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品读临夏」 双城放歌


黎明的时候,双城最美丽。当一轮红日从东面冉冉升起,晨曦柔和地勾勒出双城的倩影。它静静地躺在群山怀中,脚踩几条河流,清清的河水,流淌着缠绵的歌声;头顶几座山,山上有古刹,映在彩霞里,琉璃闪烁着迷人的金花。山脚下,泥土筑就的村庄、虬枝盘错的老榆树、飘荡着霉气的麦草垛,还有露着苞谷根根的田野,都浸沐在晨曦中。

偶尔有一群鸟儿,打破寂静,扑棱棱 从这个树 飞到那个树。然后,双城又没有声响了。就这么静了上千年。它就这么静了上千年!它可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都城。


就像一个招摇而张扬的王子,面对心仪已久的恋人,突然间关闭了心灵的大门,让爱的河流成为波澜不起的湖泊。这不能不使我们 深感意外。站在田梗上,望着炊烟袅袅的村庄,黑狗在轻吠,水磨吱哑未绝。眼前的静谧带给人无尽的想象。土垒的墙壁,碎石铺陈的村道,屋脚下露出的坚固的青石基台,还有那房檐屋脊上 雕刻着美丽的木纹和高大的榆树,这些场景,找不到一丝远古的痕迹,一丝硝烟和搏杀的痕迹。就好象一种出了错码的文字,被人刻意从屏幕上删去。然而双城不管藏得多深,历史总是无法删改。如同一个 受了委屈的温润的少年,不管眼帘闭得多紧,我还是看得见挂在睫毛上的那滴泪珠。

夏朝时,双城穿金戴银,一身珠光宝气,它是一位尊贵高雅的“王储”。因为它是 羌居地内最富饶、最显赫的一员。到了商朝后期,随着西羌 逐渐强大,它从内宫 上了大殿,成了西羌至高无上的“君主”,成了一座都城,成了罕羌族 部落首都。部落首领和他的臣民悠闲地在这里出入,人们开始 叫它大古城。再后来,西羌王的弟弟夺取部落头领的位置,又在大古城以东又筑了一座规模更大的城池,人们叫小古城。如同匈牙利的首都由布达和佩斯两座城池构成一样,大小古城构成了西羌的都城,所不同的布达佩斯站立在多瑙河两岸,而大小古城则两城并肩耸立。匈牙利人合称多瑙河两岸的二城为布达佩斯,而这里的人们给大小古城起了个新名字 叫双城,并且一直延用到现在。秦朝 罕羌族部落,在双城设立袍罕县,结束了它“君主”的历史。

但是苦难这才开始,这里到处是硝烟和搏杀。一直到魏晋时期,历代统治者都将这里作为重要城池,派重兵据守。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宋建割据袍罕 30多年,建都双城,它又有过一段 短暂的都城风光。这之后,它一直扮演着军事要塞的角色,上演了无数冰与火的故事。比如明崇祯11年,李自成与洪承畴进行的二郎山大战;清 河州总兵 汤彦和 与起义军周世祥的包围战等等。有战争,就会筑关隘。汉朝时霍去病打败匈奴后 在河西走廊 建四郡、据两关、修长城、设亭障,明朝邓愈扫平河湟诸蕃后筑关溢、补长城、建成了一条 从黄河到洮河的防御线,临夏从此有了称为 南部边墙的 河州24关。双城四周梁家山、龙首山、太和山、古城山 四山环绕,大夏河、槐树关河、老鸦关河三河汇集,是中原 通向西番的必经之地,关隘自然是要修的,并且一修 就修成了老鸦关、土门关、槐树关三座关隘。双城又有了一个名字,叫老鸦三关。三关囗驻军巡查,关口早开晚闭,关内关外商贾云集,辟为“茶马互市”。

双城是有灵气的,那就是伏如龙头的龙首山。传说大禹治服水龙后,用一根细绳 牵着龙王的鼻子 乘夜色缓行,天色微明,早起的农夫恰好碰见此景,惊叫一声:绳子竟能牵住龙头呀!话音未落,大禹手中绳子就断了,龙王化成了这座山。唐朝敬德年间,李冰之子二郎治水有功,百姓在二郎歇过脚的 龙首山修建了二郎庙,龙首山的香火从此旺盛。那二郎宫的匾额,还是班禅 额尔德尼·确吉坚赞题的。

如今已经是平民的双城,经历了那么多的事,并且每天在它的每个角落还在发生着许多有趣的事,它想波澜不起的再静下去,我想是不能了。

本期主播

郭冬平 临夏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临夏新闻》主播

- END -

责 编: 敏 婷 编 导:郭冬平

编 辑: 古 玥 主 编:李建芳 王盛平

监 制: 姬 平 总监制:刘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