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能让人记住《侏罗纪世界2》的不是恐龙,是「恐惧」

我很好奇为什么会有人来用连光都逃离不了其强大引力的“黑洞”来形容一部电影的票房惨败,不过放在当今的系列电影身上,这条比喻链的其他地方看起来倒也有几分道理。

系列电影犹如一颗持续闪耀的恒星,变换的时代特点与观众口味的变迁都是时刻试图压垮系列电影的“万有引力”,而与之对抗并让自身发光发热的是源源不断的“燃料”,尤其是在历史上留下丰碑的系列,它们自身的名声就已经给后辈产生了不小的阻力。

然而越是成功的老牌系列越是难以与新鲜血液融合,与它们相互作用的时代元素同样也会成为让系列原地打转的陷阱,在《星战8》惨烈且令人失望的突围战后,重启的侏罗纪系列同样令人担忧,《侏罗纪世界》开篇布局未明,虽说引入了全新的情感线,但在框架上仍旧没有突破经典。

好在《侏罗纪世界2》没有再一次选择自我沉湎,而是以激进的态度与过去诀别,要让经典的延续在新时代留下足够有特色的印记,抓住核心主题或是形式上的灵魂就好,这部续集真正的做到了这一点。

故事发生在上一部的三年之后,努布拉岛上的侏罗纪公园已经被彻底废弃,人类选择远离这群史前生物让它们自寻出路,但岛上的火山却突然复苏,欧文与克莱尔为了拯救恐龙再一次重返岛屿,然而这背后却又是不把自己作死誓不罢休的基因公司制造的阴谋,“暴虐”家族的新成员蓄势待发。

上一部的导演科林·特莱沃若因为《星战9》而无法执导这部续集,导演的重任落到了西班牙导演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的头上,担任本片摄影的奥斯卡·弗拉与负责剪辑的伯纳特都是该导演的御用班底,均参与了导演此前几部比较有名的代表作。

如今的系列大制作相比较对话语权有着较强要求的名导,更偏爱比较容易控制的,没有那么大名气的导演。这不意味着被选上的导演就必须成为已经完全意义上的傀儡,恰好相反,这些未有机会接触过顶级大制作的导演都具备着足够亮眼的个人风格。

以《孤堡惊情》起家的巴亚纳就在长片处女作中展现了对于哥特暗黑色彩与惊悚氛围营造的天分,这当然少不了该领域大师吉尔莫·德尔·托罗的指导,但也足以见得导演最擅长的风格领域。这在此后的《低俗怪谈》与《当怪物来敲门》中均有体现,而《海啸奇迹》也足以证明巴亚纳在更多层面上的潜力。

非常幸运的是,巴亚纳最擅长的领域恰巧就是侏罗纪系列最容易被忽略的“灵魂”,悬疑与惊悚与恐龙一样重要,在当初的科幻概念之上构筑出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冒险。他的个人特色与系列的“灵魂”碰撞在一起产生了令人愉悦的观影体验,熟悉,且让人汗毛直立。

影片一开场的戏份很容易令人想起《侏罗纪公园》那个令人胆寒的暴雨之夜,导演对于《关灯之后》有一个绝妙的致敬,且在片中屡试不爽,相比较为了PG-13分级而遮遮掩掩的残暴场面,导演将恐怖片中的“高概念情节”与恐龙结合才是真的有够吓人。

这种尝试所带来的效果正是“恐龙”这一“怪兽电影”下属分支所欠缺的,你可以回想一下,为什么在《侏罗纪公园》带来了一波恐龙热之后,这些庞然大物在这个系列之外几乎很少成为一线大片的主角,甚至连B级片都已经选择了放弃,问题就出在“未知”上,恐龙与怪兽片中的各色怪物相比有一项天然的缺陷,当然这也是其最大魅力的另一面——“它们真实存在过”。

随着知识的普及与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些史前巨兽从时光的黑暗之处走到了博物馆中,在《侏罗纪公园》之后它们也基本失去了“未知性”这一人类恐惧的天然来源,人类的现代军火要求着更加令人发指的生物(于是才有了暴虐系列的基因恐龙)。巴亚纳另辟蹊径,运用恐怖片的手段为这些巨兽重新披上了令人颤栗的外衣。

影片的整个后半段被直接搬到了巴亚纳的主场,岛屿密林间的追逐变成了密闭空间中的逃杀,暴风骤雨加上阴森的大宅,暴虐凶猛龙黑色的皮肤与勃颈上细长的黄色花纹让它从视觉上就如同一位来自深渊的魔鬼,如黑暗童话中的梦魇一样追杀着小女孩儿,首次亮相大银幕的小演员伊莎贝拉·瑟蒙让这部电影的后半段真的有几分独特的魔幻现实气质。

