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柳岸名花」十几年前错过的《暗算》到底有多好,让我来告诉你

2005年正是小瓜出生的年份,作为新手妈妈,瓜妈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自己的宝宝身上,所以并不清楚当年的《暗算》引起过多大的轰动。这一错过,就是十几年,直到去年看到《声临其境》里那个曾经撩拨过少女心的帅哥变成了萌大叔,才提醒我有空是不是可以刷一下他的导演处女作《暗算》,毕竟如雷贯耳多年了。

作为女性观众,对谍战剧其实并不爱好,此前看过《特殊使命》,讲真,一般性!后来经人推荐看了《黎明之前》,大爱。印象中好的谍战剧标准就应该是这样的:惊险、刺激、环环紧扣、逻辑严密、烧脑。

以为号称谍战剧开山之作的《暗算》应该也是这样。

然而,并非如此。《听风》第一集用惊险抓了一下眼球后,接下来连续几集都在展现乌镇的水乡风光,阿炳的神奇,安在天如何走进阿炳心里。色彩灰暗,滴水的音效配合着娓娓道来的慢节奏,哪里还是谍战剧的感觉啊,难怪瓜爸看了两三集以后就说不好看。

可是此前不太喜欢看电视剧却是资深影迷的我却被深深吸引住了,劝退瓜爸的慢节奏视听语言,用心去感受,分明是不想把一部电视剧做成快餐文化的精致感,而阿炳在竹林里一句“安同志,我听到了风的声音!”更是让我为之一震,竟然连眼眶都湿润了,这么文艺的,打动人心的台词出自一部理应打打杀杀的谍战剧,窥一斑而见全豹,可知主创人员那柔软的内心。

据说,一些开设了视听语言课的专业学校里,就是把《暗算》拿来当教学模板用的。

电视剧和电影不一样,它的受众普遍对镜头运用、色彩、角度、特殊音效以及背后的隐喻,这些专业化的东西并不感兴趣,更多的关注点只要是把故事讲精彩了就行。而《暗算》自身的要求却不止这点。第一次当导演的柳云龙,真的用心在做一部精品,他把做电影才会考虑到的这些专业感,都放进了这部从题材上看并不高大上的电视剧里——是的,在国产电视剧领域,谍战类的,不过是跟言情、武侠、探案之类并列的爆米花剧罢了,怎能跟名著、历史、时代剧相提并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之所以把《暗算》视作谍战剧的开山之作,并不是因为这是第一部讲谍战题材的,而是,它第一次把这种不入流的题材上升到了精品的行列,引起了更多文化水平高,欣赏能力强的观众的兴趣,从而也开辟了日后此类剧的精品频出,这就是这部作品的里程碑意义所在。

然而,除了拍摄技巧上的专业感精致感之外,《暗算》带给我们的又远远不止这些。一个真正的创作者,在创作一部作品的时候,一定是承载着自己的思想的,绝不会仅仅满足于讲好一个故事。

之前看到过一些观众对比《暗算》、《潜伏》、《黎明之前》、《悬崖》这几部优秀谍战剧,认为《暗算》最大的缺点就是主人公太神了。我不禁想,得出这个结论的人,相当于认为《西游记》的最大不足就是神仙鬼怪太多了,一点都不真实一样,拿着现实主义的标准来衡量浪漫主义,根本就没看懂《暗算》。

阿炳和黄依依这两个人物的神,才是这部作品最出彩的部分,也正是柳云龙着重刻画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悲剧宿命。

阿炳是个奇人,描述他的神奇,正是为了塑造一个“非正常人”,除了他母亲,自始至终没有人把他当“人”看过。

安在天与他的感情是很复杂的,有“母子情”(呃,带着奶味的安同志在阿炳心中取代的就是母亲而非父亲角色),有“驯养情”(安在天自己也承认感觉是在驯养一头小兽),带着浓厚的功利心(他能为701作出贡献),唯独没有平等的友情(其实阿炳比安在天小不到10岁,作为701的同事,难道最正常的不该是友情吗?)。

林小芳嫁给阿炳是因为她应该嫁给一个英雄,后来借种生子也是为了给阿炳一个交代免得被抛弃,这里面也唯独没有属于正常人的爱情。

最耐人寻味的是阿炳最后的自杀,很多人认为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被绿了以后羞愤而死,可我想说的是:你们想多了,阿炳懂什么叫被绿吗?他自己碰都没碰过林小芳,林小芳却怀孕了,他若懂,这时候就该懂了,哪用得着等到孩子出生?想想这句台词“在我们乌镇,老婆生了百爹种,男人只有死!”所以,他去死了,不是死于羞愤,是死于一个他自己都不懂的概念。

这就是奇人阿炳的宿命,因为拥有了神奇的天赋而从未被别人当人看,却偏偏身在人间,周围的一切都是他所不懂的人间常识,而就算不懂,却也永远摆脱不了人间凡俗的规则束缚!

