方左侧为杨露禅当年窥拳处

杨露禅雕像

【大皂角树练拳处】

陈家沟的西大沟已成街道,中段路东有一处断崖,没有人家。崖上一溜儿生长五棵皂角树。中间一棵,有两人合抱粗细,铁干铜枝,高耸入云,根如虬龙,蜿蜒于断崖半坡,盘结于泥土之中,冠盖如伞,撑张于半空之上,遮荫约一亩方圆。

此处离杨露禅学拳处只有三百米之遥,传说,当年杨露禅偷偷学拳之后,便悄悄地来到这株大皂角树下习练。人们传说: 杨露禅是沾了大皂角树的地气才练成无敌拳手。于是,当年杨露禅练拳的大皂角树下,也常常有今天学武之人在此习拳。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陈家沟太极拳学校】

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是弘扬和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始建于1981年,位于陈家沟村东北,紧傍太极拳祖祠,坐北朝南,占地21亩多。是中国首家全日制授课、正规传统的太极拳专科学校。被河南省文化厅选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传习所。其中武术馆为我国第一座大型太极拳武术馆。陈家沟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守门人、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协会会长、世界太极拳联谊会会长、国际太极拳大师陈小星大师任校长,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世太极拳嫡宗传人、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协会秘书长、国际太极拳冠军、CCTV“武林大会”总冠军陈自强任总教练,十余名国际冠军、全国冠军任教练,面向全世界弘扬太极精神和推广祖国优秀太极文化。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协会、陈小星拳法研究会、陈自强太极学堂、世界太极拳联谊会总会总堂办事机构也设立在校内。

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大门

校内武术馆于1985 年4 月正式落成,由省、地、县共同投资兴建,高八米,正方形钢筋水泥结构,实用面积916平方米,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上下两层,内有大厅、办公室、外宾室、更衣室和休息室。大厅内矗立着“太极拳历代宗师名人纪念碑”和“太极拳始祖陈王廷纪念碑”,外宾室悬挂着国内外太极组织和个人赠送的锦旗。后部分为演武大厅,宽敞明亮,可同时容纳60 多人练拳习武。馆外有新加坡、日本等国太极拳组织立的纪念碑,并有餐厅、宿舍等设施。整个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场地开阔,教学设施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环境幽雅。

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武术馆

陈家沟太极拳学校的前身就是陈家沟始祖陈卜为了让子孙后代习练家传武学开办的武学堂。1960年后,校址迁到村大队部。1978 年再迁陈家沟面粉厂。自此,温县体委每年向武校拨款作为教学活动经费。这个业余武校,为陈家沟陈氏太极拳一代新人的成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82年,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开始面向国内外招生,迄今已办班千余期,为全国各地培养学员数十万人,为部队、武警、武术院校和团体输送专业人才数千名,接待国内外各种武术团体数千次。

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每年组队,代表省、市、县参加各级太极拳、剑、推手等武术比赛,获得金牌、银牌、铜牌不计其数。涌现出了一大批太极拳优秀传人。

徜徉在“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各处,感受着饱浸华夏文明河洛文化的氛围,点点滴滴,时光流转,变化的是古村落的与时俱进,不变的是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的数百年传承与发扬。

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址之一

建设中的中华太极馆

陈家沟村委会

座落在陈家沟村内的王廷大酒店

陈家沟国际太极拳交流中心

陈家沟村内明清古建筑

(杜松 张家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