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进军大银幕的胡歌,再一次给了我惊喜

这两天,国内电影人齐聚厦门,金鸡电影节在一片欢呼声中拉下了帷幕。

期间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出现在展映环节和观众见面,椒叔也有幸成为了某部新片的第一批观众。

这部年度压轴电影,我在半年以前就在苦苦等待着,主角是电影新人,却入围戛纳,收获了一致好评。

作为首次转战大银幕的演员,片中的主演可谓给足了人惊喜。

如今,我终于在厦门一睹这部新片的真面目:

《南方车站的聚会》

本片的男主角胡歌这是他近年少有的电影作品,算是刚刚迈入电影界的大门。

据他自己透露,在接这部戏时正处于迷茫时期,自己作为演员的下一步路看不到方向。

电视剧、话剧都已经有所尝试,唯独电影却始终没有寻找到那扇门在哪。

而导演带着剧本找到胡歌时,他终于等到了那扇门开启的机会,这个好角色与好故事是其一直苦苦追寻的。

该片可以说是象征了他从电视剧舞台走向了大银幕,他在片中的表现同样让椒叔我有了惊喜。

早在今年戛纳电影节时,导演刁亦男和演员胡歌就带着影片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在国外收获了大量好评。

多个国家的影评媒体给出了场刊高分,仅次于阿莫多瓦的《痛苦与荣耀》。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在观影之后,也毫不吝啬自己的喜爱:

“这是一部非常漂亮的作者电影,我已经好多年没看过这样的电影了。”

无论是演员还是镜头、灯光等细节,都在给电影的质量添砖加瓦。

片中充斥着大量的霓虹灯影,为故事中的场景塑造了一种迷离感。

镜头并不是只关注角色的形象,多处只拍摄影子的画面算得上神来之笔,单纯用影子的动作就拍出一段精彩的追逐戏份。

这也是吸引昆汀的重要理由之一,雨中点亮的灯,随意散落的霓虹灯,交织在现实中精美的艺术感极致展现。

导演刁亦男将如此之多繁杂的环节整合在一起,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一部紧凑的黑色现实作品。

导演刁亦男是游走在主流国产电影边缘的一匹黑马,他的名字时常出现在各大电影节上。

他在2013年成功凭借《白日焰火》拿到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并且让主演之一的廖凡夺得最佳男主角银熊奖。

他的作品风格以冷、硬为主,片中时常会出现暴力、鲜血等因素。

但他与那些昆汀为代表的暴力美学导演相比,不会去刻意放大这些元素,更多的服务于剧情,塑造一种肮脏、腥臭的现实感。

《南方车站的聚会》同样延续了这一风格,片中的几场暴力戏份堪称经典。

片中地下室的小偷大会类似《搏击俱乐部》的地下格斗场。

这些都是在刻画人物内心的恶,体现了故事里的危机和凶残。

片中的演员也是一大亮点,你看不出任何演员自己的痕迹,他们成功进入了角色当中,面对着各自的命运。

胡歌饰演的

周泽农是武汉某个村子里的闲散人员,靠偷窃摩托车为生,手下还有一批小弟,算是个黑道小头目。

演这么个角色,胡歌首先要克服方言难题,并且还要摒弃掉“帅”这个字。

拍摄期间,他每天花了大量时间练习方言、健身来贴合角色形象。

最终在大银幕上走来的是个胡子拉碴,混迹于底层的落魄男人。

周泽农是个无能的丈夫,在外打拼多年却给不了妻子一个安稳温馨的家。

他的人生始终困在逼仄的偏远小城里,偷窃、帮派这些关键词概括了他的游手好闲。

表面上,周泽农手段狠辣兼具头脑,能把一帮小弟管的服服帖帖。



实际上,他所有的能力也只够在小县城的一亩三分地里施展。

当离开了这个熟悉的地方,周泽农只是个一无所知的废人。

故事的转折点出现于当地小偷们的一次聚会,因为地盘分配不均,他们大打出手。

在冲突的过程中意外不断发生,伴随着瓢泼大雨,将周泽农的命运推向了未知的深渊。

他也从边缘地位站到了故事中心,当原本被忽视的边缘人得到了大量关注,迎接他的不是机遇,而是灾难。

不知所措是周泽农在遇到意外事件后的第一反应。

底层人物对利益的追逐是狂热的,如同闻见了血腥味的鲨鱼。

片中围绕着周泽农,他身边的兄弟、朋友以及对头都加入到了关于名利财富争逐的故事中来。

而周泽农像是一只见不得光的老鼠,要躲避着他人的关注。

挣扎的处境是角色的状态。

胡歌为了能够入戏,把握住角色性格,在此期间,他不断的揣摩剧本中的一字一句。

这是自我审视的过程,将现实带入电影,从而达到和角色产生共鸣。

周泽农在电影里那副精神萎靡又憔悴的样子,就是胡歌作为演员给出的答卷。

大银幕上的113分钟里,他就是周泽农本人,看不出胡歌自己的影子。

胡歌是这样评价周泽农的:

