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景区开放家中“云游”,疫情下旅游业暖意初现

“西湖已现春色,春天的脚步挡不住!”几天前,宅了半个多月的叶静带着家人来西湖边转了一大圈。所行之处游人不多,但景区恢复了久违的生机。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停摆一个多月的旅游行业呈现复苏迹象:多地景区恢复开放,人们踏出了年后出门游玩的第一步;虽然宅在家,各景区和旅游平台还能带着游客“云游”天下,线上旅游人气儿更旺。

景区“解冻”:

超300家景区开门接客

在西湖游玩的叶静发了条带定位的微博,点击定位后她发现,很多游客都按捺不住兴奋劲儿,在西湖边纷纷“晒图”。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披露,仅仅在上周六一天,各个收费景点和公园游客达8100人,植物园涌入了5000名游客。

新华社记者 郑梦雨 摄

洛阳龙门石窟、安徽天柱山、吉林长白山、广东肇庆星湖、杭州西溪湿地……全国知名景区正陆续开放,迎来春节后首批游客。

携程25日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已有超过300家知名景区开门接客,相比一周前增加了10倍以上

,游客在平台上的门票预订量以每天100%速度增长,部分未开业景区也开始提前预售为开业做准备。

记者注意到,几乎所有景区都在分区分级有序恢复开放,要求游客佩戴口罩、配合体温监测、不要聚集,多数景区开始实行实时游客量控制。

但扎堆儿的情况依然不时出现,“南宁疫情800人扎堆赏山樱花”近期登上了微博热搜,少数游客不戴口罩游览的照片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刺激着公众的神经。

旅游专家提醒,疫情还未结束,人们应继续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如去景区游玩一定不要扎堆聚集、不戴口罩。

宅家“云游”:

景区“蹦”到屏幕前

为了避免和人聚集,又能获得旅游的乐趣,很多游客选择了一种最安全的旅游方式——线上“云旅游”。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我们暂时不能见面。没关系,莫高窟‘云’端一直在线。”无意中看到“敦煌研究院”公众号的推送的文章,白领赵女士好奇地打开小程序,意外地“解锁”了新玩法:“云游”用户不仅能身临其境体验游览,还能从艺术类型、朝代、颜色等角度探索壁画背后的故事。

得益于景区推出的旅游新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宅在家开启“云游”模式: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等9家北京市属公园推出了“园林线上课堂、掌上公园、线上动物园”服务;“全景看四川”平台能线上游览青城山、峨眉山、九寨沟、乐山大佛等众多四川省内景区;广州、南京、济南等多地博物馆和美术馆陆续把国宝搬到了“云”上,3D文物欣赏文物无“死角”。

飞猪平台的最新数据显示,“云游”用户比重越来越高,每周两次浏览平台旅游攻略频道的游客稳步提升,数量超过了疫情爆发之前。

除了看攻略,“云游”的方式还有看旅游达人直播、在线听景区讲解等。一位在日本福冈的旅行达人,每晚10点多钟都在飞猪直播平台和游客们互动,主题多是“如何在家逛世界”。

携程25日向记者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平台上目前免费开放3000多家景区语音导览服务,一周以来使用人数增长超过600%,故宫、黄鹤楼、杜甫草堂、陕西历史博物馆、拙政园等历史景区人气尤其高。

“云旅游”叫好又叫座,但多家景区负责人坦言,推出线上服务有助于为游客疫情结束后的出行做提前规划,但还没有流量变现的好方法,只能期待疫情散去时国人“报复式”旅游重新带来人气儿。

“‘云游’只是特殊时期的‘种草’行为,获得真实旅游体验还得现场打卡‘拔草’。”旅游达人刘大伟说。

“‘云旅游’能带来流量变现的新商业模式,是行业自救的方式,也是旅游消费升级的表现。”一家旅游平台负责人称,完善开发线上的文旅内容,是行业在此次危机中看到的新机遇和趋势

行业前途:

积聚信心回暖信心足

多地景区虽分区分级有序恢复开放,且出台一系列安全措施,但多数游客仍处观望态度。也有网友直言,疫情之下为何部分景区依然开门迎客?景区开放有必要吗?

“根据各地疫情防控情况,在当地政府部门指导下完成景区逐步开放是大势所趋。”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对此表示,落实避免游客过度聚集、周全考虑消毒防护等疫情期间管理工作必不可少。

值得一提的是,钟南山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开放景区我觉得很必要,对健康心理都有好作用。”

针对恢复开放的景区,文旅部接连两天提出新要求——

25日,文旅部要求疫情高风险地区旅游景区暂缓开放,景区游览管理方面,应严控游客流量、防止人员聚集、落实实名登记

今天下午,文旅部市场管理司司长刘克智公开表示,旅游景区的恢复开放,应当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分区分级原则,不宜搞“一刀切”。

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还将持续多久?

驴妈妈创始人、景域集团董事长洪清华认为,一般来说,旅游疫后恢复期会有三个月,酒店、商旅可能恢复相对快,旅游休闲、景区后续将从4月份陆陆续续恢复,但恢复速度会慢一些。

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面向城乡居民的专项调研结果显示,71.5%的受访者表示疫情结束后稳定一段时间会外出旅游,20.7%表示疫情过去后尽快外出旅游。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疫情终将过去,取消的旅行计划会在更美时成行,游客的态度给了旅游业复苏的信心。

“我们并不认为2020年旅游经济过于悲观,基准预期继续偏于相对乐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但旅游业界普遍认为,最重要的任务依然是防控疫情,旅游市场恢复仍然需要时日。

图片来源:新华社、新浪微博、飞猪、央视网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潘福达