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司库策略谈第137期:3月银行资产负债配置策略

市场回顾

本周公开市场到期3000亿,央行没有续作,推迟的缴税与月末的财政支出相遇,税期扰动相对轻微。流动性持续处于合理充裕的状态。截止本周末,短端利率略有反弹,隔夜目前1.6%,7D2.3%。

同业存单发行方面,本周发行规模与上周相近,达到4400亿,本周末全市场余额较上周末反弹1730亿,目前余额10.77万亿。本周利率方面,各期限继续下行,国股3M 2.3%,1Y 2.6-2.65%。本周防疫专项NCD发行持续推进,金额合计175.6亿,该部分募集资金专项用于防疫,资金成本较同期限低10BP左右。期限选择本周1Y继续放量,当周占比超过40%。

本周,NCD市场没有浮息品种成交。

利率债市场

国债方面,本周一级市场发行100亿(下周缴款)。二级市场,本周各期限收益率整体下行,其中长端下行普遍在8BP以上,5Y下行幅度最大达到14BP。10Y目前2.73%,距离2016年历史底部已不足10BP。随着长端大幅下行,目前10-1期限利差收窄到81BP。

国开债方面,3-10Y整体下行,其中3、5、10Y下行幅度偏大。目前10Y隐含税率反弹到16.2%的水平。

地方债方面,本周一二级市场全面回暖,一级市场发行并缴款1943亿,而二级市场交易规模也放大到1911亿。二级市场利率走势方面,地方债由于流动性相对欠佳,调整仍然相对滞后。地方债与国债各期限点差本周有所放大,5Y目前在32BP,7-10Y在29-36BP。

长期债券方面,本周发行15亿金融债。

离岸人民币市场方面,本周资金利率整体回落,其中1W以内显著回落,幅度都在30BP以上,目前离岸资金曲线相对陡峭。

3月银行资产负债配置策略

量与价的判断

3月,现金继续回流,季末财政支出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缴税规模居中,地方债、资本债发行进度加快;流动性将延续合理充裕,但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资产投放抢进度。信贷收益率面临快速下行压力,负债端尤其是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必要性加大。

根据我们对资产负债各主要项目的基本判断,提出相应的操作策略如下:

负债端:

适度使用短期杠杆。国股9M-1Y运行在历史低位附近,加大吸收力度依旧合适。随着逐渐复工,金融债、资本债发行的机会极佳,特别关注5Y金融债和中小银行永续债的发行情况。

资产端:

信贷:3月抢抓进度,按照受疫情影响有别的原则,分区域施策,结构仍安排先企业后零售,票据利率反弹后也会给出构建的机会;

利率品:利率债可能向2016年低位逐步试探,超调后风险大于收益,等待反弹更为适宜;

信用品:关注城投债、合意地产债、优质企业的定向工具、私募债、合意中小银行6M及以内NCD;

以下作具体展开

短端流动性:

短端流动性变化,我们首先从外汇占款、现金走款和财政收支、政府债发行等相对静态的因素着手分析。

外汇:压力逐步缓解

我们外汇团队认为[1],3月疫情继续扩散,从稳定有效汇率角度,人民币承压;但从区域货币稳定锚以及股市相对表现角度,人民币压力不大。随着交易量回升,预计人民币将低波动盘整一段时间。在此预判之下,外汇占款方面对流动性扰动仍将相对较小。

现金:陆续回流为流动性提供助力

现金回笼的角度,我们看到历史上3月的波动范围在3000亿到1万亿之间,均值在5000亿。春节过后现金回流有一个过程,今年受到疫情、复工推迟等影响,可能会对现金回流造成迟滞效应。进入3月,随着人流、物流的逐步顺畅,现金回流也会加快,参考近几年的规模,可能在3到4千亿之间,这本身就能为流动性提供一定的支持。

财政:

财政收支及政府债(资本债)发行的变动,也是目前流动性静态因素中有显著扰动的变量。

3月财政收支方面,无论是中旬缴税还是月末财政支出都是全年的低位。

首先,我们来看财政收入:从历史均值来看,3月税收仅有7100多亿,3月缴税截止时间为3月16日,第2、3周将出现幅度较小的扰动。

财政支出端,3月支出历史均值达到1.4万亿,为年内第一个高峰。而受到疫情肆虐,财政发力程度可能更甚于往年,季末对流动性支持力度可能更大。

政府债与资本债发行:

