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一開播就上熱搜,這次的「撕逼」高級多了

最近《演員的誕生》出了第二季。

改名:

《我就是演員》



雖然這個名字左邊撞了《我是歌手》右邊撞了優酷的《這就是XX》系列。

但新名字的口氣的確是比上一季聽起來謙遜了很多。

名字換了,導師和節目規則也相應做了一些調整。

劉燁和宋丹丹換成了山爭哥哥和吳秀波。

每期的飛行導師換成了著名導演

,並且會在每一期結尾挑選一位選手和一位導師,拍攝影視化短片。

第一期請到的是陳凱歌,第二期請到了許鞍華



而隨著這些改變,豆瓣評分也從第一季的不及格,跨進了第二季的良好行列。



如今播出兩集,豆瓣評分還算穩得住,剛好趁機來聊聊,目前這兩分之差,差在哪。

底線之上再談演技

目前播出的兩期裡,一共六組,十二位演員。

胡先煦徐嬌同為童星,一個活躍在小熒幕,一個活躍在大熒幕。


張馨予張鈞甯同為有不少表演經驗的小花,一個知性;一個嫵媚。


塗松巖齊溪同為中生代實力派,一個是十餘年的老戲骨,一個是千場話劇女王。


雖然年齡風格和經驗各有不同。但讓人欣慰的是,目前看到的十二位嘉賓,

沒有底線以下的表演。

胡先煦和徐嬌的《臥虎藏龍》算得上是目前為止被批評最多的一場表演。但兩位演員的基本功是穩的。

臺詞乾淨利落不粘牙,肢體動作和反應也自然合宜。


底線之上的表演,可能不夠好,甚至讓觀眾覺得不夠順暢,但卻不會尷尬到讓人臉酸。

這種時候,導師的點評也才有意義。

《臥虎藏龍》是章子怡的成名之作,所以一看到胡先煦和徐嬌的表演,章子怡就點出了他們整個表演的問題所在:

“沒有理解人物,只是在模仿。”


而徐崢的點評,說的是他們沒吃透人物導致的結果:

“所有的動作都失控了。”


章子怡和徐崢提出問題,而擅於調教演員的陳凱歌就像個老道的外科醫生,鞭辟入裡的把章子怡的質疑拆解給演員聽。

他先問胡先煦:你是什麼時候喜歡上她(玉嬌龍)的?

接著問:你(扮演的)是個土匪,死個把人太正常了,你為什麼要救她?

又問徐嬌:玉嬌龍是九門提督之女,碧眼狐狸的徒弟,土匪走進你為什麼要後退?


這些新一代裡出挑的童星,因為演技過關,常常被表揚。

但在眼光毒辣的這群前輩面前,就暴露了他們共同的問題:

面對一些超出自己年齡閱歷的複雜角色時,容易因為理解不到位出現偏差。所以很多時候依賴於好導演和前輩的提點。

那什麼是底線之下?

爽式笑場


馬式舉槍


娜式咆哮


他們的存在不僅是給我們帶來精神汙染和鬼畜素材,更大影響是,他們把可以稱為“演技好”的評判標準,從六十分以上拽成了零分以上。

不僅是在節目裡。

你一定聽過這樣的話:

“我覺得XX演的還行吧,至少不面癱啊。”

“跟XX一比,我覺得XX的演技已經很好了。”

面癱多了,會做表情就成了演技好。

不敬業的多了,敬業就成了行業最高品德。


而這樣的標準之下,章子怡徐崢這些導師就沒了用武之地——

點評演技,首先得有演技,才能點評好不好,有多好吧。

況且有沒有演技這樣的判斷,我們普通觀眾也看得出來。

以章子怡徐崢的能力,難道不應該讓他們做點更有技術含量的事嗎?


撕得好,撕的再響些

第一季裡,導師和導師,嘉賓和嘉賓,甚至導師和導師之間經常意見不合,每吵一次,就會上一次熱搜。

第二季裡,導師們還是經常意見不合。每吵一次我就想給他們起立鼓一次掌。

因為他們吵的太精彩了。

第一期裡,左小青任素汐拿到的劇本是《1942》

兩個被饑荒逼到走投無路的母親,一個不得不賣掉自己,一個不得不賣掉女兒。

左小青是影視劇演員,並且已經有自己的孩子了,對她來說,已經為人母的經驗,是任素汐比不了的優勢。


而任素汐是話劇演員,對於舞臺有極強的把控能力和高超的表演技巧,能把人迅速帶入情境。


臺上兩人的表演風格雖然完全不同,但卻碰撞的非常精彩,幾乎所有人都看掉了眼淚。

但對於誰更好,徐崢和吳秀波意見不一。

吳秀波認為演員最重要的是情感而不是技巧。所以參與演出的兩個小朋友沒有任何技巧,但整段表演的哭點卻剛好在兩位小演員身上。


並且一針見血的猜出任素汐一定還沒有孩子。因為她給人的感覺不夠像一個母親。在這一點上,左小青顯然更好。

徐崢卻覺得能力對演員來說至關重要,能調動自己的感情,本身就是最大的技巧。而任素汐剛好就有這樣的能力。


所以兩個人爭論的核心是:表演到底是什麼?

