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从“粪便变良药”看部分国人对传统中医认知的偏执和浅薄

每天聊点国学,欢迎点击关注!
「每天聊点国学」第14期

如果没有科学理论支撑,“粪便变良药”很像伪科学

有一12岁的小男孩,半年前出现严重腹泻,每日多达二三十次。因病情较重,转院多次都不能治愈。最终在上海某医院,采用“粪便有益菌移植”的技术,将其妹妹粪便中的有益菌收集起来,转移到男孩肠道内,重建肠道的菌群平衡,最终达到了基本治愈的目的。

本疗法无疑是现代科学的优秀成果。但我要说的是,如果我们不分析本疗法的现代科学原理,只看治疗的手段和结果,直接从“粪便为药”到“治愈”,是不是类似于中医的经验医学,甚至是最近被大家广为嘲笑的“裤裆良药”?有效果,但是说不出来原理,是否就是不科学?被部分国人(特别是方教授等)一直在攻击的“不是科学体系”的“与现代科学思想、方法、理论、体系格格不入,应该彻底地否定、抛弃”的中医是不是伪科学?

这里我们要思考的是,方教授说的“不是科学体系”的“与现代科学思想、方法、理论、体系格格不入“的中医就应该被抛弃吗?

​​​当前科学无法解释的未必就是不科学的,承认科学无止境是严谨的治学态度

以阴阳五行气血经略为基础的“中医理论”,一直被方教授所批判,被其判为伪科学。“子午流注”,是中医以“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为理论基础,认为人体功能活动、病理变化受自然界气候变化、时日等影响而呈现一定的规律的中医理论,在方教授眼里肯定是伪科学。但恰恰是最能代表顶尖科学研究的2017年诺贝尔奖证实了中医子午流注理论!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杰弗理·霍尔、迈克尔·罗斯巴希、迈克尔·杨。这三位科学家的获奖原因是:他们发现并阐述了动物、植物和人类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简单说就是:人体的生物钟是跟白天黑夜有关的。此前,现代科学认为人类是由细胞和分子构成的,疾病和生理都与细胞和物质有关,而与日月运行无关。

这里,我无意评判中医的科学性与否,也没有资格同方教授辩论,我只想阐明探求科学真理的正确态度。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任何一个时代的科学认知都是有局限的,我们必须承认未知知识的存在。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态度来看待未知的知识领域,无疑是偏执的!以当代科学认知作为一把尺子,来评判世上所有的理论,无疑是浅薄的!只有用公正和包容的态度来探索事实的本质,才是严谨的治学态度。

中国是一个包容的国度,中国文化是开放的文化

中国文化从不妄自菲薄,《德道经》开篇即讲“道可道,非常道”,阐述三层意思:一是“道若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承认道至大至美,语言无法详述;二是“道可以言说,但不是人间常俗之道”,强调真正的大道不是普通人能够掌握的,对道要有敬畏之心;三是“道可以言说,但道非恒常不变之道”,表达世间万事万物的道理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今天你认为中医理论是伪科学,因为和当前科学思维不符,将来未必是这样!

中国文化从来不唯我独尊,向来儒释道互相融合、共同发展进步,以至于至今儒释道理论相近,有的理论都是三个派别的核心教义。近代西方各教派来到中国,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吸收世界上的各类优秀文化丰富自己。孔子说:“君子不器”,即要求治学的人不能像某类容器一样只会装特定的东西,要兼容并包。

中国文化从来都兼容并包,从来都是倡导包容的态度来对待不同的文化。《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是倡导求同存异。林则徐更是提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观点,只是徐总督说的更深一层:除了包容以外,还要无私!否则,谈包容即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