周泽农就像一只风筝,风筝不属于天空,也不属于大地

——他没有真正飞翔的能力,所以不属于天空。

他也没有在陆地行走的能力,所以不属于大地。

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他格格不入。

但是在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你却可以顺着那条线,找到他真正牵挂的人。

在他冷漠的外表下,感受到他温暖的地方。

电影里和周泽农有直接联系的人物是两个女人。

一个是萍水相逢的刘爱爱(桂纶镁 饰),一个就是自己的结发妻子

杨淑俊(万茜 饰)。

有趣的是他与两人之间的关系是违反常理的,作为陌生人的刘爱爱和他更加亲密,却和结发妻子杨淑俊显得若即若离。

对于妻子的感情他始终不流露在外,愧疚是他心底的声音。

在自己时日无多时,他紧紧抓着那笔“自己才能分配的财产”想要给别人一个交代。

故事里衍生的一个个情节慢慢为观众揭露了那个冰冷外表下的一颗温情的心。

三人的关系变化也是电影的一大重点,贯彻了全片始终。

电影的多数笔墨都在书写周泽农和刘爱爱,两人的交集很淡,从片中时间来看他们才认识不过几天。

可两人却相互吸引,这种关系不是单纯的爱情,而是一种同类人的共鸣。

一个是小偷,一个是陪泳女。

他们挣扎在底层边缘,相遇之后除了有着共同的任务外,两人时常在短暂的日子里相互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彼此是彼此的倾听者,这是电影里仅存的温馨。



之后又随着影片进展,这段关系走向终点,温馨也被踩个粉碎。

鲁迅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将这句话带入到影片中,美好的就是周泽农身上对人的感情,这是他作为边缘人物仅剩的闪光点。

故事其中的过程就是展露他的感情,再一一击碎,刘爱爱、陈淑俊这两个女人就是其感情的映射。

电影的悲剧性令观众揪心,角色所经历的疼痛感仿佛透出了银幕,打在了所有观影的人身上。

尤其是周泽农不断挣扎着摆脱自己既定的命运,却无能为力的那种绝望。

以往观众对胡歌的印象是《仙剑奇侠传》中的李逍遥,《琅琊榜》里的梅长苏

翩翩君子,温润如玉似乎就是他的写照。

记得椒叔第一次在《仙剑奇侠传》看到胡歌的时候,就觉得他是个活泼的阳光大男孩。

此后出演的角色也多是正面且高大的形象,相信每一个爱上胡歌的观众也是从其中某一个角色而开始认识他的。

在影视剧里,胡歌给人的感觉始终刺眼,茫茫人海中他一定是那个公认的主角。

而随着《南方车站的聚会》出现,观众给他的标签要被撕下来了,一个迥然不同的周泽农证明胡歌不是停滞不前的。

再多的标签也不能将其固化在某几类角色里。

周泽农这个人物虽然是主角,却没有亮眼的光环。

与胡歌之前饰演过的角色相比,他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但正是这种卑微感才是胡歌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以往的表演是释放,这次则变成了收敛。

张爱玲所写的“卑微到尘埃里”足以概括周泽农人物的气质特征。

一个身处底层的男人毫无意义的度过大半生,直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命还值个几斤几两。

“卖命”成了他最后实现自己价值的事情,人物本身是个十足的悲剧。

没人知道胡歌为了成为这么一个没有光环的主角,做了多少的准备工作。

语言形体,身心状态都是一次次颇具难度的考验。

最终,胡歌带着周泽农的身份回归,一扫之前的阳光形象,挥之不去的冷漠压抑的角色特质令人沉迷其中。

单一的角色类型概括不了胡歌,自始至终,他的身份就只有一个:

演员。

他有着作为演员的野心,要去挑战所有印象之外的角色,永远保持自身的进步。

胡歌对自己拍戏的初衷如他所说:

登山登顶了,只有下去才能登更高的山。

希望这次对自己的挑战能够对得起观众的期待。

演好一个角色,就是在经历一次别人的故事。

他颠覆了我印象里的胡歌,在大银幕上脱胎换骨。

片中有一场吃面的戏份,他饰演的周泽农到了逃亡后期已经精疲力竭。

那碗清汤寡水的牛肉面在他的嘴里吃起来异常的香,狼吞虎咽的样子丝毫看不出胡歌自己的影子。

胡歌将这个落魄的男人最后时刻的光芒给展现了出来,伴随着面条吞咽的声音,他将迎来命运的终点。

片中的其他演员像桂纶镁、奇道、万茜、黄觉无一例外,在故事里都是社会边缘人物,他们的从事的是陪泳女、皮条客等灰色性质的工作。

这些角色对于他们而言,是将自己打散并重组的过程,迎接的是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挑战。

演员们所付出的心血让他们成功融入到了电影之中,为观众奉上了一段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剧情简洁明了,没有大的反转悬疑桥段,却不断的用环境画面、人物关系来丰富故事,加入了大量的细节填充在电影的缝隙里。

浓重的夜色里绽放出的一朵鲜血浇灌的花,这是电影给我的感觉。

周泽农的命运徘徊于两个女人之间,金钱则勾出人性里的善与恶。

这群人之间上演着起伏不定的的故事,友情和爱情到底能否值得信任,相信你在看完电影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国产片里,本片也是少有的类型,它值得观众的肯定。

而作为胡歌转型的第一步,他让我看到了惊喜。

结尾时献唱的那首《美丽的梭罗河》也是撩人心弦。

希望他能够在电影舞台上发光发热,塑造一个接一个真挚的角色。

椒叔一定会二刷本片,找出电影里那些被忽略的用心之处。

这样的好片子在如今的市场里不多了。

12月6日,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