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尤外古道丨繁华落尽,乡愁依旧

尤外古道,系永嘉县体育局支持下在古道基础上修整的健身步道,古道发于永嘉县桥下镇尤山村,过塘坑村上大山岭,平中央山村,至银坑,路南城街道外山村,下外山岭,止于南城街道前二村。步道为泥石与块石公路古道相结合,全长十公里许,累计爬升三百米许,沿途山色秀美,古道蜿蜒,风光旖旎,四个半小时可至。




古道起点位于桥下镇尤山村,(据永嘉县地名志记载:尤山村,以驻地得名,3个自然村,产番薯,水稻。尤山村委会驻地,下村东南10公里,村祖尤姓,从仙居迁此定居,村以纪念祖宗而取名。)




村中池塘池水碧绿,宗祠流长,古寺悠久,古木苍劲,





池塘左端为古道入口,立有体育健身步道图标,





沿田埂道行,远处便可见塘坑村,矗立于山坡。




行百余米,遇岔口,左边平行于田埂道,




行百米许,复至岔口,右边行,绕行于水库,





在水库边右转上行,






半里许,遇岔口,左边泥泞道绕行于山坡,





行几十米,复左行,




行半里许,上机耕道,



过小山坳半里许,上公路右边入塘坑村,



一村依水而建,有厂古朴,亭佇桥边,



据永嘉县地名志记载:塘坑村,以驻地得名,2个自然村,产番薯。塘坑村委会驻地,下村东面8公里,村靠塘坑大山得名。塘坑大山,塘坑北面0.6公里,曾名大山因重名,以境内塘坑大山命名。


过桥不远,右边有古道入口,




去往中央山村,人称大山岭,




大山岭依坡而上,半里许,岔口处,右边直行,




行里许,复至岔口,右边下行,





远处中央山村已历历在目。




下至谷底复上岭里许,




岔口处右边平行,




百余米至中央山村(据永嘉县地名志记载:中央山村,以驻地得名,4个自然村,主产番薯。中央山村委会驻地,下村东北7公里,村建银坑,下岙,塘坑三溪环绕的中央一个山丘上,故名中央山,村舍沿山坡而筑,有岭路北下中塘乡前村。




上公路右边行百余米,九龙道观边上左上公路,




公路行半里许拐弯处,右边复行,




一里许右边入银坑村,在村前寺庙旁过小桥,右边上古道,去往外山村,(据永嘉县地名志记载:银坑,中央山西北1.5公里,村旁溪坑里曾淘洗过银沙,得名银坑,小溪东南流经古潭,至下塘汇入楠溪江。)






行百余米,岔口处右边行,




复行于田园,修竹翠篁,草长软绵,



过涧,上蕨草道,绕行其上,





来时山村矗立山头,




行二里半许,上得外山村的厂房下,




右边绕厂房,复至公路,




上公路去往外山村,行不到一里,左边去往水库,





过水库大坝,左边沿公路行,





右边行便是外山村本部。据永嘉县地名志记载:外山,村委会驻地,前村西南3公里,据传,明初始祖从湖南长沙迁此,名以外人迁入而得,村依山坎而建,块点状混合聚落。




行一里半许,复至公路岔口,



右边行百米许,左边沿机耕道行,





行百米许过养殖厂,路沼气池,下外山岭古道,





下行不到一里,有亭佇立,





复一路穿插公路,一里许至前二村的田园,







一路左行半里许,上得水泥小道,






右边行入前二村,






过小桥直行半里许,至上塘去往桥下的大路,步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