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百亩玉米无人问津,村民寒风中整袋采摘:流转种地不容易


近日在安徽省北部农村,摄影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一片面积约有上百亩的玉米秸秆还留在田间,按道理讲这个季节小麦早该绿油油的了,不会是种地的主人放弃了这片土地吧。在农村,有的农民种植的晚玉米收获之后,可能要忙于其他生意,暂时将秸秆放弃在田间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但这么大面积的玉米秸秆确实比较罕见。


就在摄影师疑惑的时候,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一对农村老夫妻骑着电动三轮车经过这片玉米地时,爷爷将车辆停放在路边,奶奶拿着一个编织袋从三轮车上走了下来,径直朝玉米地走去。摄影师当时心想农村烧地锅的现象比较普遍,也许老两口是想装点玉米秸秆回家烧锅吧。
出乎意料的是,奶奶走进玉米地之后,并没有用力去折断玉米秸秆,而是握着苞米皮子摇晃起来。摄影师这才发现,原来这大片的玉米地并没有收获,一个个玉米棒子还长在秸秆上面呢。这就更加令人意外了,这大冬天的玉米怎么还没有收获,难道主人连辛苦种植的玉米都不要了吗?

经过一番攀谈,“草根影像”这才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原来这些地都是奶奶这个村的,以前被一个种地大户流转了过去,上一季种植的作物是药材“决明子”,秋天收获的时候找村里一位机械手收割的。收获之后可能药材不值钱,这位流转土地的大户赔了本,连收割的费用都没能给收割机手。
这位收割机手姓靳,我们姑且称之为小靳,对种地大户未能支付费用的事情也是无可奈何,最后决定自己在这些地里种一季玉米算是扯平了。在玉米品种的选择上,小靳经过一番考量,采用的是耐低温的水果玉米,于秋季的时候种植,冬季的时候收获,卖种子的还包回收。经过测算,小靳觉得收益肯定不错,至少能把自己收药材的费用挣回来。
然而令小靳没有想到的是,说好来回收的玉米商人却没有过来。想批发给市场上的零售商吧,但零售商要的数量也是微乎其微,而他自己还有其他工作要做,所以除了一小部分被卖出去之外,大部分水果玉米就被这样在田间无人问津。

奶奶介绍,小靳是本村的人,处事比较大方,眼见这些玉米无法处理掉,又担心冻坏在田间,就对村里的其他村民说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放心到田间去摘。所以经常有经过的村民走进田间摘上一些,准备拿回家煮着吃。
奶奶介绍,这种水果玉米水分非常足,营养比较丰富,老年人吃起来一点也不费力,比以前种植的那种颜色发黄的本地玉米口感要好很多。而且这种玉米像水果一样,还可以生吃呢。摄影师走进田间,剥开一个玉米棒子,用指甲掐了一下,发现这种玉米水分的确很足,与传统玉米有很大的不同。
爷爷奶奶将摘的几乎一编织袋水果玉米装在电动三轮车上,这些玉米够他们吃上一段时间的了,如果吃不完话还可以将子剥掉,装冰箱内冷餐起来。据了解,这种玉米棒子如果在市场上销售的话,每个的价格至少在1.5元以上,爷爷奶奶节省了将近100元呢。

从这个真实的事例可以看出,在农村流转土地搞农业种植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全面把握种植、价格、销售等各个环节,说不定会赔得血本无归。你怎么看待农村这种采摘玉米的现象,欢迎关注交流,更多草根生活故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