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引以为戒!潍坊公安通报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每年5月15日,是公安部确定的“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自2010年确立至今已经成功组织了8次,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与民同心 为您守护”。

5月15日上午,市公安局召开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打击经济犯罪总体情况,并公布十大典型案例。

2017年以来,全市公安经侦部门立案侦办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各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19.4%、106.6%、66.1%、160.1%。当前经济犯罪总体形势和主要特点为:涉众型犯罪案件居高不下,影响社会稳定;常见多发犯罪危害加重,大案要案突出;新型犯罪手段层出不穷,打击难度增大。全市公安机关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等涉众型犯罪案件各项数据分别较往年同期增长136.1%、176.8%、85.8%、117.3%;打击金融领域犯罪与往年同期数据相比,分别增长58.9%、55.2%、20.1%。

新闻发布会着重介绍了

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

主要表现形式

非法集资类犯罪

犯罪手段多样化。一些不法分子以代币发行融资、各类虚拟货币等“互联网金融创新”为幌子进行非法集资,一些公司利用投资高新科技项目为噱头公开募集资金,还有一些企业打着“区块链”招牌,开发各种虚拟资产公开发行融资。

犯罪空间网络化。不法分子设立网络平台,借助互联网渠道宣传推广、募集资金,突破了地域界限,加速了风险蔓延,增加了打击处置难度。非法集资往往依托“互联网+”投资模式,设立电商平台,以“微商”、“多层分销”、“手机APP”等方式吸收资金或者发展下线,渗透无处不在。

犯罪趋势专业化。非法集资往往假借迎合国家政策,未取得相关牌照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以具体项目和线上投资标的等为依托,包装专业规范的合同和业务流程,手法极具迷惑性,增加投资者辨别难度。

犯罪领域多元化。当前非法集资呈现向新领域、新业态蔓延趋势,非法集资新发案件涉及各个行业,投融资类中介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房地产、农业等重点行业案件持续高发;以原始股、私募基金、股权众筹为目的的非法集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互联网平台出现完全借助微信群开展非法集资的情况,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任务艰巨繁重。

传销犯罪

一是以高收益为诱饵的金融投资理财项目进行非法集资,涉案金额巨大,严重扰乱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危害国家经济安全以及公民个人经济利益,引发大量群体性事件等违法犯罪案件。已经崩盘的“钱宝网”,项目年化收益率高达50%以上,其收益组成=任务收益+签到收益+推广收益+体验任务收益构成。其中,拉人头推广收益占了很大比例,从而吸引大量投资者蜂拥而至,涉案金额高达300亿,影响极为恶劣。

二是各类境外资金盘、虚拟币、ICO项目层出不穷,很多都是打着创新的幌子,许以高额汇报,其中蕴含非法发行、项目不实、跨境洗钱、诈骗、传销等诸多风险,造成大量资金流向境外,严重危害国家金融安全。比如百川币、SMI、MBI、马克币、贝塔币、暗黑币、美国富达复利理财等等,以及马来西亚MBI公司以游戏理财MFC为幌子实施的虚拟币传销。

三是打着“消费返利”、“消费多少返多少”、“消费增值”、“消费就是存钱”等口号的各类网上商城及线下商城,开始成为传销的新变种。已被查处的浙江万家购物网,打着“满500返500”等幌子诱使他人消费和入会,按照资格和条件,分为普通会员、VIP会员、金牌代理、金牌代理商、区域代理商等级别,实行层级计酬,涉案人员190万,金额高达240.45亿,遍及全国31个省(市、区)的2300多个县(市)。

四是打着“精准扶贫”、“慈善互助”、“国家工程”、“民族大业”、“资本运作”等旗号,收取加盟费后承诺获取高额回报的(如年收益率高于20%),基本可以认定为传销。MMM金融互助平台宣称月收益率可以达到30%,此外,参与者发展他人加入可获得推荐奖、管理奖以及发展“下线”的管理奖:第一代5%、第二代3%、第三代1%、第四代0.25%,以此激励模式鼓励会员不断发展更多的下线。善心汇以“扶贫济困、均富共生”的名目,以高收益为诱惑,发展“会员”500多万名,涉案金额数百亿。

五是以保健品、收藏品、投资等为载体的骗老陷阱。先以免费体检、产品体验、健康讲座等形式吸引老人参与,通过套近乎、亲情牌与老人拉近关系后,进行“洗脑”式推销。不仅给老人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影响身心健康,进而破坏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六是打着“微营销”、“微商”等旗号,销售低质量、低成本商品甚至三无产品,通过发展社交平台好友成为下级,进行层级计酬。比如全国首例社交平台传销案--陈志华传销案,所谓的“亚洲催眠大师”陈志华,宣传交59800元代理费,每天只要转发营销课程,拉更多人来听课,就能月入百万,108天买奔驰,6个月买房,一年开上劳斯莱斯,该案涉案人员达329人,涉案金额达461万元。

七是理财游戏类传销:以高额收益为诱饵,通过在游戏中充值获得固定奖励,推荐更多人参与,则可以获得更多的动态收益。已破获的“魔幻农庄”游戏传销,在短短5个月时间里,先后发展涉及重庆、四川、广东等28个省市的12万余名玩家,交易金额达4600余万元,最终全面崩盘。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

高度警惕以下情形的“投资”“理财”项目:

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等为幌子的;

以投资境外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为幌子的;

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为幌子的;

以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为幌子,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

以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为幌子的;

以“扶贫”“慈善”“互助”等为幌子的;

在街头、商超发放广告的;