黄依依又何尝不是如此,天才和凡人是不一样的,而这个凡俗的人间却容不得不一样的存在。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在《看风》的故事里没有一个坏人,没有一个故意针对黄依依而一心想整死她的人(即便是张国庆的泼妇老婆,很多反应也是情有可原的,并且,最后出事也确实不是她故意的),反而更多的是爱护她,宽容她,有意见也十分克制的好人,比如她需要输血的时候,多少人踊跃献血,她出了错时并没有人幸灾乐祸,而是多方安抚,她破译了密码时,所有的人都是真心庆贺,更不要说安在天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始终被她误读为爱情。

可是,她依然如此格格不入,生活在痛苦中,这又是为什么?仅仅只是因为那份得不到的爱情吗?可是她与安在天分明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又怎么可能得到这份爱情呢?

其实说到《暗算》是谍战剧开山之作的,在我看来,后来者不过是学了第三部《捕风》而已,前两部《听风》和《看风》至今未见来者。

而《捕风》的开创性也是独特的,它第一次摒弃了脸谱化塑造敌方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虽然阴险狠毒,却又忠诚重才的代主任,残忍的刽子手闫京生同时却是个实诚人,其他与钱之江一起的被怀疑者,哪个不是平凡可怜的小人物,恰如你身边的办公室同事,甚至最后他们因钱之江的连累而被杀,还激起了观众的同情。

再说到表现形式上,分明是一部催泪的悲剧,却偏偏在看的时候时不时被逗得大笑不已,很多不喜欢前两部的观众也被第三部深深吸引,比如我家瓜爸,跳过前两部以后一口气刷完第三部,还意犹未尽与小瓜探讨这帮人在阴曹地府相遇的场景,笑喷!

安在天不同情林小芳,柳云龙却让观众看到了林小芳的哀痛;安在天不爱黄依依,柳云龙却让观众深深爱上了黄依依!在柳云龙的作品里,从《暗算》到《风筝》,你看不到简单的结论,他就是这样把解不开的矛盾放在你的眼前,引发你的思考,激荡你的心灵。

让一个磕着瓜子的沙发土豆去思考那么多深奥的问题,他是不是有点傻?(电视剧的受众一般还是以无聊宅居多吧),难怪当年三段式创新又如此充满文艺气息复杂思想的《暗算》一度卖不出去,没有电视台敢播放,怕亏本。

好在观众的素质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差,一经播出,轰动全国,柳云龙本人也在当时红到发紫(对,他不是没有红过的,翻看05、06年的娱乐圈,说他红透半边天一点都不夸张),只是,他这样一个清醒的“文艺工作者”并不喜欢这种生活,所以并没有趁热打铁四处折腾,而是选择了默默地退回到自己喜欢的创作中去了,于是,又有了豆瓣8分的《传奇之王》,删节版还达到8.8分的《风筝》(看过完整版的都认为9分是起步分)。

曾经看到过《第十放映室》的一篇报道,说的是:中年不油腻的男星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柳云龙——只用作品说话,始终保持初心!

柳云龙及《暗算》入围1978卓越大奖“建国70周年新时代电视节”全国十佳男演员及电视剧双提名!请为柳先生及《暗算》投上您及家人、朋友宝贵的一票吧!多谢!因为,他值得你投票,让真正的好作品,真正用心的好创作者实至名归有利于影视环境的逐渐优化,而影视环境的优化,最终的受益者,还是我们观众自己!

此次投票到11月25日18:00截止,每个微信帐号只能投一票,不能重复投票。微信投票方法如下:

1、在微信“搜一搜”中搜索“1978卓越大奖”,可不关注公众号,点“活动投票”,之后点击“新时代电视节”,进入投票页面投票;

2、在电视剧选项里选《暗算》、在男演员中选柳云龙;

3、其它投票项目中每个项目至少选1个;

4、提交“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