接下来,我们观察地方债和资本债的发行情况:

回溯今年2月,地方债发行量4420亿,规模并不算小。进度上看,节后第一周没有发行,从第二周开始逐渐步入正轨,规模逐步放大。

财政部在2月11日,下达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加上此前下达的1万亿,累计1.85万亿,前两个月累计发行1.23万亿;假设3月将提前批下达部分发行完毕,则3月还可发行6200亿元,每周发行量在1550亿左右,发行承接压力在1月、2月之间。

另一方面,银行资本工具发行规模出现永续债大单,金额300亿,符合我们前期的预判。

2月发行永续的机构为全国股份行,发行价格创出历史新低,仅有3.85%,该价格甚至比近期发行的任何一笔二级资本债发行价格还低。从发行利率上来看,无风险收益率的变动完整地传导到了资本工具上,即溢价部分并没有因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而出现反弹。如此低的发行利率必将刺激其他国股大行争相抓住窗口,推进发行。

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再次提到,鼓励中小银行通过永续债方式补充一级资本。3月份可能出现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并使得发行规模出现明显的反弹。

展望3月,我们认为地方债发行有序推进;而资本债方面,受到低成本激励,大中小行或将比翼齐飞;当然能够撑起发行规模,并对流动性造成结构性影响的还是大行的大单。

最后再来回看一下历史,去年3月资金面整体处于合理充裕的状态,跨季一度以为毫无波澜,但在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出现变数。

遥远的过去提示我们,对于流动性的宽松状态,不能想当然。

回到当下,目前正处于目前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针对近阶段市场普遍对于宽松抱有较强预期,我们认为要理性看待:

1)银行间市场的基调依旧是“合理充裕”:央行对于流动性的状态表述是有区分的:流动性水位较高的属于充足状态;流动性水位适中的(从较低到较高)都属于合理充裕状态;最近央行的表态都指出要保持流动性在“合理充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流动性投放和水位的保持都有上限的,并不是无度的。

如果说定性的文字表述还容易有歧义的话,实际行动则更加清楚。央行在2月19日的公开市场操作中明确告知市场“已经将节后投放的流动性回收”,而此后的流动性水位和市场感觉也没有明显的变化,“合理充裕”但不泛滥是目前央行坚持的基调。

央行的顾虑主要是金融市场内的杠杆快速增加。流动性充足(过度)必然导致隔夜利率过低,期差放大,刺激机构把杠杆加足(杠杆空间受制于302号文),这有悖于稳杠杆的初衷,也与目前支持防疫,支持实体经济复苏的主线不符。而对于高亢的权益市场,合理充裕也能起到适度降温的作用。

2)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性金融支持:截止到本周,央行已经推出专项再贷款3000亿,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5000亿,政策性银行金融支持3500亿。总量上已经达到1.15万亿。但实际上使用这些资金的机构还是有去别的:

专项再贷款3000亿,我们在上周的周报《司库策略谈136期:银行资产配置月报-2月》当中已经介绍过,主要是国有大行、政策性银行和重点区域的城商行;而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5000亿的受众面主要是广大的中小银行;最后的3500亿受众也是政策性银行。

梳理这些工具,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轮获得资金比较多的应该是政策性银行,其次是广大的中小银行,这对于存在流动性风险管理隐患的中小银行而言应该说是及时雨。