“恐惧”比其它任何词都更适合来定义这部恐龙电影。影片中的一些惊悚片段也许更符合当初卡梅隆对侏罗纪的设想。

就当我们该讨论是不是如今大红大紫的R级领域才是这个系列的未来时,克里斯·帕拉特天生的牛仔气质与幽默感再次把我们拉了回来,你不可能只关注恐龙而不去注意这个仿佛从上世纪西部片年代穿越过来的硬汉,其饰演的欧文所带给观众的安全感要超越以往系列中的任何角色。

想想吧,在《2012》之后还有谁能和铺天盖地炙热的火山灰赛跑。正因如此,影片为其量身打造了分量不轻的惊险动作戏。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恐龙的恐怖程度,当硬汉与喜剧元素相结合,观众丰富的观影经验就会自动给出“生存牌”,这也是为什么导演要明智的在气氛上下手。

面对一个跨度已有25年的“庞然大物”,致敬的得足够聪明才能让铁粉买单,当岛屿毁灭之时,影片出现了一个最令人心酸的致敬,一个让人意识到我们有多爱这个系列给予我们的奇迹的致敬。除此之外在一些细节上,导演也很清楚什么才是有价值的致敬,比如迅猛龙尖爪敲击地板的特征,在暴虐迅猛龙身上出现时,童年阴影一下就出现了。

《侏罗纪世界2》延续了老侏罗纪系列的一贯主题,并且试图在更复杂的层面上进行探讨。人类总是在试图扮演上帝,违背大自然的规律,也总会接受大自然的惩罚,暴虐系列的恐龙正是人类不断膨胀的贪欲的最佳代表。归根结底在于讽刺人类对于生命神圣性的亵渎,看似按部就班的一切终会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土崩瓦解。

霸王龙与迅猛龙布鲁的角色仍旧沿袭了上一部,有斯皮尔伯格作为监制,即便是曾经令人胆寒的霸王龙,也会有生命本身美妙的一面,它的每次出现都如同大自然的使者,拯救善者,惩罚恶人,讨伐违背伦理的异种,即便它看上去仍是一头受原始本能驱动的恐龙,但这两部中的情感投射是前所未有的。

有了暴虐系列的变种恐龙,人类与恐龙这种地球原生生物之间建立情感联系就显得更加顺理成章了。布鲁与欧文的感情也得到了进一步展现,最后的离别也宣示着众生平等与生命本身的尊严,这毕竟不是《口袋妖怪》真人大电影,但…让我一看就想起了《猩球崛起》中的凯撒。

至于“生命自会找到出路”这个核心老梗儿,影片设置了一个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悬念完成了本集中的阐释,在把生物科技的伦理讨论跨物种疯狂复杂化的同时,也指向了三部曲最终章的方向,格局原本看似不大的新系列却很有可能迎来一个天翻地覆的结局,到了第二部的最后,也揭示了新系列为何从“公园”走向了“世界”。

虽说影片有不少有意思的想法,但相比较以四平八稳的致敬为生的上一部,这次续集在风格化的同时也将缺点置于了更加明显的位置,不知为什么,不论对于主题的讨论到达什么程度,这一系列的时长永远被锁定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直接导致本集节奏过快。

影片的时长完全无法让娱乐性与主题探讨两全其美,人物塑造也是大受影响,男主角欧文与女主角克莱尔之间毫无任何火花,两人的关系对于路人倒是非常友好,因为系列粉丝根本感受不到上一部的存在,无论是两人分别的性格还是两人之间的互动,仍旧停留在原点,而且在这两个小时之后也没太大变化。

欧文作为男主角似乎从来没有站在影片核心论题的高度上去进行思考,这也是高娱乐性人设的副作用,然而真正让这点变成致命伤的是回归的马尔科姆博士,居然酱油到想让人喊诈骗,也就是说影片原本抛出的诸多复杂议题,关于人造生命的权利等问题,没有得到同等量级的思考。

最严重的问题在于节奏过快导致影片像好莱坞所有没有太大追求的套路一样在用情节疯狂的敷衍情绪的产生。其实关于“创造”的原罪,《普罗米修斯》与《异形:契约》在好莱坞主流制作中可以说得上是佼佼者了,若是要体会亵渎神圣后的诅咒有么令人恐惧,至少要去让亵渎的东西本身神圣化。

在侏罗纪系列中,这个东西指的就是生命,还记得哈蒙德在侏罗纪第一部中的样子吗?那场他见证恐龙宝宝诞生的戏奠定了整个系列的情感基础,“诞生”在哈蒙德痴迷的眼神中无比神圣。而暴虐迅猛龙在本集中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它就那么凭空的出现了,它的创造者吴博士的戏份也少的可怜。这样的反派无法承担本集在主题上压给它的重担。

简言之,生物科技本身的神圣色彩到如今已被弱化的可怜。

总之,这部续集确实有一些惊险刺激的时刻,在承上启下上也没犯下什么大错,但也确实没有太多的惊喜,除了古堡里暴虐迅猛龙与小女孩儿之间的几个场景,仍旧缺少一些能让人记住的瞬间。

我向来对续集电影没什么意见,但很显然对于下一部来说,这部没有什么可以啃的老本了,所以在期待的同时,只能说一句“祝你好运”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