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青岛嘉峪关学校六年级班主任教师温暖故事

楔子

有人说,奉献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芬芳,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她们就这样默默地把对教育的一腔热忱化作力量浸润在了每个日常。她们倾心于每一次为学生的答疑解惑,她们关注着学生成长路上的每一次困惑,她们悉心于学生一个低落的眼神、一个愁闷的表情中,她们可以为了观战一场篮球赛而激动得落泪,只为了孩子们懂得团队的意义;她们可以和学生勾肩搭背漫步操场,只为了孩子心中的一个小小的疑虑……

她们就是来自六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

王静老师

愿做孩子成长的铺路石

教育是与爱相伴而行的,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我国著名作家冰心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可见,师爱之重。

王静老师她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一直谨记着这一点,而且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记得2017年校门口的宣传栏上曾贴有一封《颂师表》的表扬信,其中家长以文言文的方式是这样描述她的“名师王静临急受命,新带散漫疲沓之顽童,悉心教导纠正。内熟学生之脾性,外联新生之母翁,辛劳之度料想之中”“今观孩童之进步长成,感恩良师之辛苦用功。适逢家校沟通,每每于其中受益重重,今怀感恩之心,聊表感激之情——如山师恩,当铭记心中!”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她以一颗慈母之心带领着我们所有学生不断修订行为,不断前行……

她深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她非常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希望给孩子们做一个好榜样。她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孩子们的思想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孩子们从小能够明辨是非,做一个正直的人。

她用她对学生的责任和爱为孩子们铺就了成长的道路。

张宁宁老师

寸草春晖 润物无声

“老师的爱,如春风化雨,悄然潜入,润物无声”这句话,用在张宁宁老师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作为一名班主任,她不但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怀着一颗爱心,发自内心地去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在被爱中幸福成长。

真诚、亲和、温柔又干脆,这是孩子们上二年级,张老师第一次开家长会给家长们留下的第一印象。那时是她第一年接手这个班,从个别家长对她工作的不支持,到如今受到全体家长和孩子们的尊重和爱戴,她用实力和水平、爱心和真情化解了这一切。没有亮丽的语言,没用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家长们依然会有一种感动,为那平实中的温暖,为那平淡中的坚守,为那平和中的智慧,更为她那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的爱。

小小的教室里,从教会孩子们写好自己的名字、如何做对加减法到如何做人……严格但不严厉,爱护但不袒护,宽容但不放任,她把整个世界都融入到孩子们心灵,她会为进步的孩子加油喝彩,为后进的孩子耐心讲解,为内向的孩子微笑鼓劲,为调皮的孩子正确引导,也会为生病的孩子嘘寒问暖、利用业余时间帮助补课,充分利用微信、电话、家访等各种方式,积极与父母沟通,了解掌握每个孩子的近况,并给予有效的教育,不放弃、不抛弃,为的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张老师真实而宽厚地爱着每一个孩子,坚定而执着地追寻着做老师的幸福。

黄骏荣老师

春风细雨总关情

一转眼间,黄骏荣老师已经把三年级三班带成了六年级三班,她现在成为了学生心中绝对的主心骨。2015年,黄老师刚刚接手这个班级,便和数学邢老师、英语谢老师一起,认真研究、制定帮助班级提升的对策,先从熟悉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做起,针对每一个孩子制定出不同的学习计划,她一次次拿着手机跟学生家长长谈;她一次次趴在写字台上写下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爱好、学习基础、针对性补习计划;她一次次和学生谈心……

教室是她的家园,讲台是她的舞台,教科书是她领路的明灯,教学创新是她的师魂。黄老师会为学习优异的学生成绩感到高兴,会为暂时落后的学生耐心地一遍遍讲解,舍不得落下哪一个。多少个日日夜夜无眠,多少回风风雨雨闯过,把知识留下来,把精彩给学生,这就是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