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日本茶道起源中国杭州,如今日本人拿出泡茶工具,却难倒杭州工匠


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40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中国人就开始利用茶。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它不仅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整个世界的茶文化,特别是亚洲国家。然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的东西都已失传,例如宋代点茶。如今随着社会发展,有那么一批人正在慢慢恢复丢失的传统文化。而我今天要讲的这位师傅,就是其中一位。他做的东西虽小,却体现着中国人的智慧与工匠精神。


看到这个东西,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茶筅,在点茶时用茶筅快速击拂,使之产生沫浡,是宋式点茶中必备的制茶工具。在北宋时期茶艺师傅用紫竹或高山白竹,经过多道繁杂的工艺制作而成。然而,随着宋式点茶慢慢在中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失传后,茶筅也随之消失了。
南宋时期浙江杭州径山寺香火鼎盛,名扬四海,日本僧人圆尔辨圆来径山寺拜师学艺,修习禅宗临济杨岐派禅法,同时他还学习宋朝人文化。学成后带着宋人的茶种、点茶、建筑、以及书画回到日本,创建了日本茶道。中国点茶在日本一直传承至今。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日本茶道流行的茶筅。

眼前这位师傅叫陈金信,浙江杭州余杭径山人。他的父亲是一位传统竹编手艺人,平时做一些竹编器物出口日本。有一位,一个日本客商拿着一只茶筅,问陈金信父亲是否可以做这个。别看这小小的一只茶筅,却绝非普通工艺所能完成。由于国内茶筅制作工艺已经失传,陈金信父亲足足花了6年时间研究,最终还是未能制作出一只合格的茶筅。
后来,陈金信接过研制茶筅的任务。起初陈师傅认为这个东西最多一年肯定搞定,没想这条路他竟然走了8年,才最终做出了一只完美的茶筅。
在这8年里,陈师傅一直重复着选料、开料、研制等工序。每次做出来一只茶筅后,他欣喜地拿给日本客商,然而结局无一例外都被打了回来。不过,他一直没有放弃,他坚信日本人能做出来的,中国人一样也可以。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六个年头时,日本客商认可了他做的样品,订单也下了。此时陈金信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然而成功的道路上永远会有那么多的波折。货发到日本后,客商回复:“钱可以全部付给你,但你的货有很多不合格,我这边全部烧了。”
听到这样的消息,给了倔强的陈金信当头一棒,也让他非常的失望。这只小小的茶筅,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的精力,却还是找不到门道。原来在大批量生产时,绝大多数茶筅由工人制作完成,由于工序的不完善,导致很多产品不合格。

冷静下来后,陈金信重新梳理工序,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反复验证,同时改进了很多制作工艺。终于在第8个年头,悟到了制作茶筅的要点所在,制作出了一只完美的茶筅,符合了日本客商的严苛要求。从此,陈金信制作多少只茶筅,他们就收多少只。
如今日本人已经将抹茶推向了世界,成为了日本茶文化的一部分。杭州径山,作为日本茶道的发源地,是不是也应该做些什么?在陈金信看来,抹茶比中国现有泡茶方式更加科学,人体相对更加容易吸收,所以中国也应该重新流行起来。他说这话倒不是想扩大自己的业务,而是想让更多中国人,能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作者简介:寒残一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