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寻找乡愁——走进九井!

九 井 乡

清嘉庆十九年《犍为县志》之《县属全图》(局部)

地理位置

九井乡位于犍为县南部

与沐川县接壤,是犍为的南大门

明清时期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

政区沿革

清朝末年为九井场

以古代曾在此开过9口盐井故名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九井乡

解放后仍沿袭九井乡名

1958年并入清溪人民公社

1959年从清溪划出,建立九井公社

1984年复为九井乡至今

乡镇概况

幅员29.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449亩,海拔高度:359米

交通发达

乡镇辖村

辖佳沟、长山、峰门、金鼓、

鱼滩、九井、罐山

等7个村55个村民小组九井1个社区

2个居民小组及九井街道社区

乡政府位于九井街道社区

17公里,这是九井乡到犍为的距离。20来分钟的车程,却始终给这个幅员29.5平方公里的乡镇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

九井扼守犍为通往屏山县入凉山地区

及云南的交通要道。

自古以来,它就是犍为的“锁钥”。

高高的峰门山顶,有一块清代的分界碑,

将犍为县与屏山县(今属沐川县)分开。

(与屏山县的分界碑)

九井乡位于犍为县西南部韩家滩溪上游

全乡面积29.5平方千米

境内天然气藏量丰富

已经开采“麻三井”、

“麻五井”等5口天然气井

2012年,九井乡被评为

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乡(镇)

2018年8月,九井乡被评为

国家卫生乡镇

这里是昔日的茶马古道

也是今日的特色小镇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常吸引文艺家前来考察

九井乡最早为九井场

在明末清初已经形成了

因地处通雷波、马边、屏山、沐川

乃至云南的必经之道

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

现境内峰门村仍保留有500多米的青石板路

来往的马帮布客均要在此小憩

商贸十分繁荣

峰门山茶马古道↑

它又是一条军事要道。

顾名思义,“峰门山”,就是以峰为门。

古代的“犍”字写作“楗”,意即门栓,

以峰为门的“峰门山”恰恰体现了“楗”字的本意,

这里就是犍为的门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峰门山残存的石刻

峰门山上有挖断山、万人坑、

古战壕、古碉堡、塑像等遗迹30余处,

野生植物100余种。

还有具有300年以上历史的木质民居一处。

峰门山石刻

在古代,商品通往云南省是很费劲的,

所以清代大理人赵藩在川南盐茶道任上曾写到:

“负铅人去匀盐回,筋力唯供一饱材;汗雨频挥支柱立,道旁看尔心为哀。”

写尽了劳动人民的艰辛。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解放后,这里先后修起水泥路、油砂路,

路也不再走艰险的封门山。

现在,宽阔的仁沐新高速公路经过这里,

而且还会在峰门山脚下建隧道、留出口,

五犍沐城市快速通道也要经过这里。

二三年之内,加上“特色小镇”的打造,

九井变成一个历史文化韵味别具、特色鲜明,

宜居、宜游、宜业

的犍为南门交通枢纽指日可待!

九井乡正街约有300米

店铺均为一楼一底的木质瓦房

街道铺筑青石板

周围有禹王宫、川祖庙、

万寿宫、肖公庙等4座寺庙

后来因新建政府和学校用材

古场九井场逐渐消失

这里仅剩下了禹王宫这座古迹

(九井弘愿寺庙——前身为禹王宫)

禹王宫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

占地约2亩

为县境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禹王宫

2006年,将禹王宫列为犍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已着手对禹王庙进行修复

现更名宏愿寺

现在的九井街道

未来的九井乡

将会以茶马古道为核心

建设出古色古香的特色小镇

大家可以期待一下了!

未来的九井

立体改造效果↑

——昔日的茶马古道,今日的特色小镇

小桥、流水、古道、古韵

评论留下你的家乡

- END -

|审核:张贤康

|监制:黄 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