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地价、房价飙升背后的原因

今天新浪网刊登一篇文章,社科院专家:凡相信政府政策的购房者都错过房价洼地(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8-06-12/doc-ihcufqih4050643.shtml)复制链接可以阅读。

专家的观点很多跟笔者前期写的《

房价的本质

一文很多观点一致,地方政府调控催升房价高涨,土地低价走高决定了房价水涨船高,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逻辑决定了他不会有动力去真正控制房价。但这就是全部么?那地方财政为什么演变为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土地上拿走的利润他都做了什么?这些专家没有说,但我们不能不清楚,否则就会陷入一种妖魔化地方政府的意识里,形成与政府的对立。正如笔者所言,我国经济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后依靠出口加工贸易、引进外资逐渐积累了家底,市场经济(私有经济)逐步推广到全国,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很突出,加上人力成本上升很快,大家都要实现全面小康了,传统行业利润越来越薄,相对城市发展速度而言来自产业的利润税收却越来越少,不得已各地政府在房改以后开启了土地出让模式,以此来聚集财政资金,并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带动中国高速发展了20年,部分新兴产业正在成长。这是演变成土地财政的根本原因,

实体经济缺乏动能和利润空间不足以支撑城市高速发展,房地产高速发展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动力,城市人口规模、软硬件条件等获得空前提升,实质是民众辛劳获得财富供给房子,间接通过土地出让供给财政。那么地方政府通过积累的土地出让金用来干什么?当然不是中饱私囊。一个城市要发展,除了财政全额供养的公务员、警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老师等,还有间接或部分供养的医护人员、离退休人员以及广大低保人群等等,这是人头费,还有城市公共能源消耗、交通、通讯、体育健身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维护城市的运转和享受的城市更好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交通、通讯等等无不需要财政资金支撑,而且为了产业能够发展,城市还有很多产业扶持、奖励等措施需要财政资金,就像一个家庭人员越多,消费层次越高,家庭支出就越大,这就是地方政府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他们的巨大压力。当然我们不怀疑其中有财政资金由于执政能力的限制造成浪费和效率低下、以及其中存在贪腐、权力寻租等个案,但是总的来讲,在全面从严治党和法制中国建设得不断推进中,贪腐寻租现象会的极大的抑制,犯罪的成本会不断提高。法律和党章规定的官员和公务人员待遇
只能拿工资,想发财除了个人自己家庭和其他大众平等理财投资等以外只能贪污腐化和权力寻租,这是高风险的有成本的,党的官员还禁止经商办企业。从事公务工作只能根据国家发展水平调整工资水平,和其他劳动者身份靠工资生活一样,付出劳动获得工资,只是从事的职业不同,仅此而已。所以靠工资公务人员很难获得财富自由,基本沦为人民的仆人,这是现实的写照,而不是政治口号,特权会越来越被关进笼子。现在公务人员和官员有财产不明来源罪,就是说你的工资可以单位、银行查实,如果你有超过这个水平的财富就得说明来源,不然不管查不查得到罪证都可以定罪,背后的逻辑就是公务人员除了工资,其他多余财富都得有正当来源,而普通民众没这个要求。公务人员想要获得额外的财富,只能业余投资理财买房买股票或者兼职,可是在当下的环境里很多时候单位事情多得你根本没有时间去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和才能,很多人久了也就只能做仆人领工资了。以前很多公家单位还有小金库、小福利,灰色收入,大家打破脑袋挤进公务员队伍,可是现在从严管党,全部阳光了,财政收支要向公众晒账本了,这些基本都消失了,很多事业单位领导人都失去了创造经济效益的热情,有钱不能发挣来干啥?可见政府收入从法律要求上并没有中饱私囊,让执政者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还是那句话,想当官就别想发财,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决定的,当然现实中个人通过权力、影响获取额外利益那是难免的,但一旦越过法律纪律的红线就将面临严重的后果。从上面的论述可见,地方政府是有从土地获取资金的现实和内在冲动,但目的还是发展经济、维持城市运行、提高民生福利,只要其他行业利润能起来,地方政府也是最希望能降房价降地价的一方,这会最大程度降低社会矛盾,但现实很残酷,我们目前产业基本在中低端,高端产业基本握在欧美国家手里,所以还必须继续努力,辛苦付出才能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
所以不能简单妖魔化地方政府,把地方政府看做榨取价值的资本家,因为从大的方面讲这些价值只能用于发展城市、提升产业和民生福利,最终惠及还是老百姓也包括财政供养的人群。