NCD

3月份,NCD到期量放大到1.98万亿,续作压力明显上升。

从2月份的运行看,整体呈现量稳价跌的态势。截止2月28日,NCD余额10.77万亿,较1月末回升3274亿。

价格方面,2月走势国股稳中有降,目前国股3M利率在2.3-2.4%之间,1Y在2.65-2.7%之间,均较节前大幅下行,且都逼近历史最低值。

发行期限上来看,本月主力期限重新移向长端,这应是充分利用目前价格低位所在的合理安排。

展望3月,随着到期量明显变大,NCD主动提价求量的需求相应放大。流动性合理充裕基调不改,利率有望在目前点位附近震荡,而维持在历史最低位本身就是一个利好。

金融债-AAA目前已经低于MLF利率

长端发债的部分,现阶段已经无限逼近2016年低位,成本优势已经无须多言。抓紧时间,多发债,发长债,不要辜负极佳的窗口。

存款增长-3月拉回进度

从存款变动的季节性情况来看,3月份存款均值2.47万亿,为全年的最高水平。从1月份的实际增长情况看,整体不如2019年同期(2.9万亿;3.3万亿),其中零售(4.2万亿)和企业(-1.6万亿)反差巨大,企业端显著落后。这主要是疫情导致企业流动性吃紧,而过年的薪酬奖金发放又导致存款流向了个人部门。

2月份受制于资产投放的滑坡,资产派生带动存款可能更逊于1月,相对而言,3月份需要扛起1季度增长的重任。而考虑到未来有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在存款吸收的期限安排上,要做更全面的考量。

3月份资产配置

资产方面,1月总资产增速不足8%,在当月实际受疫情影响有限的情形之下,表现并不算好。3月将是抓复工,抓投放进度的重要月份,若2月坑挖的过深,则3月可能出现1季度第二个投放高峰。

信贷方面,需关注价格回落的速度可能超出预期。一方面是LPR报价可能在引导下进一步下行;另一方面,央行合计1.15万亿低成本定向资金,也会拉低信贷收益水平。无论是防疫专项再贷款还是支农支小再贷款,投放利率都有上限。

3000亿防疫专项再贷款,投放利率上限为LPR-100BP,即【3.05%,3.15%】;而支农支小再贷款的投放利率上限为LPR+50BP,即4.55%;前者利差在【1.5%,1.6%】,而后者利差为2.05%,政策性银行投放利率上限不详,但利率水平较低几乎是确定的。考虑到,最新的企业信贷平均利率为5.12%,远远超出上述诸项。如果这1.15万亿资金短期内(未来一个季度)涌入信贷市场,整体信贷市场的报价水平将被拉低。

在信贷投放力度加大之际,票据资产被挤出的概率加大,局部时点性价比可能胜过同期限NCD,但持续性不佳。尤其是6M以上期限,从过去一段时间的运行来看,票据利率领先资金利率的幅度非常有限,换言之,运行在资金利率上方时即可考虑建仓。

利率债-可能破新低,追涨风险大

疫情的演化将有助于无风险利率继续下行,各期限可能逼近甚至突破2016年新低。但行情的演变需要关注资产负债的匹配性,资金成本已经是历史最低,继续下行必要性有限,空间也有限,继续追涨将面临超调风险。

相对而言,矮中取长的角度,相对更看好地方债。近几周,由于国债利率下行更为快速,国债和地方债的价差重新拉开,二级买入要好过一级认购。而对于期限超长的品种,我们建议等待反弹的机会,留出流动性溢价的空间。

信用债

信用债方面,城投债、地产债近期表现相对较好。城投受到疫情影响相对正面,地产更有赖于后续融资政策放松,因而甄选具体标的重要性甚于城投。定向工具、私募债等品种票息更高,但上述品种的构建须建立在更低的信用风险容忍度之上。

中小行债务及资本工具

中小行NCD方面,从收益水平来看,3M 3.1%,6M 3.3%,1Y 3.8%为目前AA的中枢。可以看到,与同期限国股相比,价格仍然明显偏高,利差仍然较厚。

3月,中小银行流动性环境在边际改善,中短期限NCD出现信用风险相对较小,介入的安全性较高。

资本工具方面,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资质分化会更显著地体现在价格上。

一方面是国股和头部城农商行,资质好,合格投资者范围更广,资金成本更低,预期回报要求也低,显示出准利率债属性;另一方面是逐步加入发行大军的广大中小银行,资质高低不一,存在尾部风险,合格投资者范围狭窄,资金成本偏高,预期回报要求水涨船高,更接近高收益债。

对于前者,适合二级市场捕捉机会;对于后者,初期扩容时,资质相对还较好,一级市场可以考虑吸纳。

3月整体操作策略

债端:

注:

[1]多空参半,继续盘整-2020年3月人民币汇率走势前瞻,郭嘉沂,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