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致命拷问!离温州市中心22公里远,瓯江口、滨海的房子,你会买吗?

01

你眼中的滨海、瓯江口,是什么样的?是远在东部的偏远地区?以生产为主的工业区?还是两座正在崛起的新城?

这两年,滨海、瓯江口的房地产可谓如火如荼,在普通百姓眼中,风头早就盖过了这两个地方的产业,还成了一些市民眼中的投资品,甚至一度要靠抢才能买到。

虽然并非每个楼盘都那么火爆,但以瓯江口起步区、金海湖为代表的两个区域楼盘,几乎都上演了楼市奇迹。当然,空港、滨海老区等地的部分楼盘,仍处于温吞水状态。

既然说到瓯江口和滨海,那我们先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1、距离核心城区远,以世纪广场为中心,抵达瓯江口起步区、金海湖的直线距离均约22公里,但从车程上来讲,前往金海湖耗时更长;

2、多数房源在12000元/㎡左右,比起开发初期时金海湖的约7000元/㎡(2014年底)、瓯江口的约10000元/㎡(2017年底),均有上浮,但仍是温州市区房价最低的区域之一;

3、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等大型城市交通要道齐聚,呈现出温州少有的大交通格局;

4、产业告别温州传统的低小散,逐步向高精尖发展,并出现几个代表性的明星企业

可以说,它们不像传统的温州,而是创造了一种温州少有的新型城市化。但是它们也有一个硬伤,距离核心城区的距离,确实远。

也正因如此,在前阵子的火爆投资潮之后,如今也出现一些反思声音——温州能否承受得起这种远距离通勤?

02

远距离通勤,在一二线城市比比皆是。比如上海,很多人会住在临港、奉贤、松江和金山这样的地方;在北京,不仅仅是昌平、通州这样的郊区,很多人还出了北京地界去了燕郊;在杭州,下沙、临平等地也已成为不少人远距离通勤的选择。

它们,都基于城市等级较高,中心城区首位度较高,最终换来的是中心城区过于高昂、普通人难以承受的房价,最终依托轨道交通形成外溢。

对于许多外来人口,面对中心城区高不可攀的房价,不得不选择城市外围,每天乘坐轨道交通上下班。像通往松江的上海地铁9号线,楼Sir十年前乘坐时还像温州S1线那么空荡荡,如今早晚高峰已很难挤得上去。

而温州,楼Sir近期逐渐听到一些声音:温州无法承受这样的远距离通勤。

至于理由,很简单,温州只是一座强三线城市,近几年人口流入状况不佳。看起来好像有些道理。

然而,为什么他们还是那么火爆呢?难道买房的都是跟风的吗?

在楼Sir看来,在温州,像这样的远距离通勤,不是不可能,也不是没条件。一味地以城市等级、人口流入状况去分析,依旧过于片面。楼Sir认为,温州,还是不一样的强三线城市。

城市半径排名。来源:滴滴出行(“城市半径”定义:以市中心为原点,绝大多数(超过90%)的出行起点或终点

根据滴滴出行显示的城市半径,温州为26.6公里,排名大陆第14名,超越了青岛、重庆、武汉、南京等大城市。

可见,温州人的实际出行范围,比我们所认识的“温州”,要大很多。以26.6公里作为城市半径,那么滨海、瓯江口均在内。

所以,楼Sir认为,对于滨海、瓯江口,完全没必要如此悲观。

03

那么,为什么温州的城市半径,可以达到超出我们认识的范围呢?

温州是一座组团城市。不少人严重狭义上的“温州”,连整个市区都没包括在内,局限在核心城区及周边。

事实上,温州庞大的人口基数,很多都分散在像永强、柳市、塘下这些城镇中。

它们经济活跃、人口密集、产业兴旺,但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城区的首位度,且存在着房价高、脏乱差等现象。


而它们恰恰与滨海、瓯江口相邻,两个产业集聚区的全新、整齐、规范,又与这些传统城镇对比鲜明。

龙湾中心区域的房价也不低,新房是滨海、瓯江口约两倍,已有不少人购房外溢。塘下、柳市两座强镇新房房价同样在20000元/㎡左右,比滨海、瓯江口单价贵了近万元。如今,很多塘下人房子买在相邻的滨海。

至于瓯江口,乐清南部人也买了不少,但一江之隔仍存在现实阻碍,不过北口大桥与S2线都在建了,将来两岸的联系紧密后,或许会迎来新一波乐清南部的购房潮。

不仅仅是龙湾、塘下、柳市,整个温州的房价,是妥妥的二线城市水平。

核心城区新房30000元/㎡起,不少都要40000元/㎡,瓯海中心区、黄屿等地部分房子也在30000元/㎡左右,七都、南湖等地也要25000元/㎡左右,高铁新城、瑶溪的房子也在18000元/㎡左右。在温州,普通人挣工资的话,买得起吗?