技巧?

情感?

有人覺得吳秀波是槓精,太過針對任素汐。但憑心而論,我們看話劇演員的表演,會不會也偶爾有種“話劇腔”的感覺?


這樣的討論如果放在表演剛入門的演員身上也許會有些大而不當。但對於左小青和任素汐這樣在自己的風格里已經足夠純熟的演員來說,我倒覺得,比單純給她們喊666,要有意義的多。

第二期裡,闞清子和徐璐的《七月與安生》又引的章子怡和徐崢吵起來。

這回“槓精”的是章子怡。

徐崢認為闞清子的表演足夠投入和有感染力,章子怡卻覺得闞清子雖然投入了,但人物卻缺乏心理支撐和行為邏輯。


她特意提了一個細節。

闞清子飾演的七月憤怒的把安生包裡的東西往外翻。

這一長段的鋪墊原以為是要掏出一個重要的道具,但最後只是把衣服撒了一地。


就像是搖了五分鐘的可樂,就等著打開瓶蓋的那一秒。

但闞清子沒打開,就扔在一邊了。

徐崢說的是闞清子已經在規定情境內給出了飽滿的情緒和適當的表演。

章子怡說的是她們本來可以表達得更精準,更有張力。


你看,對於表演的討論終於從第一季的“有沒有”,變成了“好還是更好”。

不僅“槓”演技,表演裡涉及到對曹植七步詩的理解,也能“槓”。

波叔的《七步詩》新解,雖然被很多人diss裝逼,讀書少。(據去過現場的網友表示波叔又是被節目組給惡意剪輯了,還真是死性不改。)

但即使是被惡意引導過,我還是覺得這段理解很有見地。


照本宣科誰不會?

敢別出機杼還能圓的回來才是本事。

這幾位導師拿出顯微鏡的架勢,一句臺詞一個動作地拆解選手的表演,才是這個節目真正真正有意思也有意義的高光時刻啊。

藍臺還是藍臺

雖然第二季評分比起第一季有所提高,但藍臺的製作,還是一如既往的差。

很多次導師的點評都有明顯剪輯生硬的痕跡,不知道除了吳秀波,其他人有沒有被刻意誤導剪輯。

時長分佈也一如既往的不合理。

能留足時間給章子怡懷念拍攝趣事,卻把本應該在第一期裡的吳秀波和徐嬌的表演片段擠到了第二期。


而且由於第二季無論是導師還是選手都更專注於表演本身,反而凸顯了節目規則本身反藝術的地方。

比如讓陳凱歌為章子怡和杜淳拍攝的《豔紅》。

章子怡飾演霸王別姬裡小豆子的娘。


明明動作神態臺詞都挑不出毛病,但凡是看過《霸王別姬》裡蔣雯麗的表演,恐怕都不能昧著良心誇一句好。

原本是想讓章子怡示範標準答案,但卻反而露了怯。

有人說是因為章子怡的面相和氣質與小豆子娘這個角色的氣質不符,所以她演不好。

這個解釋未免太看不起章子怡。

更合理的原因是時間太趕。

而角色本身太複雜又離自己太遙遠。

她根本都還沒能進入角色。


同樣委屈的還有任素汐。

即使技巧再強,也不可能讓一個沒有孩子的人在一天之內找到當母親的感覺。

如果這是電影,她們有足夠的時間去體驗生活,去接近和創造角色。

可這是綜藝,她們只能憑著自己的經驗和技巧上陣,怎麼可能勝得過當年的一跪跪出了影史經典一幕的蔣雯麗?


再比如前兩期一直被diss的中戲老師劉天池。


節目裡她好像一直在逼著演員大喊大叫,越激烈越好。

宋洋也是因為接受了劉天池的意見,才在表演裡把曹植的心態確定為“

怕死”。並且被吳秀波和陳凱歌否定。


網友覺得劉天池水平不夠,誤人子弟。

但回頭看看,劉天池是怎麼給宋洋建議的?

她說的是這樣會比較“”。


而“平”意味著很難出彩,很難有戲劇效果。

狂風暴雨也許沒有潤物無聲更高級。

但在舞臺上短短的幾分鐘裡,哪個更容易有記憶點,劉天池清楚,演了這麼多年戲的宋洋也清楚。

劉天池用這個理由說服了宋洋,當然不是因為兩個人的水平不夠,而是他們心照不宣的選擇了順從了綜藝節目的審美取向。


一個討論表演的節目,卻要為了節目效果而犧牲藝術高度。聽起來像是個反諷。

但回顧第一季裡意想不到的螞蟻競走、導師大戰能引發全網關注。

第二季沒了螞蟻競走和扔鞋子,更專注於表演本身了,收視和關注度反而暴跌。

恐怕更像個反諷吧。


希望山爭哥哥的這句話,早日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