专家把房地产简单看做商品,希望从供需两端解决,且更加偏向于指责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把持土地供应,控制了供给,所以造成土地稀缺,但是他忽略了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资源的承载力,中国人口众多,发展又极不平衡,好的城市数量是太少而不是太多,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进入发展好的城市,获得更好的就业、就医、就学等等优质资源,但是城市人口增加了就得相应增加公务人员、教师、医务人员等等运行支持人员,就得新建道路、污水处理、通讯、市场等等硬件设施,这中间有个很大的平衡问题,不能说简单增加土地供给无限吸纳人口,这是不现实的,也是缺乏经济基础的。所以发展良好的城市的资源、土地一定是紧张的、稀缺的,不仅仅是地方政府要控制供给进而抬高地价,而且是人口正常生活需要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所决定了的。不是简单说无限制提高土地供给就能解决的,核心城市土地没办法无限供给这是基本常识

。就像我们打城市经营类游戏就明白了,你不弄好基础建设,不提供产业支撑,人口暴增城市就将爆发危机,出现社会问题,城市发展受到很过制约。所以高房价是阻止人口过度向大城市聚集的唯一办法,在核心城市面临人口净流入的情况下低价、房价几乎无解。

核心城市的房价水平,很多人以城市人口平均收入与房价做对比,以此说明房价虚高有泡沫。但其实核心的城市的房价逻辑不会以这个平均水平作为参照,不像国外已经完成了城市化和工业进程,人口增加有限甚至负增长,城市人口流动较小。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很大,所以一个热点城市的房价往往由富裕阶层的收入和财富决定,只要他们有钱流入,房价就会继续涨,原有城市居民因为基本有一套房不可能上市流通,加上限售冻结流动性,流通的房子数量更少,房价高基本是富裕阶层的资本游戏,另外一部分就是无房户和希望进入核心城市的新增人口,这部分是刚需接盘侠,中国的社会伦理特殊,买不买得起房不是有一个人决定的,现在是六个口袋决定的,就是夫妻双方加上双方父母的全部收入,是以家庭总收入来承担这个房价,你以一个人的平均来看始终是高的,没有看清背后的逻辑。随着城市化的继续推进,核心城市的快速发展,只要核心城市人口继续增长,富裕阶层没有其他投资渠道(房价涨幅超过其他投资项目),这个游戏就还得继续击鼓传花下去。

最后怎么解决了?问题还得市场来解决,十九大报告提出,多主体供给,租售并举的举措就是从供需两端解决问题,鼓励集体、农村、企业单位土地也加入土地供应,整体提高城市土地的可使用规模,集体、农村的土地只能建设租赁租房,大量的租赁住房上市可以部分缓解买比起的压力,减少需求。另外我觉得深圳第二次房改是个方向,未来政府新建的住房20%是人才安居房,房价参考市价80%的供给,20%是住房保障房供中低收入人群,房价参考市价的50%的供给,20%是租赁房,连买都买不起的按市场租赁价的30%租给你,剩余40%房子商品房放开限制,市场化决定房价。这能够平抑房价么?答案是不能!由于商品房稀缺,数量更少,价格会更高,高到大多数人无法承受,不过没关系,这就让有钱人去玩吧,那是有钱人的游戏,政府通过高房价高地价相当于向富人收税

,一般人也会受到影响,因为无论安居房还是保障房、租赁房价格都会参照商品房价格,但是价格差异悬殊巨大,这样由于巨大的价格差异,普通人就不用再去挣抢商品房了,你去买低一点的人才安居房嘛、保障房嘛,最不济长期低价租赁政府提供的租赁房也可以啊。这就解决了住有所居,而不是全部去解决住有所房的问题,也就减少了商品房需求,加上出台房产税,就从需求端最大程度进行了控制。商品房价格由此一定会很高,但由于需求端减少,价格根据市场规律自然会有一个平衡,上涨的速度不会太快了,投机需求也会减少,但大幅度下滑在特大城市基本不可能,为啥?人太多嘛。所以城市化进程没有结束前,核心城市、核心区域没有商品房的刚需族有能力的根本不用考虑及早上车,资源有限,价格高,这是必然的,看清楚这一点就不至于迷惑了。有些人说人才房、保障房等等肯定涉及权力寻租,腐败,但我觉得没办法全部消灭,但可以最大程度防止,怎么办?严刑峻法呀,如果通过人才房、保障房不当得利就罚没,严重的处以严重的刑罚。看你敢不敢冒险。提高犯罪成本是不二法则

专家只说明了现象,政府出台控制措施,出于几个方面的不得已,越是控制的地方说明需求越多,房价涨的可能性越大,这也是城市规模和资源承载有限决定了的,好的城市,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房价一定还会高高高,要懂得资源的稀缺性,底层民众只能寄望于深圳模式的推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