另外,温州12000-16000元/㎡的房子,似乎出现了空缺,无论是新房市场还是二手房市场都很少,即便是核心城区的老破小都不止这个价格。相比较之下,12000元/㎡岂不是白菜价?

高架上开半小时的车、坐几站市域铁路,房价便宜了一半都不止,依旧很划算。就温州的上班族、外来人口来讲,以他们多数人的工资水平,似乎也就这边相对好承受一些。

而在温州的外来人口,大部分都在追逐低房价,“1字头”新房的外来人口比例,总是远远高于“2字头”的。

位于瓯江口的温州外国语学校。来源:新浪

而上述分析,仅仅是从城市通勤的可能性去看,尚未把两座产业集聚区本身的公务员、企业中高层及技术人员、普通学校与高校的教职工、医护人员等就地购房需求纳入在内。而以他们的收入与公积金水平,在这里买一套小房子,并不难。

04

鉴于此,楼Sir始终认为,对于东部的两座产业集聚区,不必如此悲观。而以温州的地形结构来看,仅有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大面积平原,可安置温州大规模的制造业,支撑起温州的实体经济,完全大有作为。

而当前,不少住在核心城区的人,就是这么远距离通勤去滨海、瓯江口上班的,早晚高峰越来越堵的瓯海大道、滨海大道,这样的人流动向就是证明。

当然,楼Sir仅仅认为不必悲观,至于有多乐观,仍存在许多变数。一方面,取决于接下来温州城市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取决于温州的城市建设,尤其是交通建设。

例如,当前轨道交通S1线仍未真正深入核心城区,连惠民路站周边都还空荡荡的,还有老金温铁路阻隔。

接下来,S1线车站沿线的TOD开发、地铁M线的建设进展、老金温铁路的拆除、滨海与瓯江口围绕轨道交通的社区巴士设置,等等,仍需进一步加强。

同样地,S2线也未能深入柳市镇区、乐清城区、塘下镇区、瑞安城区,基本走外围过,沿线开发或需更长时间。

因此,轨道交通网络的铺开与沿线的城市开发,都还考验着S1、S2线能否支撑起温州大规模的远距离通勤。

轨道交通与城市快速路并行的瓯江南口大桥。来源:新浪

至于围垦到底什么时候解禁,不仅需等待政策松动,还需考验地方政府的智慧。在今年批复的《浙江温州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中,就以瓯江口为核心,从区域规划图来看,还是包括半岛二期围垦,而三期大部分面积成了“海中湖”。

另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接听政府服务热线时称,将积极争取浅滩二期用海取得实质性突破。当然,向北联动乐清南部,同样具有广阔的空间。

05

从古至今,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推进,城市半径总是在不断扩大之中。根据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研究,50公里是当今全球城市一个新的极限半径。

在国际上,东京、纽约、洛杉矶等城市均已实现50公里城市半径。在国内,一线城市正在向着这个50公里城市半径前进。

因此,“城市战争”微信公众号作者曾把一二线城市可以粗略地划出三个资产圈,即半径10公里“豪宅圈”、半径30公里“刚需圈”、半径50公里“投资圈”。

温州,当然不去幻想这个50公里半径,但根据温州的人口基数、人口密度、地形条件、组团城市特征来看,半径30公里仍是可以想想的。

不要觉得不可能,单大罗山+三垟湿地,就占了多少水分。而滴滴出行显示的城市半径,温州就达到了26.6公里。

温州确实是一座三线城市,但也是一座带有二线城市特征的强三线城市,虽然高房价、高物价、高密度对温州不见得是好事,但依旧证明了温州具备一定的经济活跃度与市场空间,仍有城市拓展的内在动力,应以二线城市的标准去要求自己。

另外,滨海、瓯江口虽然年轻,但它们的规划、建设理念,招商引资水平,有关部门的办事风格、营商环境,在温州都是领先的。

对于如此努力的区域,我们应该多加点赞,让它们成为温州转型的榜样,而不是刚起步就唱衰,这对温州的发展极其不负责。

至于未来,一切皆有可能。此前被认为天马行空的“机场中心论”,如今从上海虹桥等地来看,似乎慢慢走向了现实。

如果将来温州东部能实现温州东站+龙湾国际机场的大型综合枢纽,长期的城市格局或将进一步被重构。当然,这一切还需要时间。

处于城市转型关键转折点的温州,不应被所谓人口外流而打击、自暴自弃,更应该创造令人安居乐业的条件,为今后的人口引入而提前做好准备,万一有戏呢?

微信公众号:楼市温州(id:loushiwenzhou),戳文末扩展链接跳转原文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