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有温度的“生命之舱”!武汉理工大学捐赠书刊建设汉汽方舱医院“读书驿站”

  “宁可让床等人,也不要让人等床。” 2月25日,汉汽方舱医院建设完工并通过验收。8天前,这里还是一处破旧的厂房;8天后,这里变成了武汉市内环线内规模最大、医护人员保障条件最佳、人文关怀最充分的方舱医院。

  “非常时期要有非常速度,国资手续开学再补,一定要建设好汉汽方舱的读书驿站。”汉汽方舱医院验收前一天,当得知其即将完工、需要建设图书角的消息,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立即部署学校相关部门,迅速与汉汽方舱建设指挥部联系,定向捐赠一批书刊,帮助建设方舱“读书驿站”,用书籍来温暖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

  2月26日,人民网、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媒体对武汉理工大学捐赠书刊建设汉汽方舱医院“读书驿站”相继进行报道。2月28日,光明日报客户端以《汉汽方舱“读书驿站”暖人心》为题报道武汉理工大学向汉汽方舱医院捐赠书刊。

“生命之舱”,处处彰显人文关怀

  “医院能早一点建成,病人的生命就多一分保障。” 武汉地产集团副总经理、汉汽方舱医院的指挥长杨忠告诉记者。经过8天昼夜不停地施工,破败不堪的4万平方米老厂房,在千余建设者们夜以继日的奋战下,蜕变成一座焕然一新的方舱医院。

  在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汉汽方舱处处体现对医护人员的关爱。该方舱医院对医护人员的防护标准堪比雷神山医院,尽最大可能保障医护人员安全。整体划分为污染区、缓冲区、绿化隔离区和洁净区等4个单元,共建有医疗舱7个,其中专设医护人员服务用房。每个舱之间都建有连廊,让医护人员免受日晒雨淋之苦;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护医护人员的防护服不受雨水污染。每个病区都配置了视频监控、广播和呼叫器,方便医护人员管理,提高医疗效率。

  为了让患者感受到更多关爱,每个病区内设有饮水机、淋浴间、移动厕所、空调、电视机、微波炉、WIFI等。每张病床也放置了一个“百宝箱”,里面装有卫生纸、洗发水、漱口杯、接线板、香皂、拖鞋等18件套,完全可以满足病患的基本生活需求。每个分舱内还设有图书角、广播站等。汉汽方舱医院的指挥长杨忠说, “积极的心态也是免疫力。考虑到入住的大多是轻症患者,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外,我们更加突出强调人文方面的建设。患者住在这,心情放松,免疫力自然上来了。”

精心组织,一天建成“读书驿站”

  2月24日,当得知汉汽方舱医院即将完工、需要建设图书角的消息后,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立即部署学校相关部门,迅速与汉汽方舱建设指挥部联系,定向捐赠一批书刊,帮助建设方舱“读书驿站”,用书籍来温暖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

  学校图书馆立刻启动早前制定的应急捐赠方案,党员干部积极行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在短短24小时内顺利完成了5336册书刊的抽调、下架、打捆、配送、方舱排架、标识标牌布置等工作,为汉汽方舱搭建了四个“读书驿站”。

  接到通知后,图书馆四个分馆馆长第一时间组织住在校内的职工和居住校外但有通行证的职工,马不停蹄赶往各分馆。在6个小时内,完成了4100册书刊的分拣、打捆、调拨,全部运送至总馆存放。

  与此同时,采编部紧急联系书店,另行购置1236册优质新书,火速下架打包送到总馆。再组织人手星夜拆封,全部盖好馆藏章和捐赠章,然后重新打包。

  由于打印社均未复工,图书馆办公室利用馆内现有材料,紧急设计制作了一批标识标牌,并准备了国旗、党旗,尽力营造“读书驿站”的阅读氛围,提升方舱读者的阅读体验。

  因为市内交通管制,出行是最大难题。学校党政办在两小时内为14位老师办好了通行证,方便大家前去方舱现场建设“读书驿站”。同时馆领导多方协调,打了数十个电话,终于在24日晚落实了一辆有通行证的货车,于25日按时将5000多册书刊安全送达汉汽方舱。

以读攻“毒”,书香四溢温暖人心

  在汉汽方舱的“读书驿站”里,陈列的都是老师们精挑细选的阳光正面、简便实用、广为社会大众喜爱和接受的书刊,涉及党建、文艺、健康、生活、时尚等类别,体现了知识性、趣味性和应用性。

  这其中,有《我和我的祖国:时代人物故事》,从“思想的威力”“正义的事业”“信仰的力量”“文化的基因”“制度的优势”“务实的态度”“实干的精神”等方面深度剖析“中国奇迹”,详细解读“中国奇迹”背后的必然逻辑,深入探讨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

  也有《丘吉尔传》,这是英国历任首相的必读书目。该书生动描述了丘吉尔的一生。在英国黑暗的时刻,丘吉尔展现出了无以伦比的勇气,领导英国走出黑暗。在书中,丘吉尔说,“悲观主义在每个机会里看到了困难,乐观主义者在每个困难里看到机会。”

  还有《复杂中医的极简思考》,将抽象的中医理论以简单形象的模型来展示,演示出了中医的病因、病机理论,以及中医治病的方法。将健康的观念传递给读者,指导读者调整身体状态,将疾病防患于未然,才是健康的根本。

  其他如《知音》《读者》《三联生活周刊》等期刊更是长期占据发行量前几位,有着极为广泛的读者群。

  这5300多册书,不仅仅是高校在非常时期的责任担当,更是老师们对骨肉同胞深切的爱,对自己家园的美好期望。愿阅读和思考让每个人的内心变得坚定且强大,愿精神食粮给予同胞们战胜病毒的信心和力量。

  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汉汽方舱,这座有温度的“生命之舱”,不仅凝聚了建设者们的汗水和社会各界的爱心,也正用书香传递着温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