以组织考察、旅游、讲座等方式招揽老年群众的;

“投资”“理财”公司、网站及服务器在境外的;

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

典型案例

1、段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2017年5月,高新分局经侦大队在工作中发现,段某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后立案侦查。

经查,犯罪嫌疑人段某利用虚假身份,先后在潍坊、青岛等地注册成立6家“空壳”公司,在没有真实交易的情况下,以支付“开票费”的方式,低价购进增值税专用发票,先后向山东、河北、北京等9个省市的200余家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373份,涉案金额3.42亿元。目前,公安机关已抓获犯罪嫌疑人27名,已移送起诉。

2、岳某某等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2017年6月份,寿光市局经侦大队接群众举报,寿光某公司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重大嫌疑。2017年7月19日,公安机关一举抓获全部团伙成员6人。

经查,2016年9月份以来,犯罪嫌疑人岳某某等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成立了28家公司,向10个省市共70余家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300份,价税合计1.4亿余元,涉案税额2000余万元。

3、张某某等人涉嫌虚开抵扣税款发票案

2017年2月,临朐县局经侦大队在工作中发现,张某某以经营苗木等实体公司的名义,涉嫌虚开抵扣税款发票。

经查,张某某利用其家人、朋友的身份注册了7家苗木合作社及园艺场实体,其在背后进行实际操控,向潍坊、贵州等15个省市的200余家公司虚开抵扣税款的发票,涉案金额1.5亿元。

2017年3月12日,公安机关将张某某依法刑事拘留。截止目前,该案已刑事拘留24人、逮捕2人。

4、王某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

2017年11月,高新分局经侦大队侦破王某涉嫌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捣毁生产窝点1个、销售窝点2处,当场收缴假冒奔驰、奥迪等品牌的汽车刹车片、刹车盘1万余套,成功打掉以王某为首、涉及全国17个省(市)、涉案总价值4000余万元的制假售假网络。

经查,2011年以来,犯罪嫌疑人王某及其妻子租赁厂房,购买制假设备,采取来料加工的方式,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知名品牌的汽车刹车片、刹车盘牟取暴利。

5、吉某某等人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

2017年3月,坊子分局侦破吉某某等人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经查,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犯罪嫌疑人吉某某、李某某、王某某和达某某4人,以销售虚拟化妆品卡蒂维尼的名义,设立业务员、代表、主任、经理、铜狮五个级别,根据直接、间接发展人员数量和销售额的方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会员发展下线。吉某某等人将格衣某某等人骗至坊子区的传销窝点,使用殴打、威胁、看管、扣留物品等手段限制其人身自由,进行非法传销活动。截至案发,该团伙共发展会员120余名,涉案金额1000万余元。2017年4月7日,坊子分局经侦大队将犯罪嫌疑人吉某某等人依法执行逮捕。

6、邱某等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

2016年7月8日,青州市局经侦大队接崔某、扈某某等人报案,称参与AX MNG 公司投资被骗。

经查,自2014年9月份以来,犯罪嫌疑人邱某、章某通过网络结识扈某、崔某等人,不断向其宣传、介绍AX MNG公司,以高额的业务回报为诱饵招揽人员进行投资,并从发展的下线人员中提取每人投资额的万分之一的盈利分享(提成)。

2017年10月30日,法院对邱某、章某、扈某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7、孙某某等人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

2016年7月,诸城市局经侦大队在工作中发现,孙某某等人成立山东某厨房用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该公司购物网站,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2016年7月,公安机关一举抓获孙某某等23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摧毁该网络传销团伙。

经查,孙某某等人以网购投资消费厨房用纸为名,披着“电子商务”外衣,以高额返利等为幌子,采取拉人头、交纳会费等方式,通过虚拟网络引诱群众注册会员,该案涉及全国 16个省、市、自治区,参与传销人员5000余人,涉案金额7000余万元。

8、“9.25”组织、领导传销案

2017年11月15日,潍城分局破获“9.25”组织、领导传销案,打掉一个网络传销组织。

经查,该传销组织利用网站注册发展会员,以“相互提供帮助”为噱头,以巨额回报为诱饵,以缴纳“帮助资金”名义,通过微信和QQ群,以推荐下线的方式积极拉拢成员加入,大量吸纳社会资金。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该传销组织已发展会员2万余人,从组织者到最底层会员共11级,涉案资金达11.23亿元,涉及山东、四川、广东、辽宁等多个省份。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采取刑事强制措施52人,案件在进一步办理之中。

9、潍坊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2016年10月19日,奎文分局经侦大队对潍坊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进行立案侦查,通过摸排调查和定性取证,截至目前,已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

经查,该公司打着实体运营的旗号,利用“线上+线下”的模式运营,通过广告公开宣传“100%消费返还”,承诺3个月内向消费者全部返还购物钱款,以吸引消费者购买高价商品,采取以“以新养旧”为手段,用新会员的资金返还老会员的消费资金。该公司共注册会员2.9万余人,加盟商295户,涉案金额1.47亿余元。

10、石某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2017年9月28日,潍城分局经侦大队接到报案称,石某某以购物返现为诱饵,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017年9月29日,公安机关将石某某依法刑事拘留。

经查,2016年9月至11月,石某某依托网络平台发展37家实体加盟店,石某某向加盟店负责供货,商品以高价销售后给加盟店按销售额返利。期间,通过店长推介、业务员宣传、购物会员互相推荐的方式,以“购物返现”为诱饵吸纳大量社会资金。公安机关通过调查取证,共查实石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100余万元。2017年11月3日,石某某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