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北园,济南下岗职工的“聚集地”

说到北园,老济南人都知道,最先下岗的一批人几乎都在那里。

济南的工业,算不上多么发达,但也不落后。济南地形狭长,南山北水遥遥相望。南部山区适合栽树种果搞旅游,北部则平坦,适合发展工业。于是经过常年建设,济南北部形成了东冶金化工、西机械制造、北纺织轻工的工业格局。北园,一直都是纺织行业的领地,棉纺、毛纺、针织、染织、印染、毛巾毛毯等30多家纺织企业,几乎都分布在这个地方,从业人员达五万多人。

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济南纺织行业繁荣昌盛。日益精湛的工艺技术、安全持久的生产条件、欣欣向荣的市场环境、安定平稳的职工生活,让济南的纺织人占据了北园的半壁河山。很多家庭都是世代挡车工,子承父业女承母业,比比皆是;兄弟姐妹、夫妻搭档,均不在少数。尤其是天桥区的居民,几乎家家都有在纺织系统上班的。

几个大的纺织企业不仅有车间和办公楼,还有医院、商店、学校、食堂、澡堂、幼儿园、哺乳室以及满足职工和家属生活需要的其他设施。由于女工占的比例很大,即使是小一些的针纺厂,像哺乳室、幼儿园、食堂、澡堂等,也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区都在工厂周围,她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和生活。

纺织女工非常辛苦。夏天,车间里的高温和湿气使得她们闷热难耐汗流浃背,脖子上用来擦汗的毛巾从来都是湿漉漉的。车间里飘浮的棉絮像小虫子般沾在满是汗水的脸上,再热也要戴着口罩,否则飞絮吸到口腔鼻子里,呛得喘不过气来。冬天,寒冷异常,她们也得伸出手来快速操作。

那时候没有暖气,烧炉子容易引起火灾是不允许的。有需要动水的工序,操作工责无旁贷,手常常被冻得发紫或生冻疮。她们每天围着机器转,来来回回走的路不计其数,累得下了班就不愿再动,可回到家里,照样还要履行女人的职责,洗衣做饭,照顾家人。她们以纺织人为荣,爱岗敬业,以厂为家,勤奋工作,热爱生活,把理想信念、美好希望都融进了丝丝线线之中。她们沐浴着济南甘甜的泉水,参加轰轰烈烈的生产建设和构造美丽家园的事业中。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下岗潮席卷纺织业。一夜之间,亏损、限产、关停、破产、改制、重组、遣散人员,几乎成了这些企业的统一标签。一人下岗,双双下岗,全家下岗,成了纺织人的噩梦。赖以依靠的企业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工资没有了,只剩下基本生活费、生活补助和城市居民生活低保等等。

棉纺厂、毛纺厂把大量库存布匹赊给下岗职工,毛巾厂、织袜厂把大量库存毛巾袜子低价卖给下岗职工,让他们摆摊设点,推销产品,赚一点差价,以维持生计。针织厂、染织厂则把已停产的厂房腾出来,作为交易市场,让下岗职工在里面卖各种布匹和针织用品。印染厂甚至把厂房改造整修后,建成了家具商场。

下岗的纺织人纷纷走上街头,寻找经济来源的机会和空间。于是一时间,在北园卖布匹和针纺织品的商铺和摊点风起云涌,经营者基本都是下岗职工或其家属,产品就是过去国营企业的老传统,花色品种俱全,布面厚实致密,价格低廉,质量上乘,深受市民的喜爱。

济南操持家务的女人们,最喜欢到北园大街的三孔桥纺织品批发市场转一转,购买自己需要的各种布料。若有买主不懂货品,不要紧,卖主会不厌其烦地向顾客介绍,哪匹布是新款,哪匹布销量好,哪匹布是多少支纱的,哪匹布是提花的,哪匹布是印染的,哪匹布是国棉几厂出产的。嗬!如数家珍。那种对企业的了解,对货品的熟悉,对被选中被赞誉的渴望,溢于言表,让消费者深有感触。

从纺织品市场购物出来的女人们,几乎都是大包小兜地满载而归。她们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为能给家人做上崭新的衣裤被褥而欣喜不已。但有谁能够想到,这繁花似锦的布匹里面浸透了多少纺织人的辛酸和泪水。一次春节前夕,我去北园三孔桥买布,看到路边有一栋断壁残垣的楼,楼外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正在卖布,墙根处堆有一垛垛大量的布匹。遂问他每天往屋里搬,该有多麻烦。他说他就睡在这里,夜晚守着这些家当。看着没有门的半壁断墙,我说这么冷怎么能睡人?他说家里房子小,人口多,住不开,正好可以在这里凑合一下。他指着身后那一大片破旧低矮的红砖楼房说,这里原来是他们厂的宿舍,企业不行了,人都下岗了,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已经不错了。言语中透露出来的失望和无奈,让我鼻子阵阵发酸。

纺织市场门口,有一间经营缝纫机配件及修理的小店。小店主人是一对50开外的兄妹俩。从他们的年龄和对缝纫机的熟悉,以及修理缝纫机的娴熟手艺,不用问便知一定是下岗的针纺企业工人。他俩待客热情,然不多话,动作快捷,耐心细致,很快就修好了我的缝纫机,只收了18元钱。这让我非常惊讶,因为之前我曾约过上门服务的缝纫机修理,换同样的零件,收了我260元,用了俩月就坏了。而这次18元的修理却让我继续用了好几年,直到缝纫机当废品卖了,换的零件仍完好无损。

后来,家具商场在北园逐步形成规模,基本占据了半条街,高中低档家具一应俱全。再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北园家具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品牌家具越来越多,济南市居民大都到那里选购家居。老济南人一眼就看得出,卖家具的售货员还是老北园的下岗人及他们的后代。看看那些店铺,再看看大嫂大妈级的售货员,更看看她们招睐顾客的方式,便知端倪。那里是她们世代生活的地方,怎能离得开?她们卖家具,往往伸缩性强。只要在她们能够接受的最低范围内,大幅降价是常有的事。因为她们太急需这些钱,去养家糊口、为孩子交学费、为老人看病了。她们还很实诚,会告诉买主,哪种家具的性价比更高更耐用更实惠,哪种家具华而不实但价格便宜,需慎重考虑,让人不得不对她们肃然起敬。

是时代让她们失去了饭碗,而她们却能善待顾客,这就是质朴忠厚的纺织人,这就是当初我们的产业工人,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做出卓越贡献和巨大牺牲的纺织工人——老北园的下岗人。

从自谋职业、自寻出路到现在,北园的下岗人和全国几千万的下岗人一样,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生活给予了他们无尽的窘迫和磨难,他们始终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也许以后永远都是最底层。但他们顽强地活着,为自己和子孙后代顽强地活着。如果有一天,需要他们重操旧业,为国效力,我想他们一定不会拒绝。因为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这个家,热爱这片繁